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5-10-17 05:11文易水综述
创造 2015年6期
关键词:连片区县贫困人口

文易水(综述)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文易水(综述)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440万,数量仍居全国第二;力争未来五年使574万人告别贫困。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40万人,贫困人口数量仍居全国第二位,贫困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而精准扶贫、整乡推进等具有云南特色的扶贫经验也成为全国示范模式。

6月18日,云南省召开扶贫开发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云南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成就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现状——574万人仍未脱贫 全国排第二

云南省扶贫办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吴遂介绍,云南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截至2014年底,云南还有贫困人口574万人,贫困片区县91个、重点县73个,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贫困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仍然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

云南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别为滇西边境山区、乌蒙山区、迪庆藏区、石漠化地区,共涉及全省15个州市91个片区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成果——4年投183亿 人均纯收入增2567元

曾经的独龙江乡因山水阻隔、交通不畅,每年有半年时间大雪封山。

2010年以来,通过5年的“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独龙族群众穿越时空,过上了祖辈们做梦也想不到的生活。

“独龙大捷”只是云南“十二五”扶贫攻坚战役中的一次阻击战。

“十二五”以来,云南大力统筹整合专项、行业、社会扶贫资源,4年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3.1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40.31亿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42.87亿元,是全国省级配套资金较多的省份之一,走出了一条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推进的扶贫开发路子,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40万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47元提高到6314元,增加2567元,贫困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省级领导挂片联县和省级片区牵头联系制度,截止2014年,四大片区共投入各类规划项目资金7408.62亿元,规划执行率达68%,居全国前列。

云南的贫困牵动着全国支持。4年来,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63亿元,上海对口投入12.35亿元,省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直接投入21.98亿元,引进各类帮扶合作资金34.58亿元,云南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东西协作、社会参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云南省有效利用金融扶贫“增投入”,财政资金“巧用力”的作用,带动信贷资金“输血”扶贫。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385亿元,其中发放扶贫到户贴息小额贷款255亿元,发放扶贫项目贴息贷款130亿元。小额贷款覆盖全省127个县(市、区)的1200多个乡(镇)1.12万个村(次),扶持贫困农户90多万户(次),受益农户年均增收达2300元以上。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覆盖全省15个州(市)72县(市、区)的3216村,受益贫困农户达32.8万户,项目带动贫困农户受益并实现年增收1100元以上。

经验——创造具有云南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

盛夏,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百合花种植户陶学富和几名农户正在自己的40亩种植基地里忙碌着。“不受霜冻灾害的情况下,每亩能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陶学富说道。

野马村位于待补镇南部,是一个高寒冷凉贫困山村,生产条件十分恶劣。是以“产业培植”推动“造血扶贫”的扶贫思路为野马村带来了希望。2010年,野马村实施了6000多万元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近3万亩烂草海变成致富地,吸引了多家公司和一批大户承包土地,发展了许多特色种植业,走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新路。

如果说野马村的变化单纯地源自产业的培植,那么德钦县色贡通、习龙通村崭新漂亮的藏式民居则得益于集生态、移民、扶贫、产业建设“四位一体”的集中连片开发战略。2011年,156户898位村民从高寒生态脆弱山区搬迁到达日村,一举走出了过去就地扶贫、长期投入、重复投入、长期贫困的“扶贫怪圈”,实现了“人下山、树上山”的生态移民,人均拥有0.4亩基本农田,户均拥有170平方米的砖混主体房屋和104平方米的牲畜圈。

通过整乡推进、雨露计划、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安居工程“5大品牌”建设,投入巨资,推进项目,打造产业,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实现全方位扶贫。云南省在区域扶贫开发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经验”,为全国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示范和借鉴,其中三个方面最具云南特色。

一是建立整乡推进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机制,涌现了以贡山县独龙江乡、会泽县五星乡为代表的一批经验典型。

二是积极探索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的新路子,为全国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提供了经验典型。

三是《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颁布实施影响深远,其中明确规定省级财政每年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本省专项扶贫资金的30%,从法律层面上保证了财政投入力度,走在了全国前列。

目标——未来五年574万人将告别贫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要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加大资金投入,瞄准贫困对象,聚焦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都不掉队。”这是省委书记李纪恒为扶贫攻坚这个“全省最大民生工程”许下的民生承诺。

目前,云南已建立起了高效的扶贫体制机制,正在同步推动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两个“轮子”一起转。

未来5年,是云南省扶贫开发的关键阶段。要消除贫困,让全省4700万云南人民包括贫困群众与全国同步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时间紧迫、任务繁重。

吴遂表示,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将突出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两大战略,统筹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社会保障3个层次脱贫路径,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保障3个层次脱贫路径,实施“5大品牌”,落实好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重点突出、合力推进5项工作要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聚焦4个连片特困地区,做到水、电、路、能源、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8个扶持到村到户,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扶贫工作格局,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

云南省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574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实现9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脱贫摘帽,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协调推进,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把钱用在刀刃上,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吴遂说。

新时期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

猜你喜欢
连片区县贫困人口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湖北省乡镇连片开发工程调查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