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蛋糕”应对财政困局

2015-10-17 05:11文张卓
创造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央财政财政资金增幅

文张卓

“三个蛋糕”应对财政困局

文张卓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而财政支出还必须保持高增长下,最迫切的是如何“做大蛋糕”。

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新民表示,云南经济处于下行,形势不是太好。

保障民生支出是公共财政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经济压力下又将怎样体现呢?今年,优先保障民生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教育方面——安排教育支出109.1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8%,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提高高职高专生均拨款水平,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提标,以及省属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等等方面。

科学技术方面——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9.7亿元,比去年增长6%。

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安排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15.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5.7%。主要用于农村的村级文体活动广场建设、文物保护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残疾人就业保障和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

医疗卫生方面——安排医疗卫生支出74.2亿元,比上年增长5.5%,新增资金主要用于新农合提标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省级应该安排的配套资金等。

农林水方面——安排农林水支出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增长比例比较高,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的确权登记、扶贫、村级公用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森林植被恢复和水利工程建设等。

保障房方面——安排保障房的支出21.3亿元,比上一年有所增加,主要用于城镇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如何解决增幅日益扩大的财政支出问题?云南省财政厅提出以“三个蛋糕”应对挑战破解困局。

“做大蛋糕”

在当前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而财政支出还必须保持高增长的前提下,在“三个蛋糕”工作思路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做大蛋糕”。

省财政厅提出,全省各级财政干部,特别是财政部门的一把手,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生财和聚财思路,不能只会分蛋糕,更要学会做蛋糕、做大蛋糕,始终坚持用发展实绩破解财政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一方面,着力培植财源。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着力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坚定不移落实好已出台的结构性减税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从当前财政部今年陆续安排的资金和项目看——

一是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居全国第一。财政部已明确2015年补助云南省均衡性转移支付增幅达28.6%,居全国第一。

二是债券额度支持力度空前。中央财政2015年下达云南省第一批置换和新增债券额度458亿元,有效缓解了全省政府债务偿还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的筹资压力。

三是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增长较快。2015年,争取中央财政边境地区转移支付增幅超过18%,创近年来新高。

四是基建投资补助大幅增加。截至目前,中央财政下达云南省基建投资补助34.35亿元,同比增加12.44亿元,增幅高达56%;预计全年可争取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36.63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幅达61.7%。

五是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实现首次突破。将澄江、江川、华宁、宁蒗4个县纳入补助范围。

六是首次纳入国家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范围。标志着中央财政对云南省“老、少、边、穷”地区的全面认可,为下一步争取更多的中央财政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是农业综合开发县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数量从89个增加到91个。

八是税收政策充分倾斜。明确云南省煤炭资源税适用5.5%税率,在西部地区位列第一;争取到鲁甸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所得税等10多个税种的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力促进云南省灾后的恢复重建工作。

“分好蛋糕”

伴随着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速甚至低速,财政收入低增长也步入常态化,缓解财政收支矛盾仅仅着眼于财政增收是杯水车薪,省财政厅积极采取“存量调结构,增量优方向,增量带存量”的方法,使全省有限的公共资源加快形成最佳的层级结构、地区结构与行业结构,着力提升基层、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加快解决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短板问题。

做好加法,用足资金。一是执行要快。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项目执行的时效性。二是避免“撒胡椒面”现象,要充分发挥资金的集成优势,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力度,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统筹安排预算。扎实做好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之间的统筹协调工作。四是激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做好减法,用对资金。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对于不属于政府事权范围的事项,要及时退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对已经到期的专项资金要及时取消。三是降低政府性债务风险,强化跟踪监管。四是减少财政资金自由裁量权,加强制度建设,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五是降低行政成本。严格落实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推进厉行节约工作长效化、常态化、制度化。

做好乘法,用活资金。一是充分发挥“乘数效应”。努力创新财政投融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更加注重“叠加效应”。财政资金每花出去一分钱,都要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政治效益四个方面来衡量。如果没有其中的任何一个效益,那么一分钱也不该花、不能用。

做好除法,用好资金。一是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二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负担。三是清理财政收支同GDP挂钩事项,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管理,加快形成全省公平、统一的市场。

今年安排农林水支出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图/CFP)

“管好蛋糕”

编制要细。各级财政部门全力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预算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要着力实现项目库滚动管理。要建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推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监管要严。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在财政部门内部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大监督格局,在外部要积极构建人大、审计、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联合监管的大机制,切实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

绩效要好。加强部门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结果导向机制,运用好跟踪评审和绩效评价结果,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的理念。

信息要明。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预决算公开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要建立健全预决算公开定期统计和汇总上报制度,依法依规地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

改革要实。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扎实推进地方税改革,合理划分省以下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2015年要在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转移支付体系、深化县乡财政改革和债券发行等方面取得关键性进展。

干部要廉。廉洁是财政部门和财政干部的第一形象。

队伍要强。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政治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坚决依法依规规范理财。

猜你喜欢
中央财政财政资金增幅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基于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与财政税收
中央财政明确支持粮食生产一揽子政策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打造廉洁高效财政
山西:20亿元财政资金推动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落地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1300多亿元支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