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看会

2015-10-17 05:11江仕敏,穆希
创造 2015年6期
关键词:会展中心会展场馆

“幕”后看会

展会给了我们机会,也启迪我们对未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闭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摩肩接蹱的观展人流,一路攀升的签约成交数据……各种元素都在显示,这是一届盛况空前的展会。

经过前面22届昆交会和前两届南博会的锤炼打磨,本届展会不断释放出更加务实专业的信号,层次和水平显著提升,创造了不少历史最佳数据。

展会给了我们机遇,也启迪我们对未来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逛展中的酸甜苦辣

自开幕以来,第3届南博会暨第23届昆交会巨大的人流量就令人叹为观止。

据报道,6月12日当天南博会场馆就涌进13万人;12日至13日的逛展人数合计达34.2万人次。在一系列的“爆馆”、“断货”之后,市民对南博会的热情并未消退。截至6月16日下午18时闭馆,南博会门票总计销售70万张,与上届的21万张相比,增长了3倍多;入场总人数74万人次,比上届增加了44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而人气爆棚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随之滋生。会展期间,会展中心每个场馆里都是人山人海,不少市民在体验精彩展会的同时,也感受了南博会上别样的酸甜苦辣。

日均十余万的扫货大军导致会馆周边交通超负荷。从市区往来会展中心的专线公交车上的人可以说是“见缝插针”,从车门外看几乎看不到任何缝隙。

公交车难挤,私车更是难停。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设置了8000个固定车位,但根本满足不了需要。由于车位难求,不少驾车前往会展中心的市民最终只好将车停在离场馆差不多1公里的地方,还没开始逛呢,体力就耗去一半了。

之前,昆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向社会公布:会展东、北、西路及飞虎大道、环湖东路不准停放车辆。6月14日,交警实在扛不住因车位不足造成的环湖东路严重拥堵,终于决定暂时开放禁停路段,到下午2点,福保路环湖东路以南路段全部停满;会展西路两侧及路中间除保障应急车道外全部停满;飞虎大道两侧及路中间停满车,一直延伸到接近广福路;昌宏路两侧停车停到南绕城跨线桥以北路段。据统计,14日,会展中心周边道路及停车场停放机动车共计22196辆。停放摩托车、电动车及自行车共计41580辆。原本宽敞的环湖东路、飞虎大道挤满车辆,像大停车场。

场外停车难,场内同样不轻松。“人太多了,感受呼吸不过来,人都快要窒息了。还有就是人多,噪声特大。”说起赶南博会最大的感受,不少市民如此反映。

场馆中,有很多人席地而坐。一位市民一边赞美南博会上玩场多,一边连连叫“苦”:这场馆太大了,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在走,不知走了多少路,脚都肿了!”

会展吃饭难一直都是惯例,今年也不例外,高峰期里外三层的画面简直不忍直视。负责南博会供餐的云南闺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子昕举了个例子,“我们10箱共1080份盒饭第一天一刻钟就卖完了。”可见会展用餐需求之旺盛。

会场内外的不和谐音符

几天来,不少市民举家出动亲历南博展会盛况,开了眼界,买了“宝贝”。作为一场高规格的国际性展览,南博会给商家和市会带来了机遇和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和谐“音符”也屡见不鲜。

在场馆内,由于不少国内外参展商带来了当地特色小食,吸引着无数市民品尝试吃,但试吃后很多市民随手将塑料签、一次性纸杯扔到地上。尽管场馆内有无数保洁人员,但清扫速度远远赶不上市民随手扔弃垃圾的速度。

而各式商家发放的宣传彩页,也成为市民接过后又扔弃的垃圾之一。尽管每个场馆角落和参展商展位面前都放有垃圾桶,但不少市民仍然将手中垃圾随意扔弃在路上。“包装壳、广告书、才扫完倒了垃圾,过去地上又到处是。”

逛展不靠排队,靠挤。到南博会场馆的市民很多,但不管是在场馆外环的门票购买点,安检口,还是场馆内道路、各展位,不少市民都习惯插队或不断推搡前面的人,试图能挤到前方去。服务南博会的志愿者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在人群中提示:“请大家排队。”

在场馆外围区域的草地和花坛,不文明现象也较为集中。有的市民在场馆外草地上席地而坐,身旁放上水、面包和水果,俨然野餐的感觉,一边吃一边将纸屑扔到草地上。通过场馆外环,前往内馆的道路上,带着小孩的市民任由孩子将路边的花草拔起,而不去制止。

场馆内,更有很多家长以孩子“等不了”为由,把卫生间门口的蓝色垃圾桶当作“便盆”,让小孩在垃圾桶上方便,也有家长将孩子带到场馆后方的空地,在地上垫了报纸或宣传页大小便。

此外,因为连续几日看展市民“爆棚”,场馆内公共设施的使用频率也大幅度提升,一些公共设施如饮水机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成功的展会,需要主办单位不断提高展览与服务质量(图/CFP)

提质升级势在必行

办好南博会,不仅对云南的发展至关重要,更对中国整体发展战略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影响。今时今日,东盟、南亚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愈发重要,南博会能否在更高和更深的层次上深化中国与东盟、中国与南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联系,既影响着云南的发展速度与品质,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与东盟、南亚关系的走向。

肩负重任的南博会,要办出水准、办出特色,真正成为一个高水平、专业化、国际化的平台,显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今年南博会,交通组织方面的表现遭到很多市民诟病,我们正在研究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政府副秘书长、第三届南博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李极明表示,由于下届南博会可能将在今年13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增加10个展馆,届时,交通的组织将面临更大挑战。不过市民别太担心,李极明透露,其实在今年南博会上,还有一些“秘密武器”没用上,例如:新展馆下面就有9000个轿车停车位因工程还没交付,故没能启用。等过久启动后,明年在交通组织停车这方面将有所缓解;同时,还有一些安保措施给市民造成不便,组委会将对流程设计做进一步优化,等等。

一个被标上“国际性”标签的展会,不仅要有规模和产品支撑,还取决于专业服务的水平。

目前,南博会已举办第3届,但市场知晓度和品牌影响力还不高,给市场化推广带来很大障碍。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依靠行政手段推广及形式化的宣传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南博会品牌与市场的脱节”。

尽管从南博会举办开始,就设立了博览局,还通过吸纳省会展行业协会和省商务研究院两个非政府机构加入等方式探索创新机制,“但在‘半官半商’的机制内即便解决了运作效率,却无法解决决策效率的困扰。”一些参与运作的企业表示。同样因为不同部门间协调整合不足,采购大会专业洽谈无法与会展展位分配联动,洽商与展示没有较好地配套。展会专业人士表示,如果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机制改革和转型,依靠创新手段带来的发展潜力空间有限。

转型正在成为各界的共识,普遍认为首先必须解决的主办权和承办权定义问题,作为国际性综合性展会,政府部门承担外交、政治活动,而经贸平台的承办权交由企业市场化运作,政府部门仅行使事前审批和事后监督的职能。同时,为了协调政府与市场的衔接,会展直接管理部门的职能应该向市场化转变,成为一个全天候市场服务机构。其次,南博会必须解决洽商会还是展销会的定位问题,这决定了南博会走向专业化还是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此外,将昆明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将南博会打造成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性盛会,不仅需要主办单位提高展览与服务质量,同时也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从以上种种来说,一届展会的闭幕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猜你喜欢
会展中心会展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DMC2019引领高质量发展时代6月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等待亮相
我没有食言
场馆风采
看车展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