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5-10-22 12:44杜宏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开颅血肿微创

杜宏瑞

陕西延安市人民医院 延安 716000

高血压一般具有家族史,与患者年龄及居住环境等有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有所调整。但高血压病到达晚期后,就很容易出现脑出血,由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内血管破裂造成颅内出血,一般在脑出血后20 min左右形成的脑血肿[1]。脑血肿压迫脑部周围组织,引起神经性功能障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本研究对本院近期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03—2014-01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85岁,平均(60.6±5.8)岁;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1~86岁,平均(61.0±6.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我院医师结合临床相关辅助诊断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脑叶出血20例,基底节外侧区出血28例,基底节内侧区出血18例,小脑出血14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查,确定可行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的开颅手术进行治疗(消毒、麻醉、开颅等);试验组行软通道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血肿部位选择仰卧或侧卧、穿刺局麻、CT 扫描定位、引流、清洗、缝合包扎等),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患者术后3d内进行CT 扫描复查,以确定血肿清除情况。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等,并计算治疗总有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手术指标 试验组手术出血量(115.8±33.2)m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9±7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48.2±6.5)min显著小于对照组的(90.1±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简称HICH,是目前高血压疾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也属神经外科中病情最危急的急症之一。该并发症多发于老年人,但也有临床研究表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也有可能发生该病[2]。据统计,该病的病死率较高,最高可达到9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其发病原因具体分析如下[3]:(1)高血压患者脑底的小动脉发生玻璃样病变或纤维样的病理变化,从而导致了患者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当患者由于外界或内部因素而处于过度疲劳、情绪强烈波动或其他应激情况时,会导致血管发生破裂,破裂后的血液积聚在颅脑内,形成脑血肿[4];(2)高血压可能导致患者脑部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继而使脑部组织缺氧,出现点状出血和脑水肿现象;(3)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有可能会促使分布在基底神经节处的脑小动脉发生病变,形成微动脉瘤,一旦血压升高,微动脉瘤就可能会随之破裂而引起脑出血[5]。

高血压脑出血与一般的脑出血又存在一定的区别,一般的脑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实质内部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多发生在大脑半球。而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则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6]。目前,临床上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常规内科治疗仅对血肿、血压等进行一定的控制,而不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彻底治疗,因此,临床上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7]。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已发展出诸多治疗该类疾病的外科手术方法,包括微创手术、小骨窗开颅治疗等,但多数手术方式都无法取得理想效果,伴随较多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患者生存质量无法得到保证。传统的开颅手术是高血压脑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术野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血肿情况进行有效清除,但开颅手术不仅会导致较大面积的血运改变,还有可能导致脑血管发生痉挛,进一步加重水肿。且开颅手术需要的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中的出血量较大,较容易出现感染等情况,因此并不是最好的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手段[8]。

近年来,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目前,临床主要有两种微创手术方式(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和软通道定向置管颅内血肿吸引术)[9],两种方式虽然有所不同,但均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总病死率。相比较而言,硬通道的微创下颅内血肿清除,是在非视明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的,其止血效率较低,且在穿刺时有一定风险。当穿刺不准确时,就需要进行重新穿刺,对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也有研究证明,使用硬通道进行的微创血肿清除术在复查时,在CT 检查中的金属伪影会对图像有干扰,因此,相对应用较少。而软通道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操作过程简单,可以在直视情况下对患者的血肿情况进行有效清除,相比较与传统的开颅手术,其创伤性较小,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出血量也相对较少,且很少有并发症出现,因此是较为良好的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方法[10]。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选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明显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的同时也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1] 孙永,孙辉,姚凯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 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2 534-2 536.

[2] 张清颜.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4-65.

[3] 覃宗华,成庆辉,潘国斌,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8):29-30.

[4] 高泽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下半月,2013(1):241-242.

[5] 孙旭,杨东波,蒋传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2):164-167.

[6] 陈亚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0):6 421-6 421.

[7] 刘珊珊.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48-49.

[8] 文建平.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54-155.

[9] 王勇,童凌云,张华暹,等.硬通道穿刺术与显微小骨窗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2013,18(5):668-669.

[10] 冯圣勇.微创软通道血肿液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 258-1 259.

猜你喜欢
开颅血肿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