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分编的看法

2015-10-26 05:21邓福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辽宁抚顺113001
图书馆建设 2015年2期
关键词:字段外国文学英汉

邓福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 辽宁 抚顺 113001)

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分编的看法

邓福泉(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辽宁抚顺113001)

目前,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大多数图书馆按文献语种将其归入英语读物类,这有悖于分类标引以学科而不是文种作为首要区分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标引人员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的文献语种、英文题名、原著责任者等项著录时,应仔细推敲,避免出现遗漏、重复、偏差。

外国文学作品英汉对照本分编

外国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名著,长期以来在世界上拥有很大一部分读者群,我国也不例外。为了满足国内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国内许多出版社都出版发行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的中文译本,包括同一原著同一译者和不同译者的中文译本。从国内图书馆对外国文学名著的收藏情况看,高校图书馆和市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对中文译本都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定数量的收藏,而对于原版或转印为其他语言的外国文学作品(包括授权影印版外文书)各馆也有少量收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师生读者的外语(特别是英语)水平已得到明显提高。为满足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希望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读者的阅读需要,近十年来已有多家国内出版社开始出版发行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而从各馆对这部分图书的分编情况来看,笔者认为不乏值得商榷之处。

1 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分类标引的看法

对外国文学作品的中文译本和外文原版书(包括转印为其他语言的外文书),各馆基本上都能做到按文学作品的学科属性归类。例如,由法国作家小仲马(Alexandre Dumas)所著的《茶花女》一书,无论是法文原著,还是转印为英文或中文,国家图书馆等收藏单位均是按文献的学科属性标引为I565.44(即法国近代小说)。但从近年来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分类情况看,学科属性已不再是此类文献的首要区分标准。例如,从国家书目数据库的收藏情况看,仅英汉对照的《茶花女》一书就多达17个版本,最早的是2000年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最新的是2013年由同心出版社出版的。而从这些图书的实际分类情况来看,除2003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标引为I565.44外,其余均被归入H319.4,并用组配编号法细分为H319.4:I565.44。为更加全面地了解此类图书在其他图书馆的分类情况,笔者又分别浏览了天津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的分编数据,结果除湖北省图书馆将华文出版社2010年和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茶花女》归入I565.44外,其余版本均归入了英语读物类,只是有的直接标引为H319.4,有的又细分为H319.4:I、H319.4:I565和H319.4:I565.44。

从以上分编数据不难发现,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按文献语种归入英语读物类的做法占绝大多数,而按文献学科属性归入外国文学所在类目者寥寥无几。那么,对于这种既具有“学科”属性又具有“语种”特征的文献,究竟是应按前者归入相应的学科类目,还是宜按后者归入相关的语言类目呢?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不同标引人员对此类文献的归类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归入英语读物类者认为,读者借阅此书不仅可以欣赏到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更主要的是可以藉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按学科属性归类者认为,读者借阅此书首先想到的是文献的学科属性而不是文献语种,因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英汉对照读物比比皆是,如果主要是借此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就没有必要再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只要随便借阅其中任意一个学科的图书即可。根据文献分类以文献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的原则,即“文献只有以内容的学科属性为分类的主要标准,才能把众多的文献纳入既定的科学(知识)分类体系中,按学科或专业属性聚类,形成分类法特有的系统检索功能。文献的空间、时间、民族、形式(体裁)等特征是分类的辅助标准,只有按文献的内容分类不适用时,才能按文献的其他特征分类”[1],笔者认为,上述图书按文献的学科属性归入“I3/7各国文学”更为准确。另外,按学科属性归类将中文译本与英汉对照本聚集到一起,能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例如,某位不懂英文的读者想借阅《茶花女》一书,可是该类书架上的中文译本已全部借出,仅留有少量英汉对照本,他同样可以借出去利用。如果此时是将中文译本与英汉对照本分处两类排架,该读者很可能只有失望而归了。

2 关于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著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标引人员在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进行CNMARC(China Machine-Readable Catalogue,中国机读目录)著录时,如下几个字段的数据应特别加以注意。

2.1文献语种

101字段(文献语种)是CNMARC编目的必备字段,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来说,无论其中文译文部分是译自外文原著,还是译自非原著的中间语言本,该字段的指示符1均取“2”[2]57。而就该字段的著录内容来看,以《茶花女》为例,其至少应包括如下3个子字段数据:$a chi、$a eng和 $c fre,即表示本著作为英汉对照本,原著语种为法文。如果在编文献明确指出其中文部分是转译自英文版而非直接译自法文原版,则还应增加$b子字段数据为“$b eng”予以注明。

从以上抽查的各馆对101字段的著录情况来看,各馆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编目数据不准确的问题。例如,国家图书馆将华文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茶花女》的指示符1错置为“1”,对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的版本错标$c子字段数据为“eng”;天津图书馆对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版本漏记“$c fre”数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对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的版本错标$c子字段数据为“eng”,同时将原著语种“fre”错标于$f子字段;辽宁省图书馆将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出版的版本的指示符1错置为“1”;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则是分别将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版本的指示符1错置为“1”;而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对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版本,不仅将其指示符1错置为“0”,而且还漏记了“$c fre”数据。

2.2英文题名

在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上通常均含有英文题名,只是这些英文题名有的与中文译名一起出现在题名页上,有的是出现于题名页之外的封面、附加题名页、版权页、书脊等处。根据ISBD(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iographic Description,《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并列题名是出现在规定信息源上用与正题名不同的另一种语言和/或文字并且表现为等同于正题名的题名”[3]60之定义,对于含有中文译名题名页的外国文学作品来说,只有出自于题名页的英文题名才是并列题名,而出自于题名页之外的英文题名则不属于并列题名之列。依据CNMARC格式,并列题名需著录于200字段的$d子字段,又因为并列题名通常均具有检索意义,为方便读者从并列题名角度检索文献,各编目机构一般均使用510字段为并列题名设置检索点,具体做法见例1。

例1 取自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

从表面来看,该做法既符合“正题名=并列题名”的书目格式,又解决了可用并列题名检索的问题,可谓两全其美。但笔者仔细推敲起来却发现其存在对并列题名重复描述的问题,因为510字段除可生成并列题名检索点之外,还会自动生成“并列题名:Camille”之附注,这就与专用于描述并列题名的200字段的$d子字段构成了重复描述。由于重复描述不仅会浪费书目数据库的空间和编目员的劳动,而且还会造成书目数据的美感度下降,所以不宜使用200字段的$d子字段著录,只用一个510字段就足以解决并列题名描述与检索的双重问题。当然,直接取消200字段的$d子字段也会带来编目数据不符合ISBD著录格式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各编目机构对现行编目系统进行改造,让510字段自动生成的并列题名附注直接显示(即输出目录卡片时)在200字段的$d子字段,并废除原用的导语“并列题名:”[4]。

对于有题名页的外国文学作品的英汉对照本而言,如果其英文题名是出自于题名页之外,根据ISBD规定,由于该题名不属于并列题名,不应著录于题名与责任说明项,而应著录于附注项[3]63。在机读目录环境下,如果仅使用3--字段人工作附注,显然无法满足读者从英文题名角度检索文献的需要,为此应使用相关5--字段为英文题名设置检索点,并充分利用5--字段(517字段除外)可自动生成题名附注的特长,减少人工附注环节。例2以出自于封面的英文题名为例进行说明。

例2 取自南京大学图书馆书目数据:

从表面来看,该编目数据几乎完美无缺,既符合ISBD的著录规定,又满足了读者的检索要求,特别是利用312字段对该英文题名所在信息源进行了说明。但笔者经过仔细推敲却发现该做法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因为该英文题名并不在规定信息源上(该书有题名页,其规定信息源即为题名页),所以它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并列题名,而510字段是专用于并列题名描述与检索的字段,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笔者认为,可利用512字段对该英文题名进行描述与检索,这样做不仅同样可以解决利用英文题名检索的问题,而且还可省去312字段的人工附注,因为512字段自动生成的“封面题名:Camellia”之附注,已经明确指出该英文题名所在信息源为“封面”。

2.3原著责任者

从以上各馆的实际编目情况来看,对原著责任者在200字段的$f子字段的著录基本上均能按在编文献提供的实际信息进行客观反映,如果文献仅提供有原著责任者的中文译名,则在200字段的$f子字段也只著录该译名(见例1和例2);若文献同时提供了原著责任者的中文译名和原文姓名,则在200字段的$f子字段也一并予以著录,其中的原文姓名用圆括号括起。对于原著责任者在7--字段的标目处理,不同图书馆之间则出现了明显差异。例如,对于《茶花女》一书的原著责任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的著录结果差异较大(见例3)。

由于在编文献仅提供有原著责任者的中文译名,所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按现有译名标目并无不妥。由于国外文学名著的责任者均为知名作家,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要想获知这些责任者的原文姓名等信息已变得轻而易举,出于规范标目的需要,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在标目时提供原文姓名的做法更值得提倡。不过,就后两者的实际标目效果来看,国家图书馆的做法有更多值得商榷之处。首先,将701字段的指示符2赋“0”是不准确的,因为此处是以倒序方式按姓标目,应更正为“1”。第二,$c子字段为“名称附加”子字段,而“年代”是被CNMARC明确排除在$c子字段之外的,所以将年代与原文姓名一起著录于$c子字段是不符合规定的[2]369。第三,仅就国家图书馆与天津图书馆对原文姓名的处理方法而言,前者将原文姓名作为附加成分处理是无法进行检索的,而后者不仅因单独占用一个701字段可直接用于检索,而且完全符合CNMARC的著录要求[2]372。至于$b子字段应著录原著责任者的“汉译名字”,还是“原文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应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在编文献提供了汉译名字,则以著录汉译名字为佳,否则可省略或仅著录其首字母缩写,由此可见,天津图书馆的第一个701字段的$b子字段宜改著为“亚历山大”。

[1]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使用手册[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110.

[2]国家图书馆. 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M].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04.

[3]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 国际标准书目著录[M]. 统一版.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8.

[4]邓福泉. 对OLCC与CUCC题名著录差异的分析与评价[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4(3):75-79.

Views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Cataloging of the English-Chinese Edi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At present, for the English-Chinese edi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most libraries classified it as the category of the English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language, which is contrary to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ndexing takes the subject as the primary standard instead of the languag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indexing personnel should examined closely, avoid the omission, the repetition and deviation, when they catalogue some description items of English-Chinese edition of foreign literary works, such as the literature language, the English title, the original author.

Foreign literary works; English-Chinese ed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ataloging

G254.31

B

邓福泉男,1961年生,研究馆员,已发表论文160余篇。

2014-10-09 ]

猜你喜欢
字段外国文学英汉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浅谈台湾原版中文图书的编目经验
题名与责任说明附注字段用法分析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无正题名文献著录方法评述
英汉校园小幽默
《外国文学动态》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