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村楹联看徽州人的精神世界

2015-10-26 16:54潘明珠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宏村徽商楹联

潘明珠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古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是个历史地理名词:包括今天的黟县、歙县、婺源、绩溪、祁门和休宁。宏村是隶属黟县的一个村落,其因古宅老房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似一幅水墨点染的山水画,被誉为“中国画里的村庄”。明清时期徽州人攒积资本打造宜人居室时,调动当地各类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楹联、雕刻、书画等手段营造出舒适优雅的家居环境。在千年文化汇于一堂的古民居中,楹联是极富文化内涵的装饰。

楹联,俗称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宏村楹联是当地祠堂、书院等厅堂内屋柱上悬挂的半圆形长条联匾。2006年,徽州楹联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工整精炼的联文不仅以气韵生动的书法打动后人,其丰富内涵提供的深远广阔的精神世界更是怡情教化的佳品,成为当地宝贵的人文资源财富。本文选择以宏村楹联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希望从楹联中探索以聚居于宏村的汪氏族人为代表的徽州人的精神世界。

一、宏村楹联的种类和作用

楹联按用途可分为景联、门联、室联、墓联、挽联、讽联、贺联等。宏村楹联多在民居或祠堂中,属室联。徽州民居十分讲究室内陈设,突出部位便在“厅堂”,这里是生活起居、聚亲待客之处,也是注重文采,着意陈设之所。厅堂内正壁上常高悬匾额,下挂字画或祖容绣像,贴壁摆一张长桌,两侧则设茶几、座椅,侧壁房柱上贴有楹联,内涵丰富且有装饰作用,于主于客都是一种高雅的享受。

从内容上看,宏村楹联可分为格言联、言志联和风景联。格言联中融合了大量传统礼教的内容,主要用于勉励后人、给予警醒,起教化的作用。如“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人堂)。②又如“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再无益,只怕一日暴,十日寒”(一品斋)。这类格言联多以伦理观念、处世哲学为主要内容,教人重视读书,持之以恒。言志联常常寄情山水,直抒胸臆,如“清气敬兰,虚竹当怀;乐清在水,静趣同山”(世儒堂)。或总结人生经验、给后人以启示,大多是徽商外出经商的见识和经验凝聚而成,如“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一条正路,曰耕曰读”(敦厚堂)。风景联是沉浸于天地山水之间、单纯写景的,如“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台松气自豪”(世儒堂)。主要展现宏村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园风光。这些楹联点缀在宏村老宅中,不仅为整体陈设别添了一份古朴雅致的情怀,更是使整个居室灵动起来的“诗眼”。

二、宏村楹联中体现徽州人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的品质

清朝宏村商人以贩盐为主,没有巨贾,多是小盐商,互相扶持合伙经营生意。[1]“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③当地人走上经商的道路便终年奔波在徽商东上杭州,或西进江西的几条道路上,不老不休,耗尽青春和生命,胡适将徽商比作“徽骆驼”恰如其分。他们饱尝了世间的酸甜苦辣,那些终老还乡的把处世经验总结出来,浓缩到楹联中体现的便是人生智慧。

在当地有着“民间故宫”美誉的承志堂正厅内的楹联便是“柘基故里,承善承志;经络浔阳,惜福惜财”,暗含“承志”宅名的同时,体现主人清末大盐商汪定贵对后人“惜福惜财”的告诫。汪定贵幼年丧父,家境困苦,跟随同乡长辈奔赴江西九江当学徒后又奔赴芜湖盐号当伙计,在此期间辗转多次,最终在对联中的“浔阳”即古江西九江市做出成就,终成一方巨贾。承志堂占地两千平方多米,气势恢宏,细节处雕刻工艺繁复精致。朴素厚重的木质建筑整体体现了一种较收敛、不张扬的奢华,这与徽商隐忍、内敛的性格紧密相关。汪老先生年老时回顾一生成就,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智慧都融入该联短短16个字中,启发后人。像汪定贵这样的商人在宏村还有很多,这里地处封闭的山区,各种资源匮乏,大多数人只能小本起家,甚至白手起家,在创业初期需要积累资本,发达了之后反思其创业不易,便世世代代俭以为训。这是优点,同时也是当地人眼界较为狭隘,没有开拓进取气魄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勤俭”为主题的楹联还频繁地出现在普通民居内,如“俭是良医药,勤为建业方”(崇德堂)。可知在徽州,不论贫穷富贵,勤俭节约始终是当地人所坚持的品质。举足轻重的徽商也从没有玩弄权势或炫富攀比的野心,或许是自身性格固执保守、内敛低调,历史上徽商即使从仕也是以 “做官做得很沉重的刀笔吏”很苦的一种形象存在。[2]

除了勤俭这一美德,楹联也体现了徽州人重视诚信。如果说前者是对内的一种自我约束,那么诚信则是体现在对外与人交往中的基本准则,也是徽商能成功经营的根本原因。“真智信真成才干,布方圆是为规矩”(乐贤堂)。“智、信”是徽州人从儒家思想中吸取的精华,徽商更是以之为准则,将儒家伦理道德精神应用到经商实践中。如在当地流传的小故事中就有这么一则:吴姓商人曾一次性买入800斛胡椒,发现胡椒有毒后仍按原价买入并一把火烧毁,之所以这样是怕卖主转售他人。这证明了徽商宁可自己蒙受损失也不失义于他人,在经商时成功地把儒家文化中传统的“诚信、仁义”升华为“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重”的经商之道。

三、宏村楹联中体现徽州人贾而好儒的人文精神

在任何时代,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强弱总是密切相关,宏村人从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的徽州走出去,他们看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发迹的商人回到村内十分重视学堂、义塾等的兴建。两百多年前名绅汪以文、汪授甲等于宏村南湖北畔兴建了一所高大美丽的学堂,并以文公之名命之为“以文学塾”,成为当时适龄儿童上学启蒙的好去处,也就是今天游人所看到的 “南湖书院”。④

书院内几则楹联可看出此地推崇的精神境界:“大本领者,当时不见奇异处;敏学问者,终身无所满足时。”这是教导子弟注重平时的积淀,厚积薄发,学得扎实本领才能在紧要关头发挥作用。较之传统的封建社会重视教育推崇读书入仕的思想,当地徽商对后人更强调一种多方面的学习,无论是为人处世中积攒经验还是读史读经提高修养,学习都是无止境的。“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斗酒纵观廿四史,卢香静对十三经。”这两联诗意地将“唐诗”“汉书”“史书”“经书”等文化经典融入生活,体现了当地人闲适的学习心态。宏村90对楹联中有3对强调读“史”,分别出现在南湖书院、树人堂、同达堂中。⑤更有“静观万史千诗”将“史”的重要性至于“经”之上的句子。当地人重视从史书中学习经验,无论是从商还是处世,读史都能培养人以长远目光看全局,不局限于眼前小利。“万陌润山色,一楼收水光。”“开门见山,会心不远;因树为屋,随境而安。”在山明水秀的环境浸润下,徽州人在面对自然时无不洋溢着一种朴素的古典美学情怀,虽无广阔深远的意境,却别有一番云淡风轻、不与世俗相争的自得。这些融入联句的意象如 “竹、梅、酒、香炉、山、水、树、屋”等都是当地最平常不过的景物,在楹联中更添了分精致的秀气。不仅是书院,民居中也有大量楹联体现了徽州人对教育的重视,认为让子孙读书做官才是最高的追求。如“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树滋堂)事实上,楹联的存在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它天然拥有广泛的读者,在培养当地人重读书守诚信的性格上,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自宋代以来,徽州塾学、义学、书院等一直保持着稳定发展的局面,贾而好儒、重视教育是徽州历年来频出状元的一个重要原因。[4]

四、宏村楹联中体现了徽州人追求和谐共生的精神

徽州文化本质上仍是农耕文化,在山林恬淡宁静的环境熏陶下,徽州文人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常于山水间体悟人生的价值。“闲庭信步,伴清风入座;对酒当歌,邀明月登楼。”(南湖书院)“闲看秋水心无事,坐对台松气自豪。”(世儒堂)在上文中提过徽州人在与他人相处时则提倡吸取儒家文化中 “诚信、仁义”等精髓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在与自然相处时则是提倡通过汲取自然的精华使身心与周围环境完美统一。

徽州人向来推崇“世嗣尊道,读书为本;儒生秉读,礼乐是敦”(世儒堂),从其对读书教育的重视、礼乐的遵从、为人处世时的通达都可看出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而其内心深处向往的却是“云气凝薄暮,山岚锁尘烟”(西屏轩)、“星光隐后屋,月影下酒怀”(汪氏后人撰)这样的山林田野生活。徽商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得意时,他是熟读经史的商人,以诚信为本,热心公益;失意时,他便是手拿算盘的书生,亦能安居一隅,退隐耕读,与万物共存容。无论是单纯写景的“朝阳千岭秀,断云一湖明”(断云轩),还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清风细雨是高洁,朝曦夕照得春晖”(棣容堂),都体现了徽州人努力调动自然景物进入感情世界,愉悦内心,实现真善美的统一。不仅仅是楹联,从木刻石雕这样必须“慢工出细活”的精细民间工艺中也能看出得天独厚的山水将徽州人的品性打磨得极富耐心,有灵气有悟性,渴望与自然和谐共生。

五、小结

徽州楹联是当地宝贵的文化财富,限于篇幅,本文选取宏村90条楹联分析当地人(以徽商为代表)的精神世界。楹联不仅以其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宏村历史发展,同时展现了当地人精神风貌的传承: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贾而好儒、崇尚与自然和谐共生。无论是书写悬挂于厅堂还是直接镌刻于门柱,楹联完美地结合了诗歌的韵味和书法的风采,与当地农耕文化相映成趣,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注释

①参见《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②本文宏村楹联皆摘录引用自《徽州楹联大观》.

③这是明清时流行于徽州的一句俗语,指十三四岁的徽州男子就应外出当学徒学做生意.

④参见光明网2014年10月27日报道《“宗族学校”南湖书院》.

⑤见本文文末“附录”(宏村楹联).

[1]汪森强.古村有梦:追寻宏村人古往今来的文明足迹[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11-15,67-82.

[2]赵焰.思想徽州[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73-80.

[3]蒋金雨.徽州楹联大观[M].合肥:黄山书社,2012.

[4]汪良发.徽州文化十二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12-138.

[5]陈东林,李萍.论徽商的文化理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4).

[6]张孝风,徐周双.古镇楹联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索——以西递、宏村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11).

猜你喜欢
宏村徽商楹联
宏村
宏村:我的梦里江南
烟笼宏村
孔府的年节楹联
诗情画意 美不胜收 中国画里的宏村镇
徽商回归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我与楹联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