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鬼神名称研究

2015-10-26 16:54刘畅徐彤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鬼神词根语言学

刘畅徐彤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汉语鬼神名称研究

刘畅徐彤
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就汉语鬼神名称展开研究,将其加以分类,分析其具有的语言学特征,并从命名学角度探究其命名原则。本文将语言学与符号学、心理学、命名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相联系,从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汉语鬼神名称的形成及其特点,在广义的文化范畴内深入研究汉语鬼神的名称。

关键词:汉语鬼神名称

鬼神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神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原始人民最初把“神”笼统地称为“天”或“帝”,后来随着儒释道三教的出现、融合,以及人们对“神”想象的深入和扩展,中国文化中“神”的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鬼”指人世间以魂魄形式存在的亡灵,最初与“神”的意义相等。后来由于人们情感态度的变化,对鬼神看法的分流,逐渐对“神”抱有崇敬仰慕的感情,对“鬼”则是既恐惧又敬畏。中国鬼神系统庞杂,鬼神名称众多。前人多从文化角度对鬼神名称的起源加以研究,探究其形成背后的社会历史因素。也有人从词典学角度对鬼神名称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其形成理据。[1]

一、汉语鬼神名称分类

按照汉语鬼神名称代表的鬼神所形成和由来的途径,可以将汉语鬼神名称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神

“神”是指在人们的幻想中生活在天上的、具有极高法力的神灵,其中绝大多数天神是自创世之日起就存在的。这样的“神”包括伏羲、女娲、玉皇大帝、雷公、电母、二郎神等。[4]天神各有分工,掌管着人世的秩序,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历历分明的封建等级制度。

中国人笃信万物皆有灵,所以形成了涉及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神的名称。如河神、山神、花神、茶神等。此外,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也产生了很多与生活各个方面息息相关的神。如食神、厕神、灶神、门神、喜神、送子神等等。[1]

(二)鬼

“鬼”指人死后灵魂不灭,成为形貌可怖、具有一定法力、生活在地下或游荡于人世的亡灵。鬼与神一样自有体系,也能掌握人的生杀大权,包括酆都大帝、阎王、地藏王、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夜叉、罗刹等。[2]

(三)人

许多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由于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或者为百姓作出牺牲奉献,在死后受到人们的崇拜,人们把他的灵魂尊称为神。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神叫做人物神。如关羽死后升为神,变成关帝;岳飞死后成为岳武穆王;诸葛亮死后成为诸葛武侯。[3]也有人死后化为鬼,如包拯死后成为阎罗王,虽然属于鬼,但却是掌握人生死大事的判官,可见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敬重。古人认为,人死后绝大多数都会变成鬼,并能够再次转世成人,这种想法无疑是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响。

二、汉语鬼神名称的语言特征

(一)词语构成

1.专有名词

一些鬼神名称由专有名词构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物名,如神农氏、伏羲、女娲、后羿、嫦娥、杨戬、李靖、麻姑、赵公明等。[4]

2.种差+属类

很多鬼神名称以“鬼”“神”作为词根,作为属类,在前边或者后边加上另一个词根、词缀或者一个语素组,作为种差,由此形成。

(1)以“鬼”为词根构成的鬼神名称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来指称与“鬼”有关事物的名称、种类、性质等,如:鬼帅、鬼判、鬼使、鬼怪、饿死鬼、枉死鬼、吊死鬼等等。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是——词根“鬼”加上一个表示所指事物性质特征的词。

(2)以“神”为词根构成的鬼神名称

如:神祇、神仙、神人、神女、神君、神灵、神明、风神、谷神、天神、社神、瘟神、门神、灶神、火神、酒神、宅神、茶神、稷神等。[5]这些词是由“神”作为词根加上一个表示所指事物性质特征的词根构成的。

(3)其他

以“君”“王”“帝”等作为词根构成的鬼神名称,如:五岳大帝、大力鬼王、五斗星君等。

(二)音节数目

受到汉语语音简化和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古代很多由多音节构成的鬼神名称多缩减至双音节或四音节。为鬼神命名的最初,越多的形容越能够彰显出其尊贵地位,这与古代帝后的谥号取名方式类似。而简短化则是出于使用便利的考量。如“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现在多称为“玉皇大帝”或“玉帝”。

(三)语言表达色彩

1.感情色彩

鬼神名称多具有理性意义,体现着人们对于鬼神的虚妄的认识,很少携带附加意义感情色彩。也有一些鬼神词语,由于构词语素之一而带有了或褒或贬的感情色彩,如“恶鬼”由于“恶”而带有了贬义的感情色彩;“喜神”由于“喜”而含有了褒义色彩。

2.形象色彩

许多鬼神名称含有对所指对象的某种形象感,其中很多是通过构词成分直接显现形象色彩。如:二郎神、赤脚大仙、托塔天王、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令人立刻浮现出该名称所指鬼神的形象和外在特点。

3.语体色彩

除宗教典籍和神话故事之外,汉语鬼神名称多用于口语,由此很多鬼神名称带有了口语色彩。鬼神名称多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体现着群体的智慧,在产生之后又多流行于民间,这也是汉语鬼神名称带有口语色彩的原因之一。

三、汉语鬼神名称的取名原则

(一)简明性

如上所述,受到双音化影响,以及出于便于使用的实用性考虑,汉语鬼神名称多简短,同时也有指称明确的特点,体现了简明性的命名原则。这也符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经济性和明确性的统一。

(二)尚委婉

古人在使用代表鬼神名称的词语时特别注意忌讳,有时不直接称呼鬼神的名称,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如将水神尊称为“河伯”,将火神尊称为“祝融”。这一命名原则固然与原始的语言拜物教有关,也体现出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心理。

(三)符号性

汉语鬼神名称从本质上来看,属于一个个独立的符号,同时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符号,既是语言学的单位,也承载了一定的文化内涵。[6]名称作为事物的物质存在形式,最能够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在事物特点的凸显上以及与其他事物的区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7]汉语鬼神名称能体现出古人在创造鬼神之初所赋予其的特性,这也是古人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反映。

四、余论

在语言学层面分析各类名称已经成为当前词汇学研究的一个新方法,汉语鬼神名称的研究与心理学、宗教学、命名学、民俗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将这些方面的研究与语言研究综合起来,才能完善汉语鬼神名称研究。此外,有关汉语鬼神名称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反过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蒋梓骅,范茂震,杨德玲.鬼神学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徐华龙.中国鬼文化大辞典[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3]陈世珍.众神的起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4]马书田.中国民间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

[5]尹飞舟.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大观[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

[6]戴昭明.文化语言学导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7]王铭玉,宋尧.符号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黑龙江大学2014年度本科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4WX03)《中俄鬼神名称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鬼神词根语言学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十八)
藏在英文里的希腊词根(九)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词根来改善英语词汇学习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鬼神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中“词根教学”的应用探微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