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分析

2015-10-28 04:52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516211陈立良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菌种感染性体温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516211)陈立良

所谓医院感染就是必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感染,首先患病者必须是从医院获得的感染,其次必须有临床症状,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1][2]。随着化疗、介入、放射等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及不规范的抗生素使用,多重耐药菌甚至泛耐药菌株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诊治。同时,某些基层医院专业检验人员配置不足、在岗人员业务不熟练或操作不规范,或者缺乏相应的检验仪器等,都会对微生物检验的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妨碍治疗用药和控制感染散布。因此,在医院工作中加强对微生物检测的重视及提高检验技术及质量,可以提高某些疾病的防治率,由此使临床疗效更为理想。目前常用的微生物检测手段包括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本文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检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患者。以上述两组患者为例分析将微生物检验技术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后取得的效果及经验,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人,女性20人。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检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患者。检验组男性14人,女性11人,对照组男性16人,女性9人。检验组平均年龄为(33.5±8.2)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34.3±7.6)岁。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感染严重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两者患者的一般情况详见附表1。

附表1 检验组及对照组一般情况统计表

1.2 方法 检验组和对照组均测量并记录体温,抽取静脉血或创面分泌物行微生物检验。治疗初期两者患者均由医师根据经验给予抗生素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抗生素均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检验组25名患者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根据微生物检测结果行药敏试验,此后治疗用抗生素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具体方法为:对于无创面的患者采用静脉血进行血液微生物分析。首先为鉴定致病菌种,对采集的标本分别进行菌种的提纯并鉴定。第二将采集的血液微生物标本根据菌种的不同进行分类后,分别接种于牛肉膏培养基中,每一菌种均根据计划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保留相应数目的培养基。第三,将不同的抗生素抑菌环放置于牛肉膏表面,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培养基被外来微生物污染。上述步骤完成后将培养基密封,放置于25℃环境中培养24h。24h以后观察不同抗生素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状态,并测量记录抗菌环的直径。直径越大,表示该抗生素对培养基内的微生物作用越强,即这种微生物对该抗生素敏感性高,可以作为用药依据。检验组患者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主要感染的微生物的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不调整药物使用。治疗5日后所有患者再次测量体温,并再次接受微生物检测(方法、试剂、仪器同上)以确定病原菌清除率及有无新生菌种出现,如有新生菌种且伴有临床症状则可认定为院内感染,统计其感染率。

1.3 仪器与试剂 菌种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ID32E试条;检测仪器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Expression的半自动微生物析仪;确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采用K-B法。

1.4 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体温及临床症状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明显改变。治愈标准:体温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体温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无效:体温无显著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涉及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涉及的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时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用药的检验组在疾病恢复情况及新发院内感染方面均优于凭经验用药的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组25名患者治疗5日后22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治愈率为88%;25名患者均未出现新致病菌,院内感染率为0%;对照组25名患者中13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2名体温较治疗开始时有所下降,治愈率为52%;7名患者与治疗之初相比出现新的致病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克雷伯杆菌,院内感染率28%。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体温及院感情况详见附表2。

附表2 检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情况统计表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由于新感染疾病的出现、耐药菌的涌现、常见感染病原谱的变迁和易感人群的不断增加,使得感染性疾病并没有像人类曾经所预料的那样随着抗感染化疗时代的到来而逐一销声匿迹[3]。其中,院内感染率的上升使得临床医务人员需重新审视微生物检验技术在一线工作中的作用。院内感染是指原本不存在、在入院接受治疗后才出现的致病菌感染症状,又称院内获得性感染性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可知院内感染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杆菌等。医院感染的媒介因素主要包括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和医疗用品的污染、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4][5]。医院相当封闭且环境特殊,加之病患本身被疾病困扰抵抗力下降,极易发生交叉感染。加之我国对于抗生素的应用管理尚不规范,临床常见耐药菌种多,从而降低治疗效果增加院内感染风险。鉴于此,提高检验人员和临床由于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及无菌操作观念,可以使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准确率更高,最大限度地避免检验结果偏差。另外,检验人员的素质也相当重要。专业的检验团队可以尽早发现院内潜在的感染风险和有可能导致大规模感染发生的微生物种类,为临床处置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检验人员必须经常阅读有关资料,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提高个人理论水平和改进操作技术。检验人员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掌握新型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6][7]。随着时代的进步,大批优秀的检验人才加入到临床一线工作之中,使得微生物检验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例如创面或血液微生物分离培养,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等技术,已在临床工作中普遍应用,由此带来的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性疾病发展的理念,已逐渐取代了以往仅仅依靠经验盲目大量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本文选取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感染性疾病的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检验组,检验组即采用了上文中提到的微生物培养技术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检验结果,及时调整了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方案,并回顾性对比分析了试验组及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院感发生率,充分肯定了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及价值。由此可见,对存在感染症状的患者采用微生物检测的手段确定病原菌并实施药敏试验关系到医师用药的准确性及疗效,同时也影响到院内感染的控制好坏。微生物检验作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不仅可以为临床感染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也能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有效依据[8]。合理恰当的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是避 免耐药菌株的产生[9],这就需要各医疗机构充分发挥医学检验的作用,同时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制定正确有效的临床抗生素使用规则,进一步规范处方内容,杜绝滥用现象的发生。做到以上几点,除可减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更能突出微生物检验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使其得到足够重视而利于其长足发展。综上所述,临床中微生物的检验可对医院大量的感染问题进行有效应对,微生物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医师明确感染菌种,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在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的同时还可避免滥用抗生素所造成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减少耐药菌种的出现,最终达到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菌种感染性体温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思考心电图之177》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防治食用菌种老化“六步”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