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浅析

2015-10-29 08:32张世平
建材与装饰 2015年8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分层建筑施工

张世平

(大同世界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湘潭 411100)

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浅析

张世平

(大同世界工程有限公司湖南湘潭411100)

我国的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浇筑一直都是关系着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整体结构质量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在浇筑时因施工人员忽略技术要点,浇筑质量难以得到控制。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要对混凝土的浇铸技术进行系统的分析,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整体质量。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有望经过规范的施工获得更大的效益。

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措施

引言

混凝土浇筑是房屋建筑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对于保障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混凝土作为现代房屋发展的重要原材料,混凝土的应用有着许多方面的优势和特征,但是,每个工程的进行和发展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同样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很多问题较难把握,很多技术性问题容易被忽视。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作系统的分析。

1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的浇筑较为复杂,对于施工的连续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才能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混凝土正式浇筑前,必须保证浇筑面是干净的,否则将无法保证浇筑的牢固性;②混凝土浇筑时,最好采用台阶法或者是平铺法,而不是滚浇法,除此之外还必须保持浇筑层面的平整并对浇筑厚度进行有效确定;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一旦出现表面溢水的现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及时的清除,同时尽量不要采用在模板上进行开孔赶水的方法;其四,为了更好地避免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所产生的离析现象,在对混凝土进行制造时应充分考虑浇筑地方与制造地方的距离,尽量减少不必要问题的出现;④混凝土的浇筑最好是一次完成,当使用捣鼓器对混凝土进行较为密实的捣鼓处理后,应该及时将其移走并进行浇筑,以防止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离析现象,除此之外,还需注意不应将捣鼓器置于之前所提起的混凝土上。这些要求均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在具体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将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并进而有可能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本文以某经济开发区公共租赁房施工建设为例,总建筑面积26746m2,其中地下室3950m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其主要技术工艺如下:

2.1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

混凝土在进行浇筑之前,需要做足前期的准备工作,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是保证浇筑结构的基础所在。目前一般工程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大,如果在现场进行临时搅拌随后进行浇筑,在时间及质量上因现场环境与搅拌设施的限制难以保证质量与数量,所以目前商品混凝土,因其无需现场提供专门场地进行搅拌且数量供应充足、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施工企业购买商品混凝土可以减少现场建筑材料的堆放,有利于保护环境,文明施工。具体规格又分为C15、C20、C25、C30等。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与生产工厂具有直接关系,为保证质量,需与工厂保持良好沟通,使生产出来的混凝土符合运输、胶凝、养护等要求。根据建筑本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设计要求,选择合理、科学的浇筑方式,而且一旦确定了浇筑的方式,就不得在施工时任意进行更换。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特性,防止混凝土出现干燥的现象。

2.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浇筑时间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如果在浇筑前混凝土已出现初凝现象,则应展开强力搅拌促使其流动性恢复,之后才可入模。若混凝土浇筑前已发生离析,则应重新进行拌合,之后才可浇筑。在浇筑中应将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当展开楼板混凝土浇筑时,应将其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1m以内),以免在浇筑中出现混凝土离析。当在实际条件所限下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高于上述要求时,则需通过溜槽、串筒等方法下料。通常溜槽内部由木板钉成,外部用铁皮包裹,在应用时将其水平倾角控制在30°以内。串筒是利用薄钢板制作而成,是利用钩环将长约70cm的若干节筒连接起来,在筒中设有挡板作为缓冲。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分层浇筑方法,边浇边捣。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由于混凝土浇筑强度较高,故而可采取全面分层浇筑方法,从平面上将结构分为若干施工段,在厚度上将之分为不同施工层,先于第一层上对各层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再逐渐对第2层及第3层完成浇筑。混凝土浇筑如图1所示,详细阐述如下:

2.2.1全面分层技术

向长边方向进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从中间逐渐向两端进行,也可以从两端逐渐向中间进行。

2.2.2分段分层技术

采用全面分层技术进行浇筑,浇筑的强度非常大,如果现场的施工机械无法真正满足施工要求,就可以采用分段分层浇筑技术。浇筑时,要从底层开始,进行到一定距离之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往复,直至浇筑完毕。此项技术仅仅适用在厚度较小但面积较大的结构。

2.2.3余面分层技术

图1 混凝土浇筑示意图

余面分层技术主要适用在结构长度大于厚度本身三倍的情况下,主要的做法在于:将混凝土一次性的浇筑至顶,这样混凝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斜面坡度大致为1:3,在进行振捣时要保证从浇筑层的最底端开始,逐渐层层上移,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提及较大且结构的截面较宽时,极易发生结构性裂缝,主要的原因在于降温与收缩。任何的降温差都会包含由于水化原因引发的温差或收缩当量,或者将其分解成为均匀的降温差与非均匀的降温差。当前者出现外约束力,将是出现贯穿性裂缝的原因之一;后者如果形成自约束力,将会在表面形成裂缝。只有同时将两类降温差控制好,才能最为有效地减少裂缝的产生。在对大体积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采用的措施在于:尽量保证混凝土本身具有更大的抗裂抗损能力,也就是增大抗拉的强度,为此应当选择低热的硅酸盐,并在其中加入粉煤灰、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剂等,尽量要减少水泥的使用量以及混凝土本身的用水量。

2.2.4振捣要求

振捣环节对混凝土浇筑来讲意义重大,主要要求为:混凝土的自吊斗口在下落时,自由降落的高度不能够大于2m,如果浇筑的高度超过了3m就要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入串桶或溜管等。在浇筑混凝土时应当坚持分段分层且不间断连续进行,根据结构本身的特点以及钢筋的疏密程度决定浇筑层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浇筑层的高度是振捣器作用部分的1.25倍,最大也不可以超过50cm。在进行振捣时,如果选用的是插入式振捣器,要做到“快插慢播”。插点要保证排列均匀,依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可遗漏任何一点,做到均匀振实。同时,对移动间距也应该提出一定要求,一般是移动间距小于振捣半径的1.5倍,大约是30~40cm。在上一层进行振捣时,要插入到下层至5cm处,这样能够有效地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对表面振动器的移动间距进行设置时,应当是每次移动的间距要保证底板能够完全覆盖已经振捣完毕的区域边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证在结构衔接处的混凝土能够达到标准的密实程度。

2.3施工缝留置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应将施工缝留置于施工方便且结构受到的剪应力相对较小的部位中。对于墙、梁与板而言,施工缝应留置为垂直缝,而柱应留置为水平缝。在留置柱施工缝时,应选取基础的顶面,吊车梁或梁上部,若建筑物不存在梁楼板时则应留置于柱帽之下;对于单向板,可在与板短边平行的所有位置留置施工缝;当大断面梁与板边为一个整体时,应在距离板地面约20~30mm位置留置施工缝;对于存在主梁与次梁的楼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顺次梁方向展开,此时应在次梁跨中约1/3处留置施工缝。当施工缝留置后续继续展开混凝土浇筑时,则在展开混凝土浇筑前,应先行铺抹一层水泥浆或与材料同于混凝土的砂浆。当混凝土浇筑面积过大时,一般接缝时间会比规定时间要常,此时可通过二次振捣混凝土的方法,促使接缝处密实度与强度得到提高。

2.4混凝土养护

在完成所有抹压工作后,应展开混凝土养护工作。混凝土传统养护方法为自然养护,然而由于外界条件变化较大,在北方地区时夏季与冬季温差明显,若在不同季节均采取自然养护,则无疑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在混凝土养护中,除采取预应力构件之外,多是对混凝土表面给予有效遮盖,在遮盖时尽量使用不吸水材质的遮盖物,避免造成混凝土表面脱水,导致混凝土出现干裂收缩,同时可对干湿循环予以有效预防。混凝土浇筑体表面的保温层厚度如表1所示。

表1 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保温层厚度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技术占据整个工程的重要位置,其关系着施工的质量与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企业的利益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希望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也可以不断地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可以不断地被完善,从而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居住房屋。

[1]邓旭仕.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分析[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3(8):53.

[2]宋富贵.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浅析[J].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19):129~130.

[3]杨礼波.基于房屋建筑施工中挤压式混凝土边墙施工技术作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33):47.

TU755

A

1673-0038(2015)08-0038-02

2014-12-11

张世平(1975-),男,中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建筑施工工作。

猜你喜欢
房屋建筑分层建筑施工
建筑施工及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初探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探讨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节能设计的探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对房屋建筑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雨林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