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媒体报道过程的转变

2015-10-31 12:31辽河油田有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袁圆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有限性新闻媒体流感

文/辽河油田有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袁圆

公共危机事件中电视媒体报道过程的转变

文/辽河油田有线广播电视台新闻部 袁圆

【摘要】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待公共危机,特别是重大危机事件报道总会出现迟报、瞒报、漏报,“控制负面新闻”的观念对媒体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阻碍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度。所以公共危机事件在媒体没有及时提供危机识别信息,信息传播有阻碍,影响了面对、处理以及化解危机的最佳时机,造成更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公共事件;媒体危机

一、应对公共危机 媒体在实践中日渐成熟

(一)电视媒体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的有限性。公共危机爆发初期,这时,危机处于量变的阶段,没有明显的标志事件,不易被人察觉,如果这时媒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够及时发现危机苗头,从而能第一时间传递信息,可以提醒相关部门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避免危机的发生,或者将危机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时间,关于“非典”的报道霎时完整、全面地进入了老百姓的视野, 各大主流媒体,街头小报,网络平台,手机媒介,四处遍布着“非典”的新闻。

应该说,新闻媒体做的大量有关非典的报道,为抗击非典立下了大功。然而,就媒体本身来说,在那次非典事件中,值得反思的地方太多太多。媒体的迟到、有限性,让市民对非典疫情产生怀疑。新闻的非时效性,使媒体丧失信誉。回顾那次疫情,可以看出媒体走过了一个明显变化的轨迹——从低调遮掩到透明直视,从应对无措到充分展示。媒体经历了一次面对突发事件本质上的转折。

(二)电视媒体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公正客观表现。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工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举世罕见。地震发生后,我国政府反应迅速,在极短时间内组织了救援工作,我国媒体选择了前所未有的方式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快速充分,及时透明的公开信息,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我国媒体反应迅捷、力量强大、视野广阔、报道深入,使众多国外媒体刮目相看。地震发生后,重灾区的通信设施中断,媒体的报道便成了全国了解地震灾情的最直接的途径,透明及时的灾情信息、救援信息,让谣言一次次被击碎,波及大半个中国的地震也没有造成明显的社会恐慌。

(三)电视媒体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的过度透明。2009 年4月,墨西哥、美国等地接连爆发甲型H1N1流感(或称H1N1型猪流感)疫情,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态势,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类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传入、传播和蔓延,包括加强出入境检查,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等。央视1套、4套进行了追踪时效报道,中央领导人对此时间高度重视,对于防控工作作出了全面指导,要求电视新闻媒体对于H1N1的报道及时、高效,抓一手时间,一手报道。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黄建始说: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传染病“大流行期间,全人类都面临威胁”,国家之间的协作加强了。在电视媒体的直面时效追踪报道后,很多市民发出了发对呼声,中国政府对于甲型流感的措施,是否有些过于高调?也有市民称,尽管有感染甲型流感的人死了,但其死亡原因可能有多种,而流感本身并不是主要原因。在这起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媒体对于涉及民众生命和健康的尊重,信息公布高效、透明,但在事件的分析报道中,媒体有些过于强调事件的本身所带来的负面信息。

从面对公共危机的有限性报道到客观公正的报道,到现在的电视媒体过度透明报道,我国电视媒体在实践中日渐成熟。

二、电视传媒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记录、挖掘,促进和谐社会

作者在长春电视台新闻中心实习工作后,见证了发生在长春市及周边地区的几次重大突发事件,例如发生在2008年夏天汉斯啤酒城大火,2009年初发生在九舒公路上的特大车祸(6人死亡),以及2009年发生的“老五七”楼大火等。

由于突发事件事先无法预知,事发现场瞬息万变,因此,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媒体首要扮演的是事件的记录者,在突发事件中抢新闻会使媒体具有强大的卖点,它的震撼性、负面性和不可预料性非常能够满足公众的视听期待。通过镜头、通过作者的发现与思考,出镜报道事件;关注现场救援的困难和曲折,探寻事故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寻找细节,挖掘被大众所忽略之处。

再有,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新闻媒体应体现“稳压器”的作用,即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对信息的需求极为迫切,为控制危机事态,新闻媒体应在第一时间承担起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社会恐慌的职责。还有,在突发事件中,媒体的责任不仅仅是向公众披露出事件完整面目,更要推动事件的解决。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突显。在反思2003年非典事件,5.12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事件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新闻媒体在面对公共危机时存在着报道从有限性报道到客观公正的报道,到现在的电视媒体过度透明报道,媒体的反复与摇摆,无法做到适度的表现。突发事件频发、多发、高发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对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以及政府的执政能力都将提出巨大的挑战。既然难以避免,那么总结危机报道的问题与缺失,建立和完善应急报道机制,就应该秉着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忠实态度。

猜你喜欢
有限性新闻媒体流感
流感大作战
雪中放牧新风景
小心,流感来了
小心!流感来了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浅析人的有限性与哲学的无限性
论“神化”学校教育倾向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与监管
浅谈新课标条件下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