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合作学习须有效

2015-11-03 22:12郑丽红
江西教育C 2015年10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方法合作学习

郑丽红

摘 要: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合作学习方式是教学方法的另一种尝试,新课程也倡导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法,而合作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合作学习就成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主流之一。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重点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不同于物理、数学等理论性较强的高中学科,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将课堂学习和计算机操作课结合在一起。《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与上机操作能力为主要手段、以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一门新兴学科。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强调通过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良性沟通与合作,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中,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通过信息加工和处理,强化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表达与交流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增强自身的信息搜集与处理意识。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点

“合作学习”是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方式运用到日常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去。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我国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程度比较高,教师采用图像、文本和声音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单纯书面教学的形式。师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及时地将课程学习中的疑难知识点反映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实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

1.开展“合作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合作式”教学过程中,广大的学科任课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计算机实操知识技能培养。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一切的教学应该回归到上机操作,教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计算机实操展示,让学生认识到信息传播现象的本质,熟练掌握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使用规律,理解各个电脑功能区间中的相互关系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规律。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安全意识的培养,在每堂课上一定要向学生强调开机和关机的正确顺序。要注意防火减灾,在使用机房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维护好课堂秩序,不能让学生在机房随意打闹和奔跑,造成机房机器的损坏和电线损毁。

2.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多媒体教学过程可在最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眼”“耳”“手”“口”“脑”多种感官,通过感官的交叉刺激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性教学效果不足。教师可以在高中课件网络信息库中下载视频课件PPT,将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全面拆分,通过重点讲解的形式,将高中信息课程教学中对于信息符号的表达方式具体变换,直观和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明确高中课堂教学的教学导向性,在面向班级学生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将这些网络信息糅杂在一起,而是应该进行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到这节课到底要学习哪一个板块的知识,掌握哪些计算机知识的重难点,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加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环节。有些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明显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笼统性地对教学目标进行介绍,却很少提到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在新时代高中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刻领悟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课改精神实质,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多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制订有关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案。

3.重视网络传播基本原理的教学。教师在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实操问题上,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支持,让学生亲身经历信息在通信与交流中的整个过程,明白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要从认知、探索、发现、设计、解决和创造等多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意识。从学生对于信息技术问题的认知方面出发,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信息技术课本和例题这些固定的知识层面,还应该在题目的变式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使他们能够初步弄懂弄通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挖掘,运用互联网的思考方式理解和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提高。通过“思想交流”的形式,勾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带着思考、带着问题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著名的教育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是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探索。”学生在理解信息技术课程代码编程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积极运用周密严谨的思维,全面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座次特点,给学生组成编程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小组的学习中协同作业,通过双向的讨论与合作,将计算机科学的知识点理解熟、掌握透。

学生将会在小组合作学习、协同作业的过程中,与小组同伴建立一个合作、互信的良性关系。对于那些社会交际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帮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既克服了紧张感,又使小组成员都能够透彻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脉络和走向。最终使高中学生都能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也就是说,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是提升信息素养,使其在21世纪的信息化爆炸时代,能够掌握更加具体和更加实用的信息技术处理技能。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这一目标的达成要通过师生深度合作学习来实现。

总体来讲,合作学习是我国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的一种基于群体动力学的现代教学策略体系,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织在一起,为进行某项主题学习活动而互助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完成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学习者学会与他人一起工作的方法和态度,培育团队精神以及健康的情感意识与价值观。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教育的广度,改革教学的方式,才能够达到使用合作学习方法和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实操的重要目标。(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中学北校区)

责任编辑:潘中原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方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性观察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打造趣味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探析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