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中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2015-11-07 06:54刘禹兵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国家资源课程

刘禹兵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9)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地理学科综合性、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生活中有很多地理课程资源,《中国国家地理》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国家地理》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月刊,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并揭示其奥秘。它的文章独具特色:大多以第一人称叙述,把知识融入到故事之中,具有很强的带入感、现场感,改变了以前科普类文章把知识罗列堆砌的表述方式。同时,它的文体“像学者一样严谨有知识,像作家一样锤炼语言和富有感情,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把专业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大众都能看得懂。尤其是刊中优秀的文章、精美的图片,可以提供大量的地理课程资源,如果在地理教学中能得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中国国家地理》中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

《中国国家地理》中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种类丰富,在这些课程资源当中,有的可以用做情境教学。如用“何处是江南”来讲解梅雨:众说纷纭话江南,江南到底在哪里?气象学者认为,有梅雨的地方便是江南。江南的梅雨,下不大,但持久,物品易发霉,石上易长青苔……这样不但讲解了梅雨,还仿佛让学生置身于粉墙黛瓦、烟雨朦胧的江南,颇具美感。有些资源可以用于案例教学之中。如用“水电开发与守护生态的博弈”,让学生思考,一边是水电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利益,一边是生态环境,二者到底该如何取舍?同时列举出美国“小鱼胜大坝”的例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在开发流域、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要超过底线,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思想。

将2001年1月到2015年5月的《中国国家地理》期刊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得到其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可以把其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分为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和人文地理课程资源两大类,在两大类中又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土壤等课程资源,人文地理课程资源可分为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课程资源,每一种课程资源都可以找到很多实例。

把整理出的课程资源与高中地理课程一一对应起来,便可得到高中地理的课程资源(如表1-3)。

表1 《中国国家地理》中高中地理必修1的课程资源(部分)

表2 《中国国家地理》中高中地理必修2的课程资源(部分)

表3 《中国国家地理》中高中地理必修3的课程资源(部分)

2.《中国国家地理》中高中地理课程资源的特点

2.1 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中国国家地理》中有很多有趣的课程资源,如果教师运用得当,便会对强化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帮助。如:2009年12期的“奇路中国”,可以用震撼人心的“奇路”照片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自然地理因素造就了“奇路”,进而让学生理解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能将看似枯燥无味的内容出乎意料地与学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结合起来,必然会使学生惊奇地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内涵,产生要深入学习的兴趣。

2.2 图文并茂,制作精良。

《中国国家地理》中的照片、地图都是由专业人士拍摄或制作的,不仅具有艺术气息,还具有准确无误的科学内涵,能让学生在惊讶、赞美之余,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地图、照片不仅仅在传播自然与人文的美感,更主要的是在传播地理知识。

2.3 关注社会热点,时代性强。

《中国国家地理》中的课程资源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结合社会时事,提供给学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关注社会热点。近些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平原上的大城市雾霾现象严重,在2015年的河北专辑中就有“河北钢铁业:撑起中国工业的脊梁?吞噬华北蓝天的巨兽?”、“北京湾、河北湾:谁把中国的‘风水宝地’玩砸了”等文章。可以结合工业区位的选择、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等课程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激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2.4 知识性强,适合教学。

开发课程资源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国家地理》中的地理课程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结合紧密,尤其是在地质、地貌部分,几乎每一种地质、地貌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合适的课程资源。而且《中国国家地理》由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科学性很强,对知识的表述精准、专业,适合教学。

2.5 种类繁多,数量大。

《中国国家地理》有着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其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人(文)四个方面,可供选择的课程资源很多,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版本、不同年级的高中地理教学需要,给地理教学带来了很大便利。《中国国家地理》每年有12本期刊,从2001年1月到2015年5月为止已有期刊173本,每一本期刊至少收录了10篇文章,且每一篇文章不只对应一种教学内容,地图、照片就更多了,可见其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数量之大。

[1]陈澄.新编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6.

[2]李志华.那段艰苦并快活的日子--写在《中国国家地理》改版十周年之际[EB/OL].http://www.dili360.com/about/history/detail/id/5.htm,2015-05-29.

[3]林之光,杨勤业,周振鹤,等.何处是江南[J].中国国家地理,2007(3):52-54.

[4]马军.水电开发与守护生态的博弈[J].中国国家地理,2006(4):92-103.

[5]宋丽.浅谈《中国国家地理》中地理情境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J].文教资料,2014(8):181-182.

[6]单之蔷.北京湾、河北湾:谁把中国的“风水宝地”玩砸了[J].中国国家地理,2015(2):16-25.

[7]赵一.河北钢铁业撑起中国工业的脊梁?吞噬华北蓝天的巨兽? [J].中国国家地理,2015(2):154-165.

[8]马步匀.科学传播视域下的大众地理类杂志[J].科技传播,2012(11下):14-15.

猜你喜欢
国家资源课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