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汉语文化词汇

2015-11-07 06:54秦彦彬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赛珍珠词语汉语

秦彦彬 李 娜

(镇江船艇学院 基础部,江苏 镇江 212003)

不容置疑,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容易导致对目的语文化定型的刻板印象,不仅忽略本民族文化的英语表达,而且很容易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漠视。语言作为国际交流的一种工具,它的地位不是固有的,而是由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及这种文化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决定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之所以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通用语言,都是其国家“硬实力”充分提升的结果。我国作为世界经济总量位居第二的有影响的硬实力大国,在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及影响等软实力方面与自身硬实力还很不相称。由此,传播汉语及其文化并不仅仅是对外汉语教育和国外孔子学院的目标。在以英语为外语的教学中,适时对反映母语独有的文化词汇进行对比分析,不仅有助于进行跨文化交流,而且有助于汉语及其文化的软实力提升。

一、汉语的文化词语及其分类

作为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词汇是最为敏感、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部分。所谓文化词汇,指的是蕴涵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文化意义则指在社会交往中所赋予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联想义、象征义、感情色彩及特有的含义等。文化词语总是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心理素质、习俗民情、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是词汇中最活跃的部分。因此,汉语中的文化词语,是指直接反映中国独特文化的词语,是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产物,是记录中国文化的载体。区别于汉语中的普通词语,汉语中的文化词语可分为五小类:表现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表现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的词语;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词语;表现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的的词语;反映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的词语。

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

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比如:American 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Halfway house(中途的房子),指康复医院;blue boy(蓝色的男子),指经过变性手术,由男性转为女性的人;swan(天鹅)用来指才华横溢的诗人,根据希腊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中,由此产生毕达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

汉语中的一些词语在英语中属词汇空缺,包括以下种类:

表现中国独有的物质文化的词语,如食品类:粽子、黄酒、月饼、东坡肉、馒头等,服装类:中山装、旗袍等。

表现中国独特的精神文化的词语,如道德观念类:孝道、贤妻良母等,思维方式类:吐故纳新、乐极生悲等,宗教信仰类:封禅、祭天、罗汉、取经等。

表现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词语,如政治制度类:精神文明、两手抓、一国两制、党委等,社会经济类:计划经济、工龄、农民工等。

表现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的的词语,如时令季节:节气、春节、清明、重阳等。

反映中国独特的风俗、习惯的词语,如社会风俗类:喜酒、纸钱、聘礼等,称谓关系类:同志、师傅、老王、阿姨等,生育观念类:石榴、红枣、莲子、花生等。

2.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的差异导致语义不同

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实际上属于“文化信息”差异(cultural information gap),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和社会文化意义的不对应上。比喻善于表达情感,可使语言形象生动,其心理基础是对世间万物某些共同特点的联想,但由于各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比喻和联想也各不相同。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数字词和颜色词最具代表性。

英语中的lion是百兽之王,是“勇敢、凶猛、威严”的象征,英国国王,King Richard I由于勇敢过人,被称为the Lion-Heart。英国人以lion作为自己国家的象征,The British Lion就是指英国。英语中许多与lion有关的习语,如:play oneself in the lion’s mouth (置身虎穴),come in like a lion and go out like a lamb (虎头蛇尾),like a key in a lion’s hide (狐假虎威)。译成汉语时,lion习惯上用“虎”代替,因为中国人认为“老虎”是百兽之王,用“虎”来表示勇敢、凶猛、威严,如:虎视眈眈、放虎归山、谈虎色变等。

西方人对bat(蝙蝠)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在汉语中,因“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幸福吉祥的象征,而红蝙蝠则是大吉大利的前兆,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 “鸡(chick)”、“鱼(fish)”发音同“吉(luck)”、“余(abundance)”而深受中国人的青睐,被赋予褒义色彩。而在英语民族中则无此谐音,此类词语多含贬义,例如:“chich-hearted(懦弱)”、“fishwife(泼妇)”等。

让我们再看看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字词,英汉两种语言在数字的单复数、表示吉凶等比喻和联想方面也各不相同。

数字词汉语 英语1 万物之开始;还可以表示“统一、全部”的意义。表示完美,表示。2 表示阴阳二元,是偶数,因此大吉利。 是劣根和罪恶之源头,是不吉利的数字。3 表示“多”;谐音中的三(散)。 表示完美。4 因为谐音,是不吉利的数字;还表示通达。 吉利数字,表示完整(东西南北四个基本点),因此吉利。1+2+3+4=10,这是完美的组合。5 主要指“五行”(金、木、水、火、土)。“5”在汉语中,相当于“3”在英文中。表示生命力,还代表中心、和谐和平衡。同时,“5”还是人的象征。6 “三、六、九”表示极数,是吉祥数字。 表示平衡、健康和幸运。7 吉祥数字。 概括了全部的道德准则(faith,hope and charity+ prudence,temperance,justice and fortitude)。8 表示多。谐音的“八”表示“发”。表示宇宙的平衡。基督教认为是至善至美。“8”竖放表示幸福,横放表示无穷,因此表示幸福绵绵无尽。9 “九”是帝王专用的数字。 九重天。10 表示完全、优美。 创世的象征,回归数字。13 不是吉利的数字,但是尚且受欢迎。受西方影响,部分人也将其视为不吉利数字。 不吉利的数字。

3.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

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

概念意义是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是抽象的,与客观事物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爱人”一词是指自己的配偶,而英语中 “lover”则指情人。英语中的uncle,grandfather,mother-in-law,cousin等称谓词意义范围都比相应的汉语大得多。

内涵意义是超出概念意义以外的意义,往往与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点有联系。英语中politician一词是指那些为追求名利不择手段往上爬的“政客”,含有贬义。而汉语中“政治家”则往往含有褒义,指从事与政治工作方面有关的人。类似的还有:idealism和 “唯心主义”,individulism和 “个人主义”,community和“社团”propaganda和“宣传”,peasant和“农民”,等等,其内涵意义都不能绝对画上等号。

搭配意义主要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将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如:汉语中的“红茶”在英语中应该是“black tea”,英语中的“black coffee”在汉语则是“浓咖啡,汉语中的“浓茶”“strong tea”。

二、汉语文化输入欠缺引起跨文化交际障碍

有学者曾对厦门集美大学英语系英语专业的157名学生进行调查,选取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10个,让被试者用英语表述出来,结果如下:

十个中国文化词汇正确英语表达频数及频数百分比分布表。

汉语词汇正确英语表达频数(人)频数百分比(%)一年级(39人)二年级(58人)三年级(60人)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旗袍 2 15 16 5.1 26 26.7元宵节 7 19 25 18 33 42孔子 0 15 17 0 26 28故宫 3 11 15 7.7 19 25广西壮族自治区 0 0 7 0 0 11.7《三国演义》 0 10 4 0 17.2 6.7端午节 0 14 23 0 24 38.3国家主席江泽民 23 20 40 59 34.5 66.7海峡两岸 0 3 7 0 5.2 11.7剪纸 1 8 10 2.6 13.8 16.7

这个调查发现,由于教学中母语文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笔者也曾就“四个全面”、“双赢合作”、“抗日战争”和“中部崛起”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词汇做过类似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上表相差无几。

三、赛珍珠的启示

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女作家Pearl S.Buck即中文常称的赛珍珠在其作品《大地》(The Good Earth)中在描述中国文化现象时使用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大地》描写的是中国20世纪30年 的社会生活,小说以王龙这个农民为主线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农民的劳作、生活和精神面貌。在描写过程中,赛珍珠也面临了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当年向西方世界介绍南太平洋岛屿上的文化史的相同难题:如何把一种英美人知之甚少的文化转变为英美文化中的相应部分?若是直译,读者读不懂,达不到介绍的目的。赛珍珠在其《大地》中借助语境、语境线索和有效的语言手段,把中国文化若干意义系统中的要素转变为英美文化中的相应成分。

我们通过几个例子可以看看赛珍珠是如何对待那些表现中国文化特有的事物,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的,可以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处理中国文化词语提供有益的参考:

(1)This earth they have been eating in water for some days-goddess of mercy earth.(The Good Earth,p.80)

句子中的“观音土”是英美人所不了解的,而earth却是他们的词汇,赛珍珠把earth用作有标记主位,作为信息的出发点,然后表述这“土”“他们已经和水吃了几天了”,说明这“土”是可以吃的。作家还加了同位语,用goddess of mercy修饰earth,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饥民用以充饥的一种土。

(2)It was far away,more than a li,which is a third of a mile.(p.52)

句子中的far away已足以说明li是长度单位,但赛珍珠又用定语从句具体说明1里等于1/3英里。li是译音词,不在句中加以解释,英文读者就难以理解。

(3)“百日咳”,作者没有用学名:pertussis,而是用“...he an swerd they had the one hundred days’ cough” (p.331)。汉语名称是通过这一疾病持续时间之久来强调咳嗽的严重程度的,读者对cough是熟悉的,名词定语则可以帮助读者联想到不易治愈的咳嗽。类似的词语还有:eight jew-eled rice (八宝粥),mother’s house (娘家),fragrant tomatoo(香烟),water road(水路),land road(陆路),oiled paper umbrella(油纸伞),dragon headed staff(龙头拐杖)。

(4)英汉语中有对应词时,当然可以直接使用,但双方存在文化差异时,就必须根据中国文化特色加以介绍:It was that dog,your uncle,who inticed me...(p.77)中国文化把卑劣的行为与“狗”联系在一起,这跟把“狗”视为人类忠实朋友的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家在句子中用了intice(诱使、怂恿)来说明dog用于贬义。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教育周刊,2000年10月19日第一版.

[2]范金平,张萍.新时期军队跨文化交际研究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J],2012(3).

[3]张薇.试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和文化输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7).

[4]严同辉.军校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以法语二外教学为例.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5).

[5]王振英.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赛珍珠词语汉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学汉语
赛珍珠:我在镇江有个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赛珍珠研究所简介
赛珍珠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21世纪中国赛珍珠研究述评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