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补注十二则

2015-11-14 15:16戎默
中国韵文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白头翁黄庭坚钱锺书

戎默

(华东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41)

黄庭坚诗补注十二则

戎默

(华东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41)

黄庭坚诗以用典繁复著称,历代注本虽然竭力搜寻其诗用语出处,但终究难以尽善尽美。前人如姚范、钱锺书等虽然也对黄诗进行了一些补注工作,然未及未尽者亦有不少。今就所见,再对黄庭坚诗进行补注,共计12条。

黄庭坚;诗歌;补注

黄庭坚的诗歌向来以构思巧妙,用典繁复著称。他力求作诗要有出处,不可凭空生造,“老杜作诗,韩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历”虽然是黄氏对前辈的评价,但也无异于夫子自道。不过这种讲求字字有来历的作诗方法倒是苦了那些注释黄庭坚诗歌的人,以至于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评论注黄诗的人“对黄庭坚的诗都疑神疑鬼,只提防极平常的字句里有什么埋伏着的古典,草木皆兵,你张我望。”现在流传下来的黄庭坚诗注有南宋任渊所注的《内集》,史容所注的《外集》以及史季温所注的《别集》。这三种注本应当是竭力搜寻黄庭坚诗歌用语的出处的,细枝末节也不放过,有些地方甚至到了钱锺书先生所说的“草木皆兵”的地步,比如解释“建安才六七子,开元数两三人”这一句,就必定要引《论语》中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以及老杜的诗句“野航恰受两三人”。不过即便如此,有人对这三种注本还是不满意,认为他没有注解到位,比如方东树就说:“任天社注甚疏漏,史容更次之。”因此,黄诗的补释工作也为论诗家所乐此不疲,《援鹑堂笔记》中已有几条导夫先路,可惜语焉未详。而最著名的当属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所补注的近百条,精当无伦,更寓论于注,妙语时现,被近世论黄诗者奉为圭臬。但是,鉴于黄诗用典的繁复程度,有漏网之鱼亦在所难免。故笔者又在前人之外,补出数条。笔者所参照的是中华书局2003版《黄庭坚诗集注》,现胪列如下,以质高明:

一 塞上金汤惟粟粒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塞上金汤惟粟粒,胸中水镜是人材。”

《内集诗注》卷四:《汉书·食货志》:“晁错言:神农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万万,而亡粟,弗能守也。”《后汉书·光武赞》曰:“金汤失险。”杜牧之《阿房宫赋》曰:“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分别注解出了 “金汤”、“粟粒”的出处。又引晁错之说,解释了诗意。但这句诗有直接的出处。按《文选》卷三十六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金汤非粟而不守,水旱有待而无迁。”正是此句出处。

二 两河民病要分忧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三:“上党地寒应强饮,两河民病要分忧。”

“分忧”亦有出处,《内集诗注》卷四未注。

《白孔六帖》卷七十七《刺史类》下有“分忧”条,下注“分主忧”。虽然未详出处,但可见“分忧”是唐人用来指刺史。又《樊南文集》卷一《代彭阳公遗表》:“周旋五经镇守,为切分忧”下注:“《白帖》:刺史类:共理。《注》曰:汉宣曰:‘与我共理者,其惟二千石乎!’又:分忧。《注》曰:分主忧。按汉宣语即分忧之意,而分忧字俟再考。唐人称刺史曰分忧,如王维诗‘归分汉主忧’,杜甫诗‘汉二千石真分忧’之类甚多。《晋书·宣帝纪》:黄初五年,天子观兵吴疆,帝留镇武昌,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此非为荣,乃分忧耳。’或谓‘分忧’字始此,似未然。”顾子敦即顾临,《宋史》有传,曾任河东转运使。按毕仲询《幕府燕闲录》:“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今谓转运使为部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脱俗,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转运使亦可谓刺史,正与“分忧”相切。

三 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

《子瞻诗句妙一世,乃云效庭坚体》云:“我诗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公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内集诗注》卷五:郑氏《诗谱》云:“周武王封叔振铎于曹,今济阴定陶是也。桧国居添洧之间,祝融氏名黎,其后八姓,惟妘姓桧者处其地焉。”《左传》:“季子观乐,自郐以下无讥焉。注曰:“季子闻郐、曹二国歌,不复讥之,以其微也。”《周礼大宗伯》注云:“子男不执圭者,未成国。”《衡门》注曰:“言浅陋也。”

《谈艺录》已有补注,然有未竟者。按用国家的强弱比喻诗力之深浅,欧阳修《再和圣俞见答》有:“子言古淡有真味,太羹岂须调以齑。怜我区区欲强学,跛鳖曾不离污泥。……周旋二纪陪唱和,凡翼每并鸾皇栖。有时争胜不量力,何异弱鲁攻强齐。”说的是和梅尧臣唱和,往往不是他的对手,用弱鲁强齐作喻,正是黄诗所本。

四 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 “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内集诗注》卷六引《传灯录》、《老子》、《晋书天文志》分释“一丝不挂”、“鱼脱渊”、“蚁旋磨”,可谓精当。

但此句亦山谷从古人诗句化出,按王禹偁《七夕》:“客计鱼脱泉,年光蚁旋磨”。正是涪翁出处。“鱼脱泉”,即鱼脱渊,唐人讳渊为泉,王禹偁作诗承唐之讳,故云。

五 无心枯木岂能春

《次韵答文少激纪赠》:“惭愧相期在台省,无心枯木岂能春?”

《内集诗注》卷十三引刘禹锡名句“病树前头万木春”作注,似未尽。

按“枯木能春”,出禅宗语录。《五灯会元》卷十四:“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又黄诗中有“惭愧相期在台省”云云,当是以书目荣枯比喻仕途之顺逆。似是反用苏麟断句:“向阳花木易逢春”。按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 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苏麟诗用逢春的“向阳花木”比他人可以早致青云,而黄则以未逢春日的无心枯木喻己之返朝无期。正相反而相成。

六 跳珠椀里绿荷香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曲莲子汤三首》其三:“不假参同成气味,跳珠椀里绿荷香。”

《内集诗注》卷十四引晏元献《雨后》诗:“裛泪凝疏槿,跳珠乱碧荷。”

按“跳珠乱碧荷”,唐钱起《苏瑞林亭对酒喜雨》:“濯锦翻红蕊,跳珠乱碧荷。”已蹈先路。诗注当引此。

七 空归万里白头翁

《病起荆江亭即事其六》:“死者已死黄雾中,三事不数两苏公,岂谓高才难驾驭,空归万里白头翁。”

《内集诗注》卷十四引《汉书·车千秋传》:“臣尝梦见一白头翁。”

注出了“白头翁”的出处。按观诗意,此诗作于徽宗初政,元佑诸人皆窜远贬死。惟二苏公在,然亦不能重用。故曰:“空归万里白头翁”。按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有“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之句,所谓白头翁,正是苏轼的夫子自道。黄用“白头翁”以指东坡。

八 诗狂克念作酒圣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诗狂克念作酒圣,意态忽如少年时。”

《内集诗注》卷十五引《酒谱》:“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误,人目为醉圣。”

此“醉圣”,非酒圣。按《三国志·魏志注》:“张璠《汉纪》曰:‘太祖制酒禁,而(孔)融书啁之曰:‘尧不饮千锺,无以成其圣。’”则是以尧为酒圣。

九 不比二螯风味好,那堪把酒对西山

《代二螯解嘲》:“不比二螯风味好,那堪把酒对西山。”

《内集诗注》卷十七引《荀子》“蟹六跪而二螯”及韩退之句“我来无一事,把酒对南山。”

按此诗也兼用毕卓“把酒持螯”的典故,《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十 蜂房各自开户牖

《题落星寺》诗:“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外集诗注》卷八未注。

钱锺书先生《谈艺录》论山谷比喻,讲到这句话,说:“蜂窠既号‘房’,故亦‘开户’。均就现成典故比喻字面上,更生新意;将错而遽认真,坐实以为凿空。”但可惜未示出处。

按此句亦有所本。王安石《次韵宋中散二首》:“道义门中窥户牖,风骚坛上见麾幢”,“道义门”出《易系辞》:“成性存存,道义之门”,“风骚坛”则本杜牧《雪晴访赵嘏街西所居三韵》:“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道义有“门”,当亦有“户”,风骚为“坛”,自立“麾幢”。这也是钱先生所说的“坐实而凿空”的比喻法。荆公又有“投老心旌一片降”句,心既是“旌”,自可用以投降,也是用了这种比喻法。因此钱先生所谓的黄庭坚的比喻法,实际本之王安石。

十一 田似围棋据一枰

《题安福李令朝华亭》:“田似围棋据一枰。”

外集卷十一诗注引《文选·博弈论》:“一枰之上。”注“一枰”出处,未注诗意所本。

按林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云:“零落棋枰葑上田”,正以棋枰比田,与黄诗如出一辙,当是黄诗所本。而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稻畦》:“罫布畦堪数”,“罫”即围棋格,亦以棋枰比田,已道夫先路,只是用语不一罢了。

十二 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题阳关图二首》:“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

《外集诗注》卷十五引《前汉书》注:“阳关去长安二千五百里”,又云:“唐人送客,西出都门三十里曰渭城,今有渭城馆。”再引刘禹锡诗:“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未注诗意所本。此诗当出李商隐《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1]黄庭坚.黄庭坚全集[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475.

[2]钱锺书.宋诗选注[M].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2.

[3]黄庭坚.黄庭坚诗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姚范.援鹑堂笔记[M].道光乙未刊本.

[5]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李商隐.樊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陶宗仪等.说郛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欧阳修撰.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王禹偁.小畜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

[10]普济.五灯会元[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1]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3]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4]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5]钱锺书.谈艺录[M]. 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7.

[16]王安石撰、李璧注.王荆文公诗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7]林逋.林和靖先生诗集[M].四部丛刊初编本.

责任编辑

李剑波

戎默(1988- ),男,江苏兴化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I207.22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006-2491(2015)02-0040-03

1006-2491(2015)02-0040-03

猜你喜欢
白头翁黄庭坚钱锺书
钱锺书的幽默
早春信使白头翁
我和白头翁的“战斗”
白饭、皛饭与毳饭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
想改名的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