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

2015-11-18 16:29杨蕾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打击乐韵律图谱

杨蕾

一、图谱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要想使他们完全理解和表现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很难,图谱起到了很重要的桥梁作用,这些视觉符号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直观化,让幼儿很容易理解与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应用图谱能在节奏训练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节奏意识,能在歌曲学唱中帮助幼儿建立旋律概念,使幼儿了解掌握歌曲的情感和歌词,还能在音乐欣赏中帮助幼儿更好、更充分地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结构性质。适宜的图谱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实现音画沟通,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正如吴瑶香所说,“美是不能被告诉的”。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简易明了的符号图形来表现音乐的内容,教学会更生动直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各种表现音乐内容的图谱开展音乐教学,能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通过图谱,使音乐物化,变得具体,让幼儿可感、可触、可摸。如能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最明白的图形、符号或颜色、形状来表示音乐,将使幼儿在反复体味和创造中受到巨大的艺术感染,其音乐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1.在歌唱活动中利用图谱

歌唱是音乐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的直接手段。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指出:“人声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声音,只是这个原音的遥远的回声。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个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歌唱可以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可以培养他们的乐感和美感,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可以保持他们对音乐的热忱。许多优秀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儿童歌曲,如《爱我你就抱抱我》、《好幼儿要诚实》等,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能启发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体验。而且歌曲中那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音乐艺术语言,具体、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能够使幼儿从不同的角度重新观察、体验他们已熟悉的和还不熟悉的世界,丰富他们幼小的心灵世界。如果在歌唱教学中能利用图谱来表现歌词内容,一来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二来可以表现歌曲独特的演唱风格。如在《听》中,我根据歌词进行图谱的设计,这首歌曲中有个很特殊的地方,就是歌词:呼呼吹,于是我用特殊的符号X X X-来表示风儿发出的声音,这样可以起到提醒幼儿唱到“风儿”时,直接表现出风儿的声音。为了让幼儿能够理解每次风儿的声音越来越强,我用了符号“﹤﹤﹤”表示唱的时候声音也要越来越大。

2.在韵律活动中利用图谱

韵律活动作为一种以人体动作为物质材料的表现性的艺术活动,是人类审美活动较集中的表现,是培养人类审美兴趣,提高人类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在音乐活动中,我们发现,音乐响起的时候几乎每个幼儿都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而韵律活动这一直观性、可感性强的艺术,又恰好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动好奇、模仿性强等生理心理特点,也就促使韵律活动成为千百万幼儿最喜爱的艺术活动之一。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形式、内容越贴近幼儿生活就越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也就越容易为幼儿学习和掌握。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掌握韵律活动,我利用图谱为载体,向幼儿传授韵律活动的精髓。

在中班韵律活动《手指游戏歌》中,我先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并说出他们的名字,不认识的幼儿可以利用图画来认识并学习手指名称。通过认识手指名称来学习歌曲《手指游戏歌》,结合音乐绘制图谱,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谱进行韵律活动,手指宝宝在睡着的时候,歌唱的声音要越来越轻;手指宝宝在苏醒的时候,歌唱的声音要越来越大。睡觉的手指宝宝我用图画握拳的手来表示,苏醒的手指宝宝我用图画张开的五指来表示,整个活动变得简单而轻松。

3.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活动中,幼儿手、眼、脑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活动中幼儿对音乐灵感的寻求、对演奏状况的把握、对作品的处理分析也都需要进行丰富、活跃的形象思维,从而使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那么,在打击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图谱能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性质。我们平时使用的图谱,不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就是帮助幼儿记忆节奏和歌词,而打击乐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幼儿来说,要很好地把握节奏是有困难的。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些生动、形象的图形符号来代替。例如:打击乐《郊游》图谱中表示铃鼓的“☆”、表示串铃的“ ”、表示圆舞板的“⊙”和表示碰铃的“ ”,以此来帮助幼儿消化难以掌握的节奏与音型。还可以通过动作来串连图谱,通过图谱又可以串连音乐,这样本位一体化的串连方式将繁杂乐谱简而化之,便于幼儿对乐谱及演奏乐器的记忆和掌握,更便于幼儿掌握整首乐曲的结构特点和乐器的分配情况。

三、运用图谱应注意的问题

我通过图谱进行音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我收获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歌曲都适合图谱教学,也并非所有的图谱教学都能在音乐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1.过于精细未必科学

个别教师为画图谱而画图谱,设计过于精细、机械,把音乐完全跟所画的图形等同起来(除了能让幼儿死记歌词外,完全失去了学习音乐本身的快乐),不妥的符号或图画对幼儿体验音乐是一种误导。设计图谱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忽略了对整体音乐的感知,更忽略了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体验音乐的美从而获得审美愉悦。例如歌曲《小松鼠摘果子》,本是一首表现松鼠摘果子的有趣场景,而教师为了达到图谱教学而图谱,反而增加了幼儿学习音乐的难度,让活动过程变得复杂,让松鼠发出的“嗤溜嗤溜”声也变成了学习歌曲的负担。

2.过多操作思维受限

有些教师为了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就让幼儿按照图谱反复练习,开始也许很新鲜,可多次甚至十多次的强化,极易产生审美疲劳,让幼儿失去兴趣甚至对音乐反感。再精美的艺术也不能过于细致地肢解,更何况幼儿不是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师太精确细致的图谱解析与练习塞满了幼儿的头脑,反而束缚了幼儿手脚,限制了幼儿的主动权和创造空间。

3.注重形式缺失内涵

教学中,有些教师用图谱代替了音乐本身。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有其独特的性质,不可被代替。各种音乐以外的形式也仅仅是体验音乐的辅助方法,并非任何音乐作品都适宜运用图谱,即便是合适的,反复地画图谱也会使体验音乐过于关注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心对音乐深刻内涵的感知。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图谱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理解,在音乐教学中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图谱,不能盲目乱用。学前期正是个人情感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年龄阶段,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教育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价值。我们知道,现代的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让幼儿亲自到音乐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的意义所在,并发展各种技能。在《纲要》中也强调了“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图谱的运用很好地贯彻了《纲要》的精神,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学、更主动地学,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在感受中体验,最终促进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

猜你喜欢
打击乐韵律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韵律之美——小黄村
黄河金三角打击乐协会(津宝)古典打击乐教室成立仪式在山西举行
“2016津宝第二届蓝魔(美国)行进打击乐表演培训”开班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韵律
打击乐配器及节奏编配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中)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