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世界名画”教学

2015-11-18 16:32夏晓燕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名画二胡绘画

夏晓燕

记得小时候叔叔曾想教我拉二胡,可能是没听过高水平的二胡演奏的缘故吧,虽然经常听周围有人拉二胡,但从没吸引过我,更没产生过什么二胡艺术的共鸣和心灵震撼。所以当叔叔和妈妈都说二胡多么好听,要我学习时,觉得他们简直是在骗人。后来当我进入师范学校听到一个同学在学校联欢会上演奏优美激昂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时,我不禁心旷神怡,也后悔当初没好好学习二胡演奏。

30年前走上幼教工作岗位时,发现幼儿园的美术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就像小时候听到的二胡演奏,总觉得挺难给幼儿以美感,不能让自己感动。我常常问自己,不能让自己感动的东西能让幼儿感动吗?我们应该给幼儿呈现些什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本质是什么?30多年来,幼儿园的美术教育虽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教育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个极端的表现: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即教师讲解示范作画过程,幼儿临摹,以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达标,不敢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其评价标准基本以像、技巧的纯熟度和画面是否整洁为准绳,忽视了情感态度、认知等隐形课程的教育作用。二是过程和结果都不过问,教师只要简单交代一下绘画的主题内容后就算完成任务了。幼儿在活动中处于机械摹仿或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比较低。为此,我尝试了“幼儿创造性地表现世界名画”教学研究。

在看了《人生要知道的100幅世界名画》后,我深切地体会到中外美术发展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人文发展史,它不仅体现了绘画技巧的进步,同时也体现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思想观念的进步。名画的经典之处不仅仅在于绘画技巧的高超,更在于它的思想性和划时代性,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由于世界名画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在进行世界名画教学时如果仅仅停留在画面的表现层面上,则显得比较肤浅,不能体现名画的真正价值。同时由于资历和现有条件的限制,技能技巧上也不可能达到那个高度。而思想性对于幼儿来说则似乎显得有些深奥,也不能让幼儿产生共鸣。经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和思考,我把名画教学的着重点放在了打开幼儿的绘画思路和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上。

纵观中外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绘画的内容与技法,还是主题与材料的选择,其实质都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幼儿园美术活动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开发智能、发展创造力和整合幼儿园课程的重要途径,几乎可以融入幼儿园所有的课程当中,同时也是幼儿表达情感和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美术教育对情感和认知的作用是一个隐性问题,很难被人重视,一直处于一种被忽视的地位。人们习惯于用功利性的眼光来看幼儿的绘画作品与实景或教师范画作品的相似度的高低来评价美术教学的好坏,很少有人能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其他隐性收获的多少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幼儿在欣赏名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名画的表现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提高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美术活动促进幼儿情感和认知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

读了美国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后发现,罗恩菲尔德的教育理论和我的发现特别吻合:美术教育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美术的学习,有目的地培养人的创造潜能、道德感、审美趣味、智力、意志等素质,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幼儿园绘画活动不仅是一种审美教育,还是开发智能、促进社会性发展、整合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工具,几乎可以融入幼儿园所有的课程当中,也是幼儿表达情感和认知的重要形式之一。

为此,我发现前几年的名画教学还是不够深入,没能给幼儿以全方位的体验和表现机会,特别在语言表达方面,这是了解幼儿的发展进程和心灵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也是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猜你喜欢
名画二胡绘画
名画欣赏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名画欣赏
名画欣赏
与名画撞脸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老头子的二胡
我的二胡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