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演现代戏弘扬正能量
——对县级剧团剧目选择上的思考

2015-11-20 14:43邱文亮
剧影月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现代戏淮剧剧目

■邱文亮

多演现代戏弘扬正能量
——对县级剧团剧目选择上的思考

■邱文亮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扶持地方戏曲的发展作出重要部署,让我们倍受鼓舞。县级剧团作为基层文化传承的纽带,对于服务党的中心任务,传播现代文明、普及科学知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县剧团也是传递城乡文化的中转枢纽站,它可以把高端的文化产品以舞台展现形式呈现给基层群众,让他们享受先进文化带来的精神愉悦。充分认识县级剧团承担的使命,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我认为,坚持多演现代戏,弘扬正能量,是每个县级剧团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增强服务宗旨,思想上树立自觉。县级剧团作为县的文化宣传单位,政府财政每年都有固定的补助资金,同时还有文化惠民及新剧目创作的扶持资金。也就是说是国家用纳税人的钱扶持公益文艺团体。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用创作的优秀作品回报人民,是每个剧团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只有认识到位、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这些年,我们在全团加强了对演员的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让每个演员树立为

基层群众服务的自觉性。去年,为配合全县农村新一轮土地扭转工作,从3月开始,在县文广新局的支持下,组织了村村到巡回演出。全团32名演员,打起背包,自带粮钱,走进边远的渠北三乡与湖荡地区,把戏剧送到千家万户。地处杨集镇的马荡村,是全县最为边远的地区之一,是送文化的末梢地,这次剧团在村部搭起的土台上,演出了现代小淮剧《打碗记》、《老俩口打电话》等,委婉缠绵的淮腔淮韵与演员们风趣盎然的演出,让多年来很难有机会坐下看戏的几百村民兴奋不已。一位91岁的吴奶奶看了《打碗记》演出后,当场流下热泪。她的两个儿媳在观看剧目后表示一定要尊敬老人,让老人安度晚年,用自己的行动为后辈做个好样子。这些弘扬时代正能量的好节目到村组巡演,也得到村干部的欢迎,他们对剧团的到来特别高兴,尤其是在演出的中途我们配合县政府土地扭转政策的小品和快板,演员演得投入,观众看得开心,干部们说比他们开几次会效果还好。看到自己的演出产生这么好的积极效果,不少演员更增强主动服务的自觉性。有个女演员家中78岁的老母亲不幸跌倒骨折,为不耽误演出,她委托别人请了护工,全力克服家庭困难。就这样全团人员坚持上下午两场不停,硬是在近三个月时间内,将162个村演出一遍,圆满地完成县里交办的政治任务,为全县新一轮农村改革营造了浓烈的宣传氛围。

二、增强责任意识,剧目上严格把关。把优秀的节目送到基层,送给群众,这是一项崇高的责任使命。这几年剧团为了对群众负责,在送戏下乡演出中坚持严格把关。当初,也有同志主张送戏下乡,每年只要完成任务就行了,至于送什么剧目不需要多考虑。剧团有不少古装戏,演起来熟门熟路,省心省力。但在讨论中通过学习,使我们感到这里有一个群众观念,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为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为此,我们确定,一是多演新的现代戏,特别是配合形势宣传,服务农村的戏。如今年我们专门从省淮剧团借来剧本,演出他们曾获省七个一等奖的优秀小淮剧《金字招牌》。该剧是倡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好戏,它抨击了一些人不讲文明,在农村邻里之间经常是吵架斗殴,社会形象不美,这也导致影响娶媳妇的大事。为了争得一块授带,竟发展到向人家借荣誉的地步,由此产生让人啼笑皆非的喜剧效应,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深思与启迪,剧目有一定的时代感与警世作用。实践证明,这个节目的上演对农村弘扬文明新风产生的正面效果是十分积极的。为此县文明办还专门在有关会议上对我们的演出予以表扬。近年来,我们所演出的每一个节目都要经过严格把关,做到慎之又慎,确保体现时代精神,有着一定教育意义的剧目推上舞台。如去年,为参加全市艺术节演出,我团还克服编导力量缺乏、人手不够的困难,积极协调资金,最终将一部反映廉政建设的大戏《却金亭记》搬上舞台,在乡镇和县里共演出了34场,让3万多名干部群众受到一次生动的廉政教育。

三、增强奉献精神,演出上坚持惠民。我们常说:观众是剧团的上帝,群众是剧团的衣食父母。一个剧团只有深深扎根在群众之中,为人民把怀,为人民演戏,把优秀的精神文化送到群众之中,为提升小康文化幸福指数服务,剧团才能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这些年我们在全团大力宣传奉献精神,一方面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优秀公安干警王成女全心为民的学习活动,通过编演先进人物的节目,直接感受身边的先进;同时在本团开展一对一学习,学习老一辈艺术家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群众负责的态度,从而把舞台作为奉献的平台,自觉演戏做人。今年以来我们一方面组织送文化活动,深入各个社区、村组、学校,在全县20多个学校开办教唱淮剧活动,让这一国家级非遗得到很好的传承;同时做好种文化活动,在全县15个乡镇按照五大片区,成立了5个农村剧团,县剧团同志深入到民间业余剧团中去,帮助指导排戏,提升演出档次,让优秀文化在每个乡镇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目前除县剧团常年演出外,5个民间剧团都有几台新戏,推动了全县文化惠民工作的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现代戏淮剧剧目
淮剧还好吧
筋骨与温度
——对戏曲现代戏的探索
集 思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戏曲现代戏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闽剧现代戏《生命》首演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优秀剧目进校园
2013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