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影响

2015-11-20 14:43肖演
剧影月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间舞民间舞蹈阴阳

■肖演

太极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的影响

■肖演

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耕文化的民族,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形成了对“阴阳”世界的崇拜与依赖,因为他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只有顺应上天的规律(如气候、季节的变化),才能劳有所获,保证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需求。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先祖为我们创造了极为丰富的舞蹈文化,形成了今天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数以百计的民间舞蹈,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的具体反映,具有突出的地域个性。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域民间舞蹈的探讨研究,我们发现,它们都与“太极”存在着某种意象上的联系。

太极之阴阳

被誉为“宇宙间的最高范畴”的太极,是我国古代的哲学主体,它用“阴、阳”二字科学地概括了天地万物的生存、变化、发展、变化之规律。最早在《易经·系辞》上便有记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阳由太极而生故太极被誉为“阴阳之母”。

太极包含阴阳,同时,阴阳又是太极的核心,“阴”与“阳”这两个既有形又无形的观念深刻的体现了太极学说。据阴阳之说而言,天下万物可分阴分阳,也就是说,天下事物,虽源于一,但可综合而发为二,一阴一阳。

自古以来,太极之阴阳学说,在我国的世界观系统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文化现象打开了畅通之门,以至于人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按照这一观念来调节自己的社会行为,从而决定其活动方式。在我们身边,阴阳关系是随处可见的。自然界中,阴阳体现在天与地、日与月等等的对应;人的性别有男女之分;方位中有前后、上下、左右等等的对比;抽象的精神领域里又有收放、动静、刚柔、强弱等等之别。

在人体文化中,阴阳的辩证观被视为我国武术技法和养生学的理论基础。在艺术的领域中,阴阳关系也比比皆是。如任何一幅美术作品中,必须都有深浅不一的颜色,哪怕只是一幅素描,画面上也会有“高光”和“阴影”的对比;书法的笔划讲究变化,在矛盾中统一,即提按虚实、方圆、轻重、徐疾、逆顺等等;音乐旋律有主次之分,节奏有轻重缓急……这些都是太极之阴阳关系的显现。我们的舞蹈艺术,更是用其独有的身体语言将这一关系体现得淋漓尽致。

民间舞蹈与阴阳的关系

宗白华说道:“舞蹈精神贯穿于所有的艺术。”所谓“舞蹈精神”,主要是指的阴阳关系。

中国古典舞遵循太极规律,“圆”是中国古典舞动律、动源的根本发力方式。就其动作轨迹来说—“圆”是中国舞蹈中万变归一的写照。其中,“太极”的隐含不言而喻。古典舞身韵中讲究“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等,其实就是强调阴阳的对立统一。

中国民间舞同样遵循这一规律,纵观我国各族民间舞蹈,从形式到动作,阴阳关系都无所不在。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做简略的分析。

1.人物性格中的阴阳关系。

在民间舞的人物性格上,阴阳关系主要体现为男女角色的对比。传统的民间舞蹈,大多以男女共舞为主,男角的动作主要讲究阳刚之美,女角则是以阴柔为美,自古便是如此,即使在封建社会,在不允许女性参与舞蹈表演的年代,仍会由男性来代替女性的角色进行表演,这其中包含了我国最为传统的观念,讲究阴阳调合,是人们按照阴阳规律进行社会活动的直接表现。

2.民间舞动作中的阴阳关系。

舞蹈离不开人的肢体,而人的肢体本身就有

阴阳之分。就人体而言,正为阳,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在舞蹈动作中,阴阳又具有主动与随动、虚与实、收与放、动与静、刚与柔等的特征。

在民间舞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脱离不了阴阳的规律。就拿花鼓灯的“三点头”来说吧,仅仅是一个眼神,却通过收与放体现了阴阳关系。做这个动作时,若表演者要往左边看,那他必定是先往右边含颚,先收,然后再慢慢的把眼神放出去。这与古典舞的“欲左先右”是同理的,是一种符合我国传统审美意向的阴阳对比规律。

舞蹈时,我们经常会在某个舞姿上做短暂的停顿,从动态上看,此时是相对安静的,看似停顿了,但表演者的动势(意识)并没有断,即使在静的片刻,他的情绪仍在起伏。静是为了动做铺垫,可能在静的瞬间,表演者的重心还在倾斜或是在转换,也可能静是在收,目的是为更好的表现下一个动作。静与动、阴与阳看似相对,其实又是统一的,他们在对比中互相衬托,目的都是为了使动作更具美感。由此可见,阴阳是在对立中统一,而民间舞动作始终离不开阴阳的对比之规律。

3.民间舞运动轨迹中的阴阳关系

古今中外,凡被人们称为“舞蹈”的艺术行为,均有一个妇孺皆知的特点,即以人体动作为基本手段。换而言之,舞蹈是人体的艺术,是运动的起伏本质律动着的节奏与动作协调巧妙结合的“语言”,以人的身体为工具和手段,最直接地表达人内心的情感和美。而人的情感和思想更是用节奏来感染推动欣赏者的思潮起伏,激发人们的思维,使有限的时间艺术充满无限的空间。然而以人体为工具的舞蹈,当然受到了传统“太极”理念的影响。在民间舞的运动轨迹中,存在着阴阳的转化关系。这一关系更是我们所强调的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链接。正所谓“盛到极点则转为衰”,我们可以用“点”和“线”来分析舞蹈现象中的阴阳转换。

“点”和“线”的转换在民间舞中极为普遍。在维族中“滑冲步”,在每次“冲”前都先有“滑”,“冲”的这个舞姿强调的是点,它的时间很短促,而“滑”则是把这个点延续下去,注重的是“抻”的过程,是紧跟在“点”后面的“线”。如此反复循环,这也构成了民间舞的有一种阴阳规律。当然,在舞蹈中有时也会出现连续好几个“点”的动作或者一句比较长的“线”的动作,尽管如此,“点”和“线”最终还是会交接,会转换。因此,它始终没有脱离阴阳的关系。

4.音乐节奏中的阴阳关系。

我国的民间音乐极为丰富,各民族各地区使用的乐器不一样,从而形成了各族各地风格不一又各具特色的民间音乐,然而,不管是豪放、抒情的蒙古长调,还是优美、诙谐的山东小调,不管是含蓄、深沉的古格里鼓点,还是欢快、活泼的小兰花鼓点,其节奏都不会是平淡单一的,强弱则是阴阳变化在音乐节奏中的体现。任何一种节奏型都有强弱之分——2/4节拍为强、弱;3/4节拍为强、弱、弱;4/4拍为强、弱、次强、弱,等。不管何种节拍都是在强、弱之阴阳规律的制约下产生变化,这也就是形成乐曲轻重缓急、长短变化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阴阳关系。

5.“一顺边”现象中的阴阳关系。

“一顺边”是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常出现的运动现象,由于它的运动方式比较特别,经常是同手同脚的进行。因此,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一种“脱离了阴阳规律的运动现象”。这不免有些片面,也许人们只考虑到了左右的阴阳关系,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结合我前面所谈的“四点”,就不难理解“一顺边”现象中的阴阳。

藏族的刨步,以表面上看,是在同手同脚的状态下完成的。但稍做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动作中存在着好几处阴阳对比。首先,就身体而言,这

个动作肯定是离不开人的正、背两面的,正阴被阳,这就有了最基本的阴阳对比;然后,从动作上看,它的发力点,其上身是以腰发力,而上肢只是随动,这又有了主动和随动的阴阳关系。脚下的步伐同是如此。在迈出第一步时,重心也随着出去了,主力腿为实,动力腿为虚,这也是我前面所谈到的运动轨迹中的阴阳转换;最后,就整个动作的整体来说,整个动作不可能每一拍的力度都同等,必须有轻重、强弱之分,如此说来,又多了一层阴阳的关系。

其实,细想每一个舞蹈动作,都从不同的层面直接反映了阴阳关系,藏族如此,苗族、壮族、土家族也都是如此,太极之阴阳规律始终贯穿于舞蹈艺术。

窥一斑而见全豹,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太极阴阳说不仅是中国艺术的规律,也是一切艺术门类的规律。不仅是人体的哲学,也是艺术的哲学。

猜你喜欢
民间舞民间舞蹈阴阳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鄂伦春族民间舞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活态传承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现状
中国民间舞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
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