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基训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

2015-11-20 14:43陈洁
剧影月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舞蹈演员芭蕾舞蹈

■陈洁

芭蕾这门艺术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追本溯源,大体可分为古希腊舞蹈,古罗马的拟剧表演、意大利的职业喜剧,中世纪杂耍者的艺术、法国和意大利宫廷舞会上的舞蹈及欧洲各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希腊是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音乐、戏剧、建筑、雕塑和舞蹈各种艺术形式都很发达,可以说没有古代希腊罗马的高度发达的文化,很难会有后世芭蕾艺术的诞生。

俄国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兰西和丹麦三大学派的精华,在本国民族艺术的基础上结合了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它作为世界舞蹈艺术的精华,其典范性、科学性和体系化的水平是首屈一指的。其中“切凯第”教学法和“布农维尔”教学法分别是俄罗斯和丹麦在芭蕾训练中的两大体系。“切凯第”教学法的主要特色是对芭蕾主要动作进行分类,系统的整理,对每一个动作的性格和规格要点作出了比较细致的讲解,并根据上述体系和教材进行统一的芭蕾教师资格考试,直到现在“切凯第”体系对英国乃至世界古典芭蕾有着巨大的影响。丹麦的“布农维尔“教学体系一直重视古典芭蕾的传统,珍惜和保存了其剧目和风格。

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芭蕾基训是以俄派为主的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它吸取了其他各国芭蕾舞的精华,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的,依照人体结构形成并遵循科学规律的一套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同时根据人体自身特点再加以优化改进,因人而异,凸显了动作的个性和规格要点。是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规范的及其完备的训练方式方法。它以“开、绷、直、立”四字方针为其技术原则,以典雅、和谐、流畅作为其运动审美原则,从而建立了一种既是理想主义的又充满幻想色彩的超现实的身体形态。以“豪华、浮饰、繁琐、夸张”为主体的独特表演形式奠定了芭蕾的基础性,使初学者和舞蹈演员对于形体和气质美感的把握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初步感受。其目地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要领与难点,逐渐形成具有个性鲜明的特点且规范、丰富的舞蹈语汇,使之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

1.芭蕾基训能够修饰舞蹈演员的身体形态、塑造内在气质

作为一名舞蹈演员,首先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就是形体美,所以芭蕾的以“立”为主,独特的高贵,挺拔的形态无疑是舞蹈演员首先需要具备的形态美:芭蕾的基本形态是从站立开始的,它不等同于自然站立的身体形态:以膝盖为节点,小腿要坚定有力的延伸至脚下,让脚趾放松,充分接触地面,不倒脚、不弓脚心,大腿肌肉要向上延伸拉长,臀部夹紧,不顶胯,以颈椎、腰椎、尾椎为直立点收紧腹部,肋骨向内包裹,双肩打开,肩胛骨夹紧下沉,脖子拉长,下颚上扬,眼睛平视前方。两胯与双肩四点要摆正,这些基本形态的站姿训练能够提升演员外在的形态美。通过一段时间的基本站姿训练,身体肌肉有了初步的记忆也形成了一种习惯,适当的融入舞蹈语汇能够锻炼舞蹈演员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长期以往,芭蕾高贵、典雅、柔美的气质就由内而外的散发出来了。

2.系统、规范的训练模式有利于提高舞蹈演员的肌肉控制能力和精湛的技艺

重心和肌肉的控制能力是保证一名舞蹈演员动作完成质量的重中之重,只有把这两大问题科学、系统的解决好,才能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技艺水平。“开、绷、直、立”是芭蕾最基本的技术原则,“轻、高、快、稳”则是它更进一步的要求。“开”就是要求肩部双颊、胯关节、膝关节、脚踝向外打开,经过系统的训练使肌肉呈扁平状,增加内侧肌肉的力量。不正当的训练会使腿部外侧肌肉增大,变成难看的“马裤腿”。“绷”是指离地就要绷脚,脚背的显现使腿的线条显得笔直修长。“直”是指站立时脊椎尾椎需与地面保持垂直,就是我们常说的“身体的中心轴”要立直。不能有塌腰,抠胸等体态的出现。“立”做任何动作时要想着身体的直立感,始终保持向上挺拔的姿态,只有规范了这些要领,舞蹈演员才算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训练。舞台下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舞台上才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动作和技术技巧。“轻”指完成动作时必须做到轻盈飘逸,特别是跳跃性的动作,落地要轻,要控制,没有声音,“高”是指在跳跃中肌肉具备出色的爆发力,摆脱地球的引力。“快”特指频率,在瞬间动作的变换,速度要快、要灵活。“稳”指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无论旋转或是跳跃,落地的瞬间都要站稳。如果反之便会前功尽弃。舞台上精彩的瞬间都对身体和肌肉的控制能力有非常高要求的。而这些又是依附于最为基础的把上把下的单一动作来完成好的。千万不要小看这些简单的动作。就拿p l i e来说,它是为旋转和跳跃做准备的,简单的一个动作却有很多复杂的要求,要注意身体的直立,肌肉的拉伸过程,胯关节、膝关节及脚踝的外开,以及头、手、腿部相互之间的协调性,其实越是简单的动作越是基础的基础。没有好的p l i e就没有好的旋转和跳跃。

精湛的技艺是靠身体与肌肉的控制能力保证的,芭蕾舞中的双人舞技法,为舞蹈作品增添了亮点的同时,对舞蹈演员的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托举在作品中并不少见,对力量和气息的运用尤为重要。轻柔、飘逸的托举如果没有身体和肌肉超强的控制能力就无法完成,反之变得笨拙。我们可以看到,在时下流行的现代舞元素中,不乏力量气息的掌控与运用,很多都是以芭蕾为基础,从中借鉴和提取的。

3.芭蕾舞与古典舞的精华与弊病

我们中国的古典舞也借鉴和吸取了芭蕾训练中的精华,再融入一些京剧中身段的韵法就形成了一套古典舞特有的训练体系。我们不得不承认芭蕾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对于我们中国的舞蹈演员来说,无论是芭蕾还是古典,从客观上讲都是利弊相通的。芭蕾对脚下的规范性和基础性是任何舞种都无法比拟和超越的。其弊端在于过分的挺拔束缚了上身的自由,很容易造成僵硬化格式。而我们中国的古典舞众所周知是由中国的戏曲衍变发展过来的,由于中国的戏曲表演都是穿着长长的戏服,注重上身的韵律却忽视了脚下捉襟见肘的尴尬,所以中国的古典舞对气息的运用能够解脱上半身的呆板、木讷,不注重下半身的规范性和伸展却是造成舞蹈演员肌肉块状、粗壮的弊病之一。

长期的实践证明,经过芭蕾专业训练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不仅形态舒展修长,对于动作的完成质量干净利落,脚下规范,上身挺拔优美,肌肉的控制力较好,能够摆脱地球引力,有能力完成好控制、旋转、跳跃等各种复杂的技术技巧。

4.芭蕾基训提升舞蹈演员对音乐的感知度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通过节奏和节拍限定舞蹈动作的时值和速度。芭蕾舞中所用的音乐大多是钢琴和交响乐,节奏、旋律、力度、音色和动作的轻重缓急,强弱快慢都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动作有不同的节奏划分,比如小踢腿练习:有重拍在里的,也有重拍在外的,有一拍做一个动作的,也有一拍做二个动作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对音乐的理解,对节拍的把握首先就是一个难点,在表现舞蹈作品时,音乐节奏的掌控更突显出动作的张弛有度和自身情感的抒发,提升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力,音乐与舞蹈动作的相融合,更加符合视觉与听觉一体化的审美原则。

综上所述,芭蕾是一个系统、规范、科学的训练体系,对于业余舞者来说,对内在气质,外在形态都起到了提升和管控作用,对于专业的舞蹈演员来讲,肌肉的素质能力和身体的控制力以及音乐的分析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的训练。丰富内心情感,表达自我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相互融合,符合视觉与听觉一体化的审美原则。

猜你喜欢
舞蹈演员芭蕾舞蹈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舞蹈课
不论何处,芭蕾跳起来
试述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试论舞蹈演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