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创新型措施

2015-11-20 14:43秦兰
剧影月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受众社区群众

■秦兰

全媒体时代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创新型措施

■秦兰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职业外,一种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具有调节精神、宣传教化、普及知识、团结凝聚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共同发展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尤其在当前的数字化媒体时代下,人类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断加大,只有充分利用新型媒体数字化工具,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才能够多角度、全方位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不断推动文化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 群众文化 创新型措施

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媒介种类不断繁衍的时代,不仅包含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传统媒介,更包含以互联网为主的数字化媒介。媒介技术的发展体现着一个时代的进步,全媒体涵盖了人类视、听、形象、触觉等接受方式的全部感官。当你觉得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你的求知欲望与娱乐需求时,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可以说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弱势,无论是在发行速度、传播范围方面,还是在交流互动方面,都具有颠覆式突破。如今有一种较为夸张的说法:若一个人生在这个社会,却不知道社会发生了什么事,只能说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悲哀,这足以说明网络媒介力量的强大与广泛。本文就全媒体时代关于如何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出几点创新型措施,以便更好地利用全媒体的助推作用,促进群众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一、建设与发展群众文化的必要性

群众文化属于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衡量某一地区文化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重要性标志,积极完善我国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一)促进个人发展

我们知道任何个体的发展除了靠自身的努力之外,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平台与前提,当今社会可以说到处充斥着激烈的竞争,每个人都倍感压力,适量的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而过度的压力反而会为人类自身带来负面作用,成为个人发展的重大阻碍。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精神生活也倍加重视起来,在上文也有提到,文化的出现更多的是对人类精神层次的丰富与补充,它会为人类的精神带来高度的放松与愉悦感,不言而喻,文化的建设与丰富会使人类适当平衡自我的内心压力,为他们带来不竭的动力,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推动社会进步

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都需要有文化的支撑与传承,文化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样也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性标志。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群众文化的建设也正是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形式,群众文化的力量不可低估,通常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多种各种思想情绪的表现手段,贯穿人类整个劳动生产的历史长河之中,不断丰富群众文化,传播社会正面能量,使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

二、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创新型措施

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下,经济发展如此快速,如何能够有效建设群众文化,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了行政管理者所面对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已经不再甘于仅仅享受三饱一倒的生活状态,而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即精神享受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主流趋势。下面就全媒体时代特点下如何有效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出以下几方面举措:

(一)多种类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对于文化活动的开展,可根据不同情况以不

同的形式展开,如团体形式,像某一社区、某一乡镇等,这时候主要应该由政府积极发起到引导,并适当给予经济支持,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之下,民众可自发组成团队,并充分调动各类才艺骨干的带头作用,适当展开群众文化的建设。

广场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主要针对中老年群体,相对而言,中老年人群属于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多数处于退休或失业状态,有较多的空余时间,精神较为匮乏,适当的户外团体活动不但能够打发时间,也能够丰富他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带动类似广场舞这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可选出个别代表加以培训,再让他们将这类艺术与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们群众,这也是目前我国广场舞发展的基本现状。说到这里,可能有不少年轻人会质疑广场舞这类活动的科学性,不少老年人疯狂迷恋广场舞,在他们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却也产生了噪音扰民的困惑,这类事件也有不少媒体争相报道,任何一方都各执一词,这也体现出了群众文化建设的一大漏洞,不得不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反思,城市规划需要有待完善,在城市建设方面要合理地留有群众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就是群众文化建设也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年龄阶层和不同的时间与场所给予合理规定。

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不仅仅限于广场舞,如一些男士比较钟爱下棋,所以在社区之内可组织一些相关比赛活动,并适当给予奖励,以示鼓励,这样可以不断提起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

(二)各大媒体的全面推动

在人们拥有丰衣足食的生活时,他们也在极力寻求精神上的满足感,网络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精神享受,在这个时代,生活娱乐化的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正是因为拥有了如此广阔的媒体传播平台,人类才有机会实现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不断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

1.合理利用脱口秀节目的传播效应

媒体的作用不仅仅只限于告知受众某一社会事件的经过与发展,更重要的是起到舆论引导作用,出于此目的,近些年来不少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名人个人脱口秀节目,如周立波的《一周立波秀》、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还有2014年全新推出的《金星秀》等等。脱口秀节目一般多以幽默诙谐的风格从大众较为关注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具有借鉴性的观点意见,相对而言,发表者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与权威性,能够起到引导受众的重要作用。

就东方卫视播出的《金星秀》来说,主持人金星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犀利风趣的幽默大餐,金星在《舞林大会》以及《中国好舞蹈》各类舞蹈评论类节目中的点评因其犀利的语言深入人心,在脱口秀节目中仍然将“毒蛇”风格延续到底,无论是社会话题,还是娱乐圈的敏感事件,金星都敢于大胆发表自身看法,尤其是在“有话问金姐”这个环节当中,可能生活中困扰民众很久的问题,凭借金姐的分析与解答就会使我们茅塞顿开。

群众文化的建设就需要引导者与提倡者,而脱口秀此类节目正是针对某一社会现象给大家鲜明的观点,减少个人不必要的精神困扰,使我们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每一天。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群众也可自发组织类似的活动,如以正反方辩论的形式展开,这样观点也会更加全面,最后的结论也会更具说服力。文化的建设形式多种多样,诸如脱口秀此类节目不但可以明确受众对某一事物的是非判断,更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2.适当效仿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模式

最近一两年,不同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旅游类真人秀节目席卷各大银屏,《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让作为观众的你收获了亲情与感动;

《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让你了解到了明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欣赏别人的同时,作为观众的我们也不妨行动起来,可组团带着孩子或家人去旅行,放下顾虑,收获心情。不需要去太远的地方,也不需要我们花多少钱,重要的是能与家人分享最美好的一刻。真人秀节目中的一些形式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如遇到住房、交通等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靠大家团结的力量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并不一定是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最关键的是收获了美好的记忆与纯真的友谊或亲情。

3.建立网络社区、论坛等群众交流形式

网络时代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受众双向交流互动模式的开启,在这里你可以诉说心声,释放压力,如在年轻人群中比较常见的QQ空间,微博、微信等,在那里每天都记录着他们当下的心情,同时也有不少好友前来聆听,可进行及时的交流与互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同样也为群众文化的创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与良好的契机,如网络社区、论坛的建立。

以易班为例,它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由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依托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自主研发,在这一社区内集结了BBS、SNS、博客、微博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新闻、通讯录、校园应用、博客、微博、相册、互动社区、论坛、掌上易班等多个板块。通过该网站,各大高校辅导员、教师、学生可随时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实现丰富资源的积极共享。此网站是上海市高校重点推进的网络文化建设项目,易班可以说是教育领域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型尝试,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使社区话题更具针对性,不但为老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行业交流平台,更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良好学习交流机会。

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可建立不同的网络社区,如一些未婚年轻人可能对婚恋方面的问题有所探讨,就可以建立一个专属年轻人的婚恋社区;一些家庭主妇可能对孩子教育问题、饮食卫生问题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建立一个主妇互动平台;一些老年人可能对养生颇有心得,那么不妨也建立一个养生坊,与他人一起分享健康……网络时代下,群众交流互动的平台多种多样,但多数缺乏针对性,更有商业广告满天飞,因此需要建立者根据不同的受众人群明确社区主题,并严格维护社区健康与安全,满足受众真正的文化需求。

三、总结

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群众文化建设也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思想的保障与舆论的支持。随着媒体种类的不断繁多,形式不断多样、传播日益广泛,必将会为文化的传播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作为受众的我们面对碎片化的信息,应具备高度的敏感性与判断力,将网络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介质,而不是全部生活的精神支柱。

[1]王铭坤.加大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大家网.2011年10月。

[2]胡守勇.关于群众文化的几点思考.云南社会科学.2010年6月。

[3]练秋莲.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文学家.2014年6月。

[4]吴晓.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科学导报.2015年2月。

[5]黄海月.浅谈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与创新.赤子.2015年2月。

猜你喜欢
受众社区群众
新媒体传播以及受众参与式文化发展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多让群众咧嘴笑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