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5-11-26 02:01陈桂霞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肝素血肿局部

陈桂霞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库都尔医院,内蒙古牙克石022164)

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桂霞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库都尔医院,内蒙古牙克石022164)

目的:探究和分析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实验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局部血肿、心源性死亡、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梗以及脑卒中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中,相比普通肝素更具安全性,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普及.

低分子肝素;冠心病;介入治疗

0 引言

临床上冠心病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在治疗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应用效果显著且广泛,然而手术的成功还要注重预防术后血栓产生.目前抗凝药物一般选择普通肝素,而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低分子肝素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本院对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旨在总结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01/2014-12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男患者46例,女患者34例.年龄41~88(平均56.3±4.3)岁.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确诊为冠心病,且患者不存在心脏手术史、凝血障碍、严重肝肾疾病以及肝素过敏.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3例,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25例.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性,提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肝素治疗,剂量为2 000 U,于术前静注,术中追加,剂量为120 U/kg.实验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剂量为1 mg/kg,术前治疗48 h以上,皮下注射最后1次后8 h内给予患者介入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局部血肿发生率、心源性梗死、血管再次重建、非致死性心梗以及脑卒中.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以及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在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穿刺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n=40)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比较 在术后不良事件比较上,实验组的心源性死亡、血管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非致死性心梗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比较 [n=40,n(%)]

a

P<0.05 vs对照组. 组别 心源性死亡 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脑卒中 非致死性心梗实验组 0(0)

a

0(0)

a

1(2.5)

a

0(0)

a

对照组 4(10.0) 4(10.0) 5(12.5) 5(12.5)3 讨论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上,介入手术应用广泛,且效果理想.然而在介入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血栓,这对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依从性影响严重.围术期溶栓抗凝的效果与介入治疗的预后关系密切.有研究指出,介入手术后24 h,冠心病患者的血栓产生发生率大约为1.0%,术后1年因血栓性疾病而死的患者约为15%~20%.因此介入治疗中需要对围术期的抗栓治疗给予高度重视[1].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普通肝素降解所得的产物,其Mr在5 500以下,然而其保留了五聚糖片段,能够被抗凝血酶III识别,Xa因子抑制效果理想.相比普通肝素,其优势主要包括:①在抗凝强度上,其比普通肝素高出3~4倍,凝血酶合成抑制效果相比活性抑制更强.②不容易被细胞外受体结合或者代谢,血浆半衰期比普通肝素长.③能够有效对内皮细胞NO、内皮素分泌进行抑制,减轻氧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破坏[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股动脉穿刺局部平均压迫止血时间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穿刺局部血肿、心源性死亡、血管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梗以及脑卒中发生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左奇伟[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栓治疗,相比普通肝素更具安全性,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普及.

[1]徐 杰.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24:152-153.

[2]Song YJ,Zhou ZH,Liu YK.Prothrombotic state in senile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bin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J].Exp Ther Med,2013,5(4):1184 -1188.

[3]左奇伟.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61-62.

R541.4

A

2095-6894(2015)06-047-02

2015-05-04;接受日期:2015-05-12

陈桂霞.大专.研究方向:肺心病.Tel:0470-7533209 E-mail:1296615229@qq.com

猜你喜欢
肝素血肿局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