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流行渗出性皮炎的实验室诊断与防治分析

2015-11-28 01:04刘秋菊李润成李芸芳黎满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畜牧兽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渗出性皮炎小猪

刘秋菊,李润成,李芸芳,黎满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8)

猪渗出性皮炎主要由猪葡萄球菌引起[1]。猪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性致病菌,常寄居于皮肤、黏膜上,可从健康猪鼻黏膜、结膜、耳朵或鼻、口部皮肤以及在小母猪和母猪的生殖道内分离到该菌,当饲养环境发生变化时或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存在时(如转群、断奶、混群饲料突然改变或通风不良、免疫抑制性疾病),会导致该病的发生[2]。此外,免疫力在个体和群体发病过程中都有重要意义,其中母猪是否有免疫力对哺乳仔猪的感染具有重要的影响。松鼠葡萄球菌属于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同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同时也是危害人类重要的病原之一,主要引起人类的心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尿道感染、以及手术中的伤口感染等[3],近年来也有松鼠葡萄球菌引起小猪渗出性皮炎的报道[4]。

2014年4 月,本文就湖南怀化某新建规模猪场10日龄左右的哺乳仔猪陆续出现全身皮肤油脂样渗出,用头孢噻呋钠、磺胺类、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发病严重小猪出现死亡的情况进行了实验室诊断,结果从2头发病猪的体表皮肤以及发病严重猪只的腹股沟淋巴结,分离到了2种不同菌落颜色的葡萄球菌,分别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指导猪场针对性使用药物。结果有效的控制了病症的扩散,治愈了大部分已发病的小猪,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巧克力琼脂培养基、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购自江门市某贸易有限公司,DNA聚合酶、DNTP购自北京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2 发病猪的临床观察与解剖

将送检病猪放于解剖室,观察其外部特征及行为表现后按常规方法处死并进行解剖观察、采样。

1.3 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镜检

从采集的病猪病变皮肤、淋巴结、肾脏无菌取样,划线接种于巧克力平板后,放于37℃培养12h后,从形态一致且数量较多的菌群中挑取有代表性的单个菌落划线接种鲜血营养琼脂培养基,待菌落长出后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1.4 分离菌16SrRNA基因的扩增与测序、Blast分析

参照文献[5]合成细菌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然后以分离的细菌为模板进行16SrRNA PCR扩增,PCR扩增方法按常规进行。将PCR产物送上海铂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并将测出序列于NCBI网站进行Blast分析确定分离菌为何种细菌,最后将测出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相同细菌序列用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衡量测出序列与已登录序列的同源性。

1.5 分离的药物敏感性检测及临床治疗试验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菌落,于TS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后调整菌液浓度值至0.5个麦氏单位浓度后采用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选出敏感药物后,采用相应药物对发病猪进行治疗,观察药物效果。

2 结果

2.1 发病猪临床及解剖观察结果

从送检的2头病猪可见,1头发病严重的小猪全身油脂样渗出、形成皮痂并有脱落现象,另1头发病早期的小猪主要表现在耳朵部位有油脂样渗出(见图1)。2头小猪解剖情况为,发病早期的小猪实质脏器物明显病变,且发病严重的小猪可见淋巴结边缘出血、肾脏有出血点。

图1 发病小猪外貌特征

图2 乳白色细菌

图3 淡黄色细菌

2.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从采集的2头小猪皮肤样本以及淋巴结取样进行细菌分离。结果1头发病早期的小猪只从皮肤样本中分离到大量细菌,其中数量最多的细菌为乳白色较大的菌落,从发病严重的小猪除从皮肤样本分离到大量乳白色菌落外,从淋巴结分离到了2种数量较多的细菌,1种为乳白色较大菌落,1种为淡黄色较大菌落。挑取代表性的乳白色菌落以及黄色菌落分别于鲜血琼脂进行纯培养,结果见图2、图3。从纯培养的细菌挑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2种颜色菌落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均为阳性球菌。

2.3 细菌16SRRNA基因扩增以及测序分析结果

挑取纯培养的细菌进行PCR扩增,并于PCR扩增后将产物送铂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测序。将测出序列进行Blast分析发现此次分离到的2种不同菌落颜色的细菌均为葡萄球菌。使用DNASTAR分析软件中的MegAlign程序,运用ClustalW方法对所测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进行比较,并绘制序列同源性距离图(如图4。2CL、5WD:测出序列,KJ783382、NR_036905:猪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KJ507203、 Staphylococcus sciuri KM276789: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hromogenes KJ783393:产色葡萄球菌)。结果表明,乳白色菌落细菌16S rRNA与猪葡萄球菌同源性为99.2%,黄色菌落形态的细菌16S rRNA与松鼠葡萄球菌同源性为99.4%。

图4 测出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同源性比较图

2.4 分离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挑取纯培养的单个菌落,于TSB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后,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检测。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从送检猪分离到的2种葡萄球菌菌对头孢噻吩、先锋V号均比较敏感,对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链霉素、氨苄西林、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磺胺甲基异恶唑均不敏感,对恩诺沙星、林可霉素、新霉素、头孢他啶、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猪场选用头孢噻吩或头孢拉啶给发病猪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天,同时辅以每天体表高锰酸钾水清洗1次,严重猪只肌注1~2次地塞米松、每天1次。结果治疗了13头小猪,使10头猪得到了尽快康复,3头猪由于过于严重,未能治愈。

表1 白色菌落葡萄球菌和黄色菌落葡萄球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3.1 发病原因分析

本文就哺乳仔猪发生渗出性皮炎这一情况,从2头发病小猪皮肤组织以及淋巴结进行了细菌分离,结果分离到2种数量较多的优势菌。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分离菌的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两种不同菌落颜色的细菌分别与猪葡萄球菌以及松鼠葡萄球菌相应基因同源性达到99.2%和99.4%。因此,可以肯定本文从发病猪分离到的优势细菌为葡萄球菌,至于是否是猪葡萄球菌和松鼠葡萄球菌尚需进行进一步的鉴定。此外,本文用分离的葡萄球菌分别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检测,选用两种细菌均敏感的药物药物成功治愈了发病小猪,并通过加强栏舍卫生消毒、以及接产、剪牙、断尾、断脐的消毒工作逐步控制了渗出性皮炎的流行,可见该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为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葡萄球菌常做为条件性致病菌出现,寄居于动物皮肤、黏膜上,可从健康猪鼻黏膜、结膜、耳朵或鼻、口部皮肤以及在小母猪和母猪的生殖道内分离到该菌,只有当饲养环境发生变化时或引起免疫抑制的因素(转群、断奶、混群饲料突然改变或通风不良、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时,才会导致该病的发生。该猪场哺乳仔猪发生葡萄球菌的感染引起渗出性皮炎,并呈流行趋势,除与猪场饲养管理卫生状况不理想有关外,主要可能是由于该猪场为新建猪场,所有哺乳仔猪均来自第一胎产仔母猪,从母猪获得的抵抗葡萄球菌感染的母源抗体相对较低存在一定的关系。

3.2 防治建议

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主要由葡萄球菌引起。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条件致病菌,常寄居于皮肤、黏膜上,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皮肤、黏膜破损时,病菌便乘虚而入,因此,笔者建议,在发生有渗出性皮炎的猪场,应该从搞好饲养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入手,结合小猪伤口消毒管理,特别是初生小猪的剪牙、断脐带、断尾、疫苗注射等的消毒工作来防控葡萄球菌的感染。发病严重的猪场,特别是第一胎产仔母猪较多的猪场,可以考虑分离病原菌制备疫苗接种初产母猪来提高哺乳仔猪对葡萄球菌的抵抗能力。至于发病猪群,可选用对阳性菌具有较强杀灭能力的第2代头孢类药物、结合外用消毒药物来进行治疗。由于葡萄球菌常有较强的耐药性,猪场在选用抗生素治疗葡萄球菌感染时最好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来针对性选药,以便达到用药效果好而又副作用小、成本低廉的目的。

[1]刘忠行,宋金成,王 腾,等.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分离鉴定与防控[J].中国兽医杂志,2013,(7):43-45.

[2]张 曦.猪渗出性皮炎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3]何木荣,王科文,农华杰,等.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及防制措施[J].养猪,2012,(1):81-83.

[4]齐 静,孙守礼,杜以军,等.哺乳仔猪渗出性皮炎的病原学诊断及综合防治[J].畜牧与兽医,2009,(9):84-88.

[5]Run Cheng Li,Chao Ting Xiao,Xing Qian,et al.Occurrence of 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quisimilis in Masked Palm Civet(Paguma larvata)[J].2012,11(12):2020-2023.

猜你喜欢
渗出性皮炎小猪
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护理学与药理学探析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猪渗出性皮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诊断及防控措施
猪渗出性皮炎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治疗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