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及运动处方干预

2015-11-29 12:11王东辉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1期
关键词:处方保健效能

王东辉(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621000)

试论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及运动处方干预

王东辉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21000)

养生保健主要是以自然和谐为原则通过改善日常饮食、起居、行为、心性和适当身体活动来达到经络通畅、气血饱满、精神内守等身心平衡状态,重在修身和调心。体育锻炼则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主导肢体的运动,使人体各机能系统得到刺激以提升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应激能力等旺盛生命能量的作用,重在健体和怡情。二者的主要目的都是通过科学健康的运动处方达到调节身心、强健身体的目的。该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逻辑推理,分别对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整合,根据它们内在逻辑关系和本质上的效能差异得出制定适宜运动处方的原则,以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养生保健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生命能量身心健康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5.31.012

当今社会各方面都飞速发展,很多人不能适应而处于疾病或亚健康状态。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问题。到底什么是“健康”呢?徐文兵先生认为“健”主要指气足有力;“康”主要指经络通畅。可以认为,“健”侧重于人体的“做功”能力,以运动系统来体现;“康”侧重于身体能量供给情况,靠运动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保障。现代健康观认为,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解释是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这就要求我们不但需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和适度的身体活动,也需要我们有良好的心态和秉性来处理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对于现代人除了遵循中医养生理论来规律地生活、平衡饮食、早睡早起、保持心态平和、恬淡虚无外,人们也需要适度的体育锻炼来平衡饮食营养过剩、身体活动太少、焦虑紧张等身、心方面压力造成的诸如肥胖、疲劳、柔弱等身体偏颇。因此,将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养生保健的原则为指导,以适宜的体育锻炼为辅助,制定针对“健”、“康”两方面的运动处方来干预亚健康人群显得尤为重要。

1 养生保健的基本内涵及效能机制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养生保健文化在中国古老文化中可谓一枝独秀,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流派众多,已经形成较为全面和系统的养生文化氛围,具有非常深刻而广泛的内涵。养生保健活动涉及各类人群、各个方面,时间上可分为时辰养生、节气养生等;医科上包括经络养生、导引养生等;人群方面有女性保健、小儿保健等;其它还有亚健康预防与调节等,可谓无处不相关。因此养生保健有涉及广、内容丰富、深入大众生活各层次等特点。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无论哪一流派的养生内涵,其核心内容都是一致的,即始终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根本。

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国传统养生文化非常重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一直强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即人和自然相统一。同时,它也非常注重养生实践中人的自我内求,如普遍认为的养生重在“养心”,其次才是对身体的调养,有“修身养性”之说。恰恰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心”更像是自然本能和生命本来的规律及机制,而“身”主要是五脏六腑及其附属结构。所以,养生保健中的“养心”就是“天人合一”理念的一种体现,“修身”则是物质身体的养护。由此也看得出,传统养生保健在注重身、心两方面协调发展的同时,更注重人的心性的修养。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多为静功的一方面原因。心性平和了,情绪波动减少,人的气血或者说“生命能量”就不会过多地耗损。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能量来自于“先天之本”的“肾”,靠肾气化生出精、气、神,以维持人的生命状态。而“肾气”是有“定数”的,过快的耗损,不利人的健康,甚至影响寿命。由此,减少生命能量不必要的耗损就成为养生保健的主要目的。因此中医养生保健自然不会把肢体是否强健有力、人体做功能力的强弱等身体外在的表现作为衡量健康的主要方面,而是关注人内心的舒畅与平衡,脏腑、经络的和谐、通畅。故养生保健的效能更多地体现在人“身与心”的“康”方面,即真正地为个体生命的长时间维持和顺畅运行而服务。

2 体育锻炼的外延及对身心健康的效能

体育产生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虽当今体育已产业化和娱乐化,但始终脱离不了其健身性。体育锻炼也常被简单地称为体育健身或者体育运动,它是根据从事者的主观意愿和想法,顺应其身体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运动手段,并结合相关的卫生保健措施,达到愉悦心情、强身健体、增进健康、丰富文化生活的一项运动训练。单人的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信心、意志力、兴奋度和满足感;集体性体育运动还可以提升荣誉感、幸福感,培养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体育锻炼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动人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运动等系统的“储备”,来完成较日常身体活动输出功率更高的体育活动。以使人体得到适度的应激刺激,调动人的潜能,提升人自我调整适应环境的能力,其机理可以粗略地理解为“用进废退”。

体育锻炼对于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更侧重于“外求”。心理方面,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以更好的情绪、心态去适应社会、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身体方面,通过体育锻炼使人身体各能量支出系统有更充足的储备和更强的应对不良刺激的能力。尤其身体的外在表现即各种身体素质和各能量支出系统机能,会有明显提升,如更好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平衡等素质,更明显的肌肉围度和线条、更高的肺活量、更快的机能调动速度、更强的体温调节能力、更强健的骨骼和关节、更大的肺活量和更低的安静心率等。所以体育锻炼对人身心健康的效能主要体现在:人更积极、更乐观,人体更健美,生命能量支出更高效,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

3 养生保健及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

从上面的分析和推断我们不难看出,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二者效能差异明显。需要强调的是,养生保健是一种生活化、内在全面性的调养,其目的是使人能更健康、更舒适、更长寿地生活,偏向于节约生命能量;而体育锻炼是一种社会化、外在表现性的活动,除了养生保健的目的外还有展示、交往、应对危害和更高效地支出生命能量等目的。

以下具体方面可以更清晰地体现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身体方面,养生保健重在调养人内在脏腑的气血,体育锻炼主要增强运动系统及运动紧密关联系统机能。养生保健侧重人身之“康”,体育锻炼侧重人体之“健”。心理方面,养生保健讲求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侧重引导人内求诸己,做到心态平和、宁静,

好似“以不变应万变”。体育锻炼讲求愉悦身心、团结合作、积极向上,通过锻炼激发生命热情、提高应对心理应激能力,使人更外向,更有奉献精神,更积极、乐观、豁达地面对一切。综合来看,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对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前者着重于调心,以使身心和谐发展,维持平衡状态,达到节约生命能量的目的;后者注重提升身体素质,依靠较为剧烈的刺激打破平衡状态以提高身心活动能力。更进一步的理解,养生保健主要是以避免日常生活中生命能量不必要的耗损,节约起来将其用于适应本来就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体育锻炼主要是靠日常生活之外增加生命能量的支出来刺激机体提高“人体功率”水平,去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但值得注意的是,体育锻炼之后,人们还得回归日常生活中,而此时的人是“低功率状态”。

4 针对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效能差异的运动处方干预建议

无论是出于改善当代人普遍的亚健康状态,还是强身健体、预防疾病,亦或是病后康复,运动处方干预都必须注意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二者的并重。针对上述对养生保健和体育锻炼效能差异,特给出以下运动处方干预的建议:养生保健作为生活化的日常干预形式,应放在首要位置,提高其在运动处方中的比重;日常养生保健应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重点强调生活中心性的平和,更好地维护和利用生命能量;针对消极、悲观、情绪低落等人群,可以提高运动锻炼在运动处方中的比重,以使其调整情绪状态;有生命能量过度支出情况的人群,可减少运动锻炼的强度和量,增加养生保健处方中调整心态使其放松的内容。相反地,对于生活中过多安闲、营养过剩、久坐、久卧等生命能量不旺盛的青年人群可加强运动锻炼处方的比例来刺激生命能量的释放;运动处方干预内容中,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体育锻炼都应恪守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生命能量并不强的老人和儿童不宜采取大强度、大量、长时间的运动锻炼处方。

[1]徐文兵.字里藏医[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2]杨铁黎.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3]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4]陈萍.对体育与养生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探讨[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1):4-6.

[5]陈东枚.论养生保健与体育锻炼的效能差异及运动处方干预[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87-89.

[6]段东平.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G80-05

A

2095-2813(2015)11(a)-0012-02

猜你喜欢
处方保健效能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人间处方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