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文化软实力概念阐释

2015-11-30 20:00周小青张冬琴杨宁
武术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软实力

周小青 张冬琴 杨宁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对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得出结论:体育文化软实力就是在体育领域或者某种具体体育活动所表现出的对内的凝聚力、影响力,对外的感召力、吸引力。文章旨在为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理论有所补益。

关键词: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 体育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85—03

1 前言

我国当今体育界对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基础研究尚处起步阶段,包括软实力、文化软实力这些核心概念尚有待体育理论界静心研究。从目前全球文化力量对比来看,西方文化借助其绝对的经济优势成为一种强势文化,在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碰撞和竞争中处于上风。如,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跆拳道”、“空手道”等外来武技成为炙手可热的时尚运动项目,而承载中华民族五千文明的传统武术却日益凋零,被人冷落;再看我们周边的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友邻国家自古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比较深远,并在我们文化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身的独特文化,即使在文化冲击比较激烈的今天,他们也保全了自身的传统。

所以,随着全球化的剧烈演变,随着外来文化掠夺性不断增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高了我国文化安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和政治经济实力挂钩,在新的国际竞争中,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成为新的王牌,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体育文化软实力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体育”不仅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娱乐需要,在社会方面更具有经济价值、外交价值。由于体育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国际性,规则的一致性,以及鲜明的民族性,使体育文化在对外交流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缓和许多外交争端的先行者,甚至体育机构还曾经一度被称为“第二外交部”。习近平主席也于2014年2月6日出席俄罗斯索契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这更表明我国的体育在外交上呈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

我们试图从基本概念人手,探讨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以及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实质,建立体育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框架,希望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理论有所补益。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以及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把握和了解“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有关研究成果和文件资料,对国内外的相关图书、期刊、会议文件等实证性资料按照主题进行分析梳理,依据文献分析出的结果,提出研究论点,并为研究提供重要的论据支持。其中,文献检索采用的数据库为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主题词为“体育文化软实力”,“软实力”,“文化软实力”。

此外,还搜集了相关的报纸文章、查阅相关网站,以及引用非正式观察的数据资料作为补充。

2.2.2 比较分析法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文献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通过对“体育文化软实力”文献研究综述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分析比对,重点在于挖掘软实力相关的理论比较,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阐释提供依据。

2.2.3 归纳法

又称归纳分析法,指“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本文借助“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等相关文献资料,归纳界定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3 分析与讨论

3.1 “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的两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的局势逐渐形成,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得以确立。在世界局势的变化中,为了给美国“领导世界”建言献策,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原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在1990年正式提出“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引发了国际社会学术界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热烈探讨。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全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一个国家软实力的独特作用日趋明显,它对国际关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也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软实力”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在国际关系的运用中也是十分微妙的。对“软实力”的分析和评价是处理国际关系的一种独特视角和方法,逐渐成为文化研究、社会发展研究、政治研究所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如今各个国家都在寻求“软实力”的本土化意义。我国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展了对“软实力”概念的广泛研究,提出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我国学者在理解和运用“软实力”概念的时候给予了更宽泛、更深刻的界定。我国学者并不仅仅把发展软实力看作是国际政治间博弈与抗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把发展软实力当做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希望以此促使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软实力不仅仅具有价值观念的感召力和同化性,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化形式下参与国际竞争的法宝。在全球化时代,软实力甚至能超越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在约瑟夫·奈看来,“软实力”是指区别于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的一个概念,即一国使其他国家自愿做某事,以达到自己所欲求的目的,而非以武力威胁或者强迫别的国家去做。概而言之,软实力对内是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对外是一种吸引力和说服力。因此,在用软实力输出自己价值观的同时,也体现出该国的国际信誉以及国民形象。

“软实力”是国家通过自己的文化吸引力来实现发展目标的。软实力不是表示国家实力的软弱,而是国家实力的表现形式。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国家自然会追随、效仿。2006年,在接收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约瑟夫·奈教授对“软实力”又有了新的表述。他说,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三种资源:第一,国家的文化;第二,国家的政治价值观;第三,国家的外交政策。endprint

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在外交上得到他国的支持,拥护与尊重,可以说是一种软实力的力量。如,中国在国际外交关系上提倡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国建国初期,为中国迅速维护国际关系,打开国际局面作出巨大贡献。软实力的概念虽然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但是通过西方学者对于软实力的阐述和运用,我们可以判定,中国在古代就已经开始注重软实力了。中国古代有许多对软实力的论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不战而屈人之兵”等。软实力作为一种非物质形态的资源,是一种精神力量,有益于凝聚人心,维护统治,促进发展。

3.2 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界定

对于“文化软实力”国内有一些学者曾经作过尝试性的界定,但目前对这一概念还没有明确定义。国内一些学者如王超逸、高占祥等学者在研究“文化力”时提出,“文化软实力”等同于“软实力”而国内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文化软实力”是外延小于“软实力”的概念,“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下位概念,是其组成部分。

笔者在翻阅参考众多学者的理论之后认为,在中国学术的表述体系里,“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应该属于“软实力”的子概念,即“文化软实力”为“软实力”的组成部分,是对“软实力”概念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出的延伸定义。文化软实力是体现一国文化特色,具有区域的普世性并且对内发挥凝聚力作用,对外有吸引力和号召力的一种无形实力。

文化是软实力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像名片一样代表着国家的身份和民族的形象,文化因素与经济因素、生产力因素等相比,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则更为持久深入,是软实力的最主要载体和具体表现。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其当代人思想和行为的反映,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人民的风俗习惯,指导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是“软实力”研究不断深化的结果,有着深刻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是十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文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明确了文化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高对于团结中华民族,激发民族创造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文明相互融合和碰撞,如若没有过硬的文化软实力,不仅不能使自己的文化影响他人,还有可能使本国文化的安全受到影响,甚至于被其他文化所淹没。因此,强调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对于保卫本土文化,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3.3 关于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虽然是在近些年才确切提出来的,但纵观古今中外历史,软实力的运用确却是早已有之。尤其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朝代的统治几乎都运用了文化软实力,以此来收服人心,维护自己的统治或者征服其他的民族。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就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软实力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国战火不断的年代,我国思想家就曾提出,国家要想国富民强,必须“以仁政施天下”;在处理与他国之间的关系时,要注重“协和万邦”,强调亲人善邻,并且秉承“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精神;这些警世良言都与“文化软实力”不谋而合。

从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等思想家流传的著作里,我们也不难发现处处存在着“软实力”的真知灼见。孔子在诸多诸侯国中奔走,发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希望君主处理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矛盾时秉承,早日结束春秋乱世;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的至理名言,更包涵了希望不以武力而驱使别人、强迫别人的“软实力”的内涵。此外,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经说过:“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意思就是说,凡是强大的,刚硬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坚韧的,反而居于上位。《道德经》中又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引申来看,柔弱胜刚强,软实力就具备这种润物无声的力量,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可以“纤笔一支胜毛瑟三千”。“软实力”独特的感召力和感染力,有时候比“硬实力”更具说服力的人性化,在很多方面有着不输于硬实力的强大力量。

我国流传至今的精神文明理念具有生生不息的感染力,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让我们注重自身完善,实现自身价值,同时造就一批批中国人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内在凝聚力,而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大同社会的理想,蕴含着和谐的理念,这在我国对外政策中也可以证实。新中国建国之后,我国在外交政策上秉承“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等原则,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使世界人民对我国的外交政策加以赞赏和高度评价。

3.4 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涵义界定

“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至今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因而关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探讨在我国体育学术领域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软实力”是在体育领域内的软实力,即在体育领域内国家的文化、思想、制度、价值观等表现出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如,舒盛芳在研究时提出,“在体育领域或者通过某种具体的体育活动所表现出的思想、文化吸引力和精神力量就是体育文化软实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软实力”是“体育文化硬实力”的文化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体育对国家或人民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等方面。张长城学者通过对先前学者关于“体育文化软实力”概念的研究,认为“体育文化软实力”可以概括为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我国体育文化和思想所具有的对内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及对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体育文化软实力内涵的梳理有助于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提升。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以及分析,在先前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尝试对“体育文化软实力”进行涵义界定。笔者们认为,“体育文化软实力”就是在体育领域或者某种具体体育活动所表现出的对内的凝聚力、影响力,对外的感召力、吸引力。

4 结语

研究提供了关于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体育文化软实力基本概念阐释。研究表明,三者是构成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统一体,三者者互为依托和补充。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进程中,要不断加强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提出符合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对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体育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行阐释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和提升。本研究的理论观点还缺乏定量化实证研究的支持,在此种意义上,研究提出的论证并非是最终的、结论性的。对于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形成机制、评价以及与软实力之间的互动作用机制等问题尚待解答。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软实力软实力
国产电影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文化软实力提升对策探析
人文城市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软实力视角下的标识语翻译规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