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基层民警参与警体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11-30 20:04茹军强林朝杰
武术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舟山市现状与对策

茹军强 林朝杰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舟山市各区县基层民警参与警体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基层民警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不足,限制其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场地、设备等因素,绝大多数基层民警对警察体育的概念并不十分了解,对警察体育的作用认识不足。文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加强新入警人员的警体教育和训练,把警察体育列为基层民警的必修训练科目,进一步加强公安类专业的警察体育教育等建议。

关键词:警察体育 基层民警 舟山市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100—03

体能的优劣和警体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警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充分体现在与犯罪分子斗争中快速追击、连续作战,抗负荷、抗疲劳,穿越各种障碍,一招制敌,首发命中,迅速查处制服罪犯和遏制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处警能力。通常意义上的警察体育包括警察体能、武装泅渡、越障攀爬、徒手防卫与控制、警械武器使用等科目。这些科目大多数是由军事体育延伸而来,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警察的职业需求方向发展,形成了行业特有的一种体育教育形态,在科目设置上针对性强、内容选择上应用性强、方法运用上实战性强,以满足现阶段公安教育对警察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警察体育是行业性极强的专业化教育,特定的教育对象、特定的教育内容、特定的教育目的和目标,决定了警察体育学科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职业化、专业化、前沿性、综合性都比较强,应用性非常明显l引。从公安部、政治部于1999年6月正式颁布的《公安民警察体育育锻炼达标标准(试行)》到2011年12月公安部正试颁发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体育警察锻炼达标标准》,我国警察体育工作逐渐走向较成熟的轨道。

作为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需要处理各类民事、刑事事件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这就对基层民警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所有警务能力基础的警察体育其重要性自然就不言而喻。本文正是基于此考虑,对舟山市基层民警参与警体活动的情况进行抽样调查,为本市警察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对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公安局、各区域派出所以及个别县等基层警务机构不同性别、年龄、警种的基层民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142份,回收有效问卷133分,回收率为93.7%。除此之外,本文还大量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舟山市基层民警基本状况分析

本次随机问卷抽取的舟山市基层民警的基本数据,范围广、密度大,具有一定代表性。分别从性别、年龄、学历、工种等几方面来分析:

2.1.1 女警人数偏少

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的133份有效问卷中,男112人,占80.5%,女21人,占19.5%,男女比例为4:1,女警偏少。而结合公安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基层工作的特殊性,舟山市基层民警的性别比例与国内大多地区的基层民警的性别比例基本吻合。

2.1.2 年龄结构呈负偏态分布

年龄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舟山市基层民警年龄基本合理,主要力量集中在28-40岁这个区间,占总体比例的58.7%,整体呈负偏态分布,说明舟山市基层民警年龄分布基本基本合理,同时以中青年为主体。

2.1.3 大学学历是主体

本次调查人群中,学历方面,中专高中以下2人,占1.5%,专科或本科130人,是队伍的主体,占97.7%,硕士学历及以上1人,占0.8%。(见表2)

2.1.4 非公安类专业为主体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在最后学历专业方面,公安类相关专业共43人,只占被测人数的32.3%,非公安类专业90人,占67.7%。(见表3)

2.1.5 外勤人员为主

此次参与调查对象工种方面,包括了刑侦、治安、社区、接处、综合等等各业务警种,其中外勤112人,占84.2%,内勤21人,占15.8%。

2.2 舟山市基层民警参与警体活动现状

2.2.1 多数人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

74.4%的人认为目前的锻炼次数远远不够,希望通过锻炼提高体质,但限于种种因素制约,故实际参加锻炼次数较少;另外还有25.6%的人认为目前锻炼状况足够,而这其中有极少部分人是每周锻炼在三次以上的,大部分是对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的。

2.2.2 多数基层民警参与体育锻炼行为不足

在参与调查的133份有效问卷中,近一半的人每周专门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调查显示,48.9%的人专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为每周一次或不到一次,32.3%的人每周有两次锻炼,还有18.8%的人每周有三次或三次以上时间锻炼。41.4%的人每次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内,42.1%的人每次锻炼时间在一小时以内,16.5%的人每次锻炼一小时以上,并且许多人把散步、走路等算在内。实际专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极少。

2.2.3 客观因素是限制基层民警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74.4%的人认为主要制约基层民警参加锻炼的因素是时间因素,25.6的人认为是场地因素,18%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因为主观原因不愿意锻炼。

2.3 舟山市基层民警参与警体活动状况

2.3.1 绝大多数基层民警对警察体育不是十分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61%的人对警察体育完全不了解,36%的人认为了解一点,有3%的人表示比较了解。55.6%的人认为一般体育项目和警察体育项目没有多大区别,44.4%的人认为是有区别的,但是在列出的警察体育的项目中,只有2.2%左右的人能列出大部分警察体育的项目,其他大部分列出的都是一般性的体育运动项目。endprint

2.3.2 多数人对警察体育的作用认识不足

受测的大多数人虽然认为警察体育很必要,但认为其作用和目的也仅限于与普通体育活动相似性而言。有55.6%的人认为警察体育的最主要目的和普通体育一样是强身健体,44.4%的人认为是警察特殊职业和专业的需要。74.4%的人认为作为基层民警一定要参加警察体育活动,19.6%的人认为看具体工种而定,另外6%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参加专门的警察体育活动。

3 结论与建议

对基层民警来说,警察体育不仅有着强身健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与日常业务紧密相关,对基层民警有效快速的处理日常突发事件和案件提供身体上、心理上、技术上的支持,是关系到基层执勤民警本人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通过对舟山市基层民警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综合以上数据和分析,总结舟山市基层民警参与警体活动现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3.1.1 新的招考体制使得许多基层民警未接受过专业的警体教育

基层民警的招考制度是基层民警对警察体育了解少参与少的重要原因。从本次调查来看,近三分之二的基层民警为非公安类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国考、省考、市考等不同级别的公务员招考日渐白热化,而随着国家用人数量的日益增加,从经过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公务人员无论对提高公务员群体的整体素质还是对高校毕业生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然而,由于招考的范围增大,使得一些专业性要求较强的特种岗位出现了所招考人员未受到过该岗位相关教育,或者受到相关特种教育较少,使得在工作中屡屡出现业务和工作方式上种种问题。由于部分岗位的特殊性,这种问题更甚至会对该岗位工作人员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警察职位作为近年公务员招考较热的岗位之一,由于部分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更是直接反映了这种大规模招考与岗位本身专业性要求之间的矛盾。

3.1.2 警种分工的细化使得警察体育的专业作用分化

随着社会犯罪类型和工作需要的多样性,警种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尤其是现代社会,人们的关注点放在网络、现代化等新型的犯罪上,对作为比例最大的常规犯罪重视程度反而下降,进而对作为基础能力的警体能力的重视也随之下降。许多案件和问题的解决往往通过网络等等其他手段就得以实现,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专门文职警务人员。而实际情况是,新的犯罪形式变化再快,传统的犯罪形式仍然是所有国家和社会的最主要形式。在我国许多地区,作为基层民警,往往由于人手不够出现不同警种协助办案的情况,所以基础的警体通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3.1.3 警体教育未落实到基层民警的日常训练

基层民警战斗在第一线,身体素质和警务技能不仅是完成任务的保障,更是警务人员自己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保障。在我国各类公安院校或普通高校的公安类专业中,都有不同比例的警体通识教育,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大多数地区的基层警务系统并没有真正的引入足够的场地、设备、时间、教练等进行专门的警体训练和警务技能教育。并且由于当前警务技术和警察体育技术革新快,如不及时进行相关警务警体能力的训练和教育,就不能及时更好地处理新形势的犯罪和问题。从接受调查的基层民警反映出的情况可见,除了个别人因为主观因素外,大多数人都希望参与参与相应体育锻炼和警体训练之中。

3.1.4 部分基层民警对警体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专业背景以及警种分工的关系,许多基层民警对警体训练认识不足,和作为普通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制约因素一样,他们认为,日常走路、劳动等就是体育锻炼,不需要再进行专门的体育锻炼。部分基层民警认为警察体育和普通体育活动得目的一样是强身健体、娱乐身心,未充分认识到警察体育作为与实际警务技战术相结合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甚至是关系到执勤成败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重要保障。

3.2 建议

3.2.1 加强新人警人员警体教育

近年来由于基层民警需求量的增加,国家通过各类公务人员考试从普通或相关专业里选拔出许多大学毕业生,到警察行业的基层机构任职。这一方面有效的补充了大量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人员成为公安队伍的新鲜血液,而另一方面,由于非公安类专业的毕业生未接受过专门和长期的包括警体教育在内的许多警务人员专项教育,所以也影响其今后的执勤工作。虽然多数新人职人员都会进行一定时间的相关培训,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多数新人职人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都显得不足,而且多数培训仅限短期一次性。针对此可以每年定期或者不定期进一步加强对新人职基层警务人员进行警体相关训练。

3.2.2 将警察体育作为基层民警的必修科目

警察体育对基层民警执勤时的具体实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许多袭警类案件也证实了这一点。从调查结果来看,即使有着专业背景的公安专业的毕业生,多数人也对警体基本概念是模糊的,警体实践则少之又少。尤其是在非公安类专业毕业生大量进人公安基层队伍的今天,定期的警体训练不仅使民警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重要的是熟练执勤业务,增加执勤成功率,减少意外和不必要的伤亡事件。

3.2.3 进一步加强公安院校警体教育

国外著名警察大学把体育技能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体育技能课教学不仅面广,而且注意了课时保障以及初级人门和中级提高、高级强化之间的层次衔接与搭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拘捕术、射击、体育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份量。这样的警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警察)的通才素质和综合能力,并易于使这种素质和能力在专业训练中进一步得到贯彻、发挥和强化。而国内许多公安院校的对警体课程不够重视,尤其像擒拿格斗、防卫控制等课程还是沿用多年前比较陈旧的教程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已经无法满足突发多变的现代犯罪实际了。所以在公安院校,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战术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研发符合我国犯罪实际和特点的、与现实警务实际相结合的警体技术体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舟山市现状与对策
浙江省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
好惨好惨的事
我是小画家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绕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