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瞻

2015-12-02 04:41成靖
社会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布什总统大选克林顿

文/成靖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正式开启帷幕。美国能否选出能力孚众的领导人,引领美国走出低谷,使得本次选战不同过往,将极有看点和具有历史意义。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历来是全球政治瞩目的焦点,随着今年4月12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高调宣布参加本届总统选举,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正式开启帷幕。在美国200余年的建国史上,2016年总统大选将选出美国第45任、第58届和新世纪第3任总统,或许也将是美国处在近百年来不可撼动的全球霸权地位开始面临真正挑战这一转折关口的首位总统。对美国来说,新世纪伊始,即遭遇到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迅速崛起的双重冲击。虽然近段时期以来,美国经济复苏迹象良好,但复苏根基依然脆弱。国内种族、宗教、政治极化、恐怖主义等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中国正在逐步接近世界舞台中央,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开始出现松动。在这一世界大局转折关口,美国能否选出能力孚众的领导人,引领美国走出低谷,使得本次选战不同过往,将极有看点和具有历史意义。

象攻驴守:共和党誓要夺回总统宝座

2008年总统大选中,共和党执掌8年的总统宝座被民主党的“黑马”巴拉克·奥巴马以“变革”为口号夺下。4年后,共和党人曾经一度看到胜利曙光,但奥巴马仍然创造了历史,成为美国首位在失业率高达7%以上仍然获得连任的总统。共和党还一度失去参众两院的多数党地位,在“驴象对决”中完全处于下风。不过,在2010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一举夺回众议院控制权,在2014年中期选举后,共和党再下一城,时隔多年后拿下参议院控制权。就此,奥巴马总统和民主党彻底成为“跛脚鸭”,在医疗、教育、移民等诸多领域的改革措施预料将受到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强烈阻击。共和党在不断收复政治版图的过程中,还将会持续发力,誓要夺回已失去8年之久的总统宝座。

但是,总统选举从来不是“坐跷跷板”那么简单,所谓“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也是中国人对政治的一种朴素想法。上世纪80、90年代,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连任了8年总统后,仍然是由共和党的乔治·H·布什接棒总统。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则一共连任5届,长达20年占据白宫。因此,本届总统大选,“驴象之争”不见得是共和党更操胜券,关键还是看两党推出的候选人谁更有个人魅力、政策主张更能打动选民、选战策略更富技巧等。当然,可能还有一些不可测的突发变化因素,如2000年总统选举,佛罗里达州的选举结果引发争议,最后是通过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乔治·W·布什才最终赢得总统大选胜利。而这也正说明了美国总统选举历来是充满悬念、富有看点,值得我们去全程关注。

再战江湖:“克林顿二世”对决“布什三世”

目前为止,民主党方面仅希拉里·克林顿明确参选,且民调显示其在党内支持率上遥遥领先,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希拉里将最终赢得党内提名,代表民主党出马角逐总统大位。

希拉里·克林顿在党内支持率上遥遥领先,如果不出意外,预计希拉里将最终赢得党内提名,代表民主党出马角逐总统大位。

共和党方面,已先后有泰德·鲁兹、兰德·保罗和马尔科·鲁比奥宣布参选,三人均为现任联邦参议员。此外,预计威斯康星州州长斯科特·沃克和前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也将在不久后宣布参选。在这些候选人里,杰布·布什无疑是最为重量级的“政治明星”,其父兄都曾任美国总统,其在州长任上也是政绩斐然,因而,也最被看好能够赢得党内提名。

如果是这样的话,本届总统大选将出现美国总统选举乃至世界各国总统选举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场景,继1992年克林顿战胜老布什后,克林顿妻子再战老布什儿子,这也是克林顿和布什两大豪门家族之间的巅峰对决。无论最后谁当选,都将刷新美国政治记录,要么出现“夫妻总统”和第一位女总统,要么出现父兄弟“一门三总统”的政治奇迹。

当然,现在就断言克林顿再战布什的最终对决尚为时过早,美国总统选举中从不乏半路杀出的“黑马”。2008年总统选举中,在民主党党内预选时,希拉里也曾经最被看好,在全国民意调查中大幅领先其他候选人,且已经拥有相当数量的超级党代表支持。当时人们普遍都认为希拉里将代表民主党参加总统大选,但是美国总统选举的不可预测性在本次初选中表露无疑。民主党政坛新秀巴拉克·奥巴马异军突起,与希拉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获得足够的票数赢得提名。

目前来看,除希拉里和布什外,已经宣布参选的克鲁兹、保罗和鲁比奥其实也都各有自己参选的政治资本,还有一些有志入主白宫的“潜力股”在冷静观察形势,择机宣布加入选战阵营。无论最后出现什么样的局面,都不令人意外。

左右为难:如何摆脱美国国内政治困境

2008年,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球经济危机,奥巴马顺应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喊出“变革”口号,夺下总统宝座。8年总统任期行将结束,奥巴马的政绩单亦可圈可点。国内经济形势已基本得到改观,复苏势头良好。目前,失业率已降至5.5%,达到危机以来的最低点;去年GDP增长率达2.4%,预计今年有望突破3%;具有指标意义的是,纳斯达克指数近日突破5000点大关,已接近2000年时的历史最高点。

然而,在经济形势改观的同时,美国国内政治问题却积重难返,种族矛盾、宗教冲突、贫富差距、恐怖威胁等老问题始终找不到突破口,不断持续发酵。在奥巴马总统任内,既爆发过“占领华尔街”和茶党兴起等矛头指向利益集团的政治运动,也出现过像“弗格森事件”这样反抗种族歧视的大规模暴力性事件,还有美国国安局监听公民通讯的丑闻,等等。此外,在教育、医疗、政府减赤等改革领域,两党政治内斗不断,特别是在去年中期选举后,奥巴马成为“跛脚鸭”,其“变革”之路更加举步维艰。

因此,总统候选人在考量自己的竞选纲领时,是继续向“左”走,延续积极的“变革”之路,还是转而向“右”,采取相对保守的政治策略,都极为考验候选人及其竞选团队的政治智慧,也是能否最终赢得选民支持的关键因素。

借题发挥:中国或又一次“躺着中枪”

最近几届美国总统大选中,“中国威胁论”几乎无一例外都会成为候选人热炒的一个话题。在美国大选这一拳击台上,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不仅是台下观众,更像是候选人走上拳击台前竞相击打的沙袋。事实上,总统候选人们都爱拿中国说事,指责竞选对手的对华政策疲软,这已经成为近几届总统竞选过程中的一个规定动作。

2012年总统选举中,奥巴马和罗姆尼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中国。奥巴马作为在任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国公司对美国风电站的并购案,并扬言在贸易上“对中国施加更加强大的压力”。而罗姆尼更是猛打“中国牌”,在总统大选辩论中强烈主张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指责奥巴马让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表示当选总统后将不会向中国借一分钱,并且扬言在当上总统的第一天就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名单。

本届总统选举过程中,预计候选人们又将拿中国“开涮”,纷纷秀出自己对华强硬的“肌肉”。特别是希拉里,其在出任国务卿时就推出了“重返亚太”战略,显示了对华强硬的政策立场,如今更是会火力全开,借助自己熟悉外交政策和中国问题的优势,不断加码敲打中国的力度。

理性地看,总统选举中的政治话语不过是一种选战策略,并不代表候选人实际的政治主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治体系经过200多年来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已然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具有内在运作逻辑的政治机器,任何一个新上任的总统首先都是必须适应这一运作逻辑,而不可能猛然调转方向。换言之,美国的对华政策必须服从于美国的自身利益需要,而不是总统的个人喜好。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总统候选人尽管在选举过程中肆意发表反华言论,但一旦入主白宫,仍然不会轻意破坏中美关系走向。

然而,正如美国国内一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美国大选时不时地拿中国议题说事,虽然目前看来尚不至于影响中美关系的大局,但长此以往,必将不断加深美国主流社会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偏见,破坏中美关系根基,中美在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试图开展的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难免会出现波折,而这对于美国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包括与中国合作应对经济、金融、反恐等全球性挑战是很不利的。从长远看,这样的举动损人又不利己。

美国总统候选人都爱拿中国说事,指责竞选对手的对华政策疲软,这已经成为近几届总统竞选过程中的一个规定动作,但一旦入主白宫,仍然不会轻意破坏中美关系走向。

猜你喜欢
布什总统大选克林顿
引领美国结束冷战的前总统H.W.布什去世,享年94岁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克林顿夫妇的政治罗曼史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克林顿的“遗愿清单”
对峙
布什召开任内最后记者会
为什么是布什
“离布什远点,你就不会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