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三不朽”功业源出何地?

2015-12-02 04:41解春龙
社会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龙场阳明王阳明

文/解春龙

近些年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一位被列为明代最牛人,称为明代唯一“圣贤”的人,他就是王阳明。他备受曾国藩、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等风云人物崇拜,即使在日本,有着“军神”和“常胜将军”之称的东乡平八郎也对他顶礼膜拜。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他一生学问、事功、德行青史留名,被誉为“真三不朽”。他所创心学将传统儒学推至新的阶段,对中国乃至世界尤其是日韩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和阳明心学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浙江、贵州与江西是成就阳明事功与学问最重要的地域。因此,深入研究王阳明与这些地域文化的关系,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龙场悟道:王阳明与贵州

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阳明因仗义直疏,得罪权阉刘瑾,被廷杖四十,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做驿丞。正德三年(1508年),王阳明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龙场驿,自此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

贵州龙场驿是谪居于此的王阳明悟道之地。

龙场驿建于明洪武年间,地处“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虫毒瘴疬”,居民多是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与中原汉人相去甚远。王阳明初到此地,生活十分艰苦。驿站破旧,只能居住在山洞之中;衣食不济,只能开圃种粮种菜,自行解决。在这种生存维艰、欲求不得的情况下,王阳明不由得深思,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官场的争权夺利、世间的尔虞我诈,一切的荣辱得失,在这片自然淳朴的边远之地显得那样的不足为怀。生活的清苦艰难、生命命运的困惑,让他日夜澄心静思,思求圣人之道的真正所在,重新寻求一份精神寄托。一天夜里,他忽得大彻大悟,不禁呼跃而起,若痴若狂,随从均被惊起。原来阳明顿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从此世间便开始多出一门“阳明心学”,为后来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龙场悟道”使王阳明重获精神寄托,在龙场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好转。当地少数民族也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这次来的“中原官”有些不一样,因为王阳明总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时间一长,双方便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当地居民为阳明采木构建起了木屋数间,阳明便不再住在山洞(后称“阳明洞”)中了。

阳明来龙场不久,远近诸生便纷纷慕名前来求学。于是,他便在贵州龙冈开办“龙冈书院”进行讲学。阳明的讲学,渐渐引起了当地官员的关注。正德四年(1509年)三月,时任贵州提学副使的席书慕名前往求教,后又重修贵阳的文明书院,亲率贵阳诸生以师礼迎阳明为书院主讲。王阳明在此首次阐述了他的“知行合一”学说,赢得了众多学生的信奉。

贵州的谪居生活,虽然清苦,但清苦而淳朴的清净也使得王阳明获得精神和学问上的顿悟与升华。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王阳明升任庐陵知县。他怀着一份复杂的心情离开了贵州,但他的思想与灵魂却留在了这里,并一直激励着这片“顿悟之地”的民众,走向文化的昌盛。

王阳明一生学问、事功、德行青史留名,被誉为“真三不朽”。他所创心学将传统儒学推至新的阶段,对中国乃至世界尤其是日韩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阳明和阳明心学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的产物,浙江、贵州与江西是成就阳明事功与学问最重要的地域。

南赣事功:王阳明与江西

王阳明离开贵州,赴任江西庐陵知县,在庐陵就任的短短7个月时间,便将庐陵治理得井井有条,之后就离开了庐陵赴京入觐。当他再次回到江西的时候,系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而这一次的赴任也注定他要成就一番不朽功勋。

当时南赣、汀、漳等地,也就是现在江西、福建、广东和湖南四省交界区域。其时,这里动乱频繁,数十年不平,并形成桶冈、横水、左溪的谢志山,福建大帽山的詹师富,三浰头的池仲容等几股大的地方势力。王阳明来到这里,经过审时度势,对内行十家牌法、训练精兵、严明军纪,对外考察形势、制定策略。从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至正德十三年(1518年)六月,克漳南,破横水、左溪、桶冈,收三浰,一举荡平数十年的动乱;为巩固和维护社会秩序,先后建平和、崇义、和平三县,终使这一地域重归安定。在平定地方动乱的过程中,王阳明一直在思考地方动乱的原因,并深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因此,在继“破山中贼”之后,他又着手“破心中贼”,于是举社学、行乡约、开书院、兴讲学、推廉政、易风俗,以大兴教化来“破心中贼”,以期社会长治久安,实效显著。虽则军旅繁忙,但王阳明在南赣的讲学活动未曾中断。弟子聚集赣州,著名的有欧阳德、邹守益、何廷仁、黄弘纲等。正德十三年(1518年),记录王阳明语录和论学书信的《传习录》在赣州首刻。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福建三卫军人叛乱,王阳明奉命平叛,行至丰城,便得到南昌宁王朱宸濠叛乱的消息。宁王是明太祖第十七子主权的五世孙,当朝皇帝明武宗的叔叔。宁王野心勃勃,交结朝中奸佞,网罗地方党徒,招兵买马,趁当时明武宗昏庸荒唐,心生反叛。阳明在丰城得报后,即刻回舟吉安,在躲过宁王一路追捕后,到达吉安。他一面上疏言明局势,一面传假檄文,行疑兵计和反间计,使宁王兵留南昌十多日,为官兵的集结争得时间。在准备充分后,趁宁王兵临安庆谋夺南京之时,先克南昌,大战樵舍,经数战终擒宁王。这一战王阳明自起兵至擒叛王,前后仅两个星期,充分展现出了他的卓越军事才能。但捷报并未顺利上达,朝中以张忠、许泰为首的奸佞从中作梗,企图让武宗至江西亲擒宁王,但王阳明深知江西百姓已深受兵火之苦,他百般焦虑、多次上疏,后又求助武宗亲近太监张永,武宗才于正德十五年(1520年)底北归还京。此时王阳明才将心中石头放下,江西人民也躲过又一次的灾难。经过这次事件,王阳明的思想也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提出了“致良知”的学说。

正德十六年(1521年)六月,武宗崩,世宗继位。世宗念阳明功绩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下诏召阳明赴京。但朝中一些人从中作梗,阳明赴京受阻。此后封爵被阻,只得新建伯一空爵,无铁劵岁禄。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阳明守父丧归乡。

但王阳明与江西尤其是南赣的因缘并未结束,嘉靖六年(1528年)五月,王阳明奉命出征广西思田,再次来到江西,在途经南昌、上饶、吉安时受到了官员、百姓、学者、儒生、门人的热情接待。阳明此行,充分感受到了这块他建立丰功的土地和人民的感恩与回馈。但是在归程时,却给这片受恩于他的土地留下了深深的悲伤和怀念。嘉靖七年(15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在返程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临终前,其门人时任南安府的推官周积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在江西这块热土上,王阳明达到了他一生事功的巅峰,完成了学问的再一次飞跃,推动了江西尤其是南赣地域的社会稳定和文化发展,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魂归余姚:王阳明与浙江

嘉靖八年(1530年)二月,经历了波澜起伏一生的王阳明终于回到了生他育他的这片乡土——浙江余姚,叶落归根。回首58年前,王阳明就出生在余姚家中,因他出生时有“瑞云送子”的传说,当地人便将他出生时所在的小楼称作“瑞云楼”。浙江,自古文化鼎盛,文人贤士多不胜数,仅明朝中叶就有孙燧、倪宗正、魏瀚、谢迁及阳明的祖父王伦、父亲王华等等。在同辈俊杰的影响、师友的教益、祖父父亲的教诲以及昌盛的地域文化的哺育下,再加上王阳明个人的天赋和努力,成就了后来的一代哲人王阳明。同时,王阳明也时刻怀念这片生他育他的乡土,他以事功为故乡添彩,以讲学为故乡文教助力。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六年(1528年),他居乡6年中,大兴讲学之风,门人日进,如湖广的杨汝容、杨绍芳,广东的杨仕鸣、黄宗凯,直隶的王艮、孟源、周冲,南赣的何廷仁、黄弘刚,安福的刘邦采、刘文敏,新建的魏良政、魏良器,绍兴的王畿等,学生人数比任何时候都多,同时也出现不少阳明书院。讲学活动盛极一时,著名的“天泉证道”与“阳明四句教”就是产生在这一时期。在这一时期,王阳明对自己的心学理论有了更大的提高,日臻成熟,形成了完整的阳明心学体系。

王阳明与余姚,相育共荣。余姚和整个浙江浓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王阳明;而王阳明则以自己的气节、事功、学问为余姚和浙江增荣,为这块养育他的乡土的文化更上一层楼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阳明与地域文化研究的意义

王阳明的一生波澜壮阔,成就了“气节、文章、事功”的“真三不朽”,成为有明一代钦定从祀孔庙的四大儒之一,明代文臣以军功封伯爵三人之一,死后又追赠为侯的唯一之人。他这些辉煌,与他的个人努力和天赋有关,也与他在贵州、江西、浙江的人生经历有关。可以说,这些地域成就了王阳明,王阳明也深刻影响着这些地域。因而研究王阳明与地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意义。2014年6月亚信峰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上海的考察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贵在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知行合一”便是引自阳明心学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思想“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强调“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是言行一致,也是人性良知的现实实践。王阳明不仅用自己的心学理论加以阐释,而且更是以其一生加以实践。这无疑对当下我们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纠正当下社会中一些领导干部、公众人物的言行不一的行为和风气,有着很好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其次,对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意义。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成就了传统社会士人追求的“三不朽”理想。他的这些成就,离不开特定的地域。在他一生有过重要活动的三个地域,则为他成就“三不朽”提供重要的土壤。顿悟真道的贵州龙场、成就事功的江西南赣、学问大成的浙江余姚,以及由此推广的贵州、江西、浙江三省,王阳明在他所处的时代已经给这些地域的社会、文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这些地域文化社会在当时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时至今日,他所留下的思想、文化遗迹,已然成为这些地域的宝贵文化财富,必将为这些地域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再次,对公民身心修养的意义。明代自成化、弘治以后,社会经济格局和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自皇公贵戚,下至平民百姓,乃至童仆奴婢,人人都在追名逐利,声色犬马,社会道德堕落,社会风气颓废,人人指责他人,却又不反躬自省。王阳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思考如何革新,使社会风气重振、社会道德再次树立,于是他提出“致良知”,希望人们在自身观念上进行自我革新,发现被私欲所蒙蔽的“良知”,并依“良知”出发,做到“知行合一”。这是多么深刻的思考。如果人人依道德良知出发,知行合一,那么法律和行政命令则会少去很多的触碰者。

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下,“致良知”“知行合一”对于社会公民修身养性,冲破物欲的牢笼,精神上获得更大的自由,更大程度释放出人人皆有的良知和正能量,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猜你喜欢
龙场阳明王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论《龙场悟道
——王阳明与祖摩的故事》中的成长叙事
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阴明 教条元龙场诸生》之改过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威宁小黄姜带富一方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