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为什么这么热闹

2015-12-03 05:58顾文豪
中国对外贸易 2015年8期
关键词:书展人气讲座

顾文豪

7月15日,第26届香港书展循例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通往湾仔的地铁人潮汹涌,不少人甚至拖着拉杆箱来买书。香港政府在会展中心周边设立了很多临时指引牌,疏导人群。

从“乒乓桌书展”到百万人气

如今的香港书展每年都是人气火爆,但其历史雏形却只是一张张小小的乒乓桌。上世纪70年代,香港本地的“利记书店”开始在中环的“香港大会堂”举办一年一度的小书展。时人回忆,当时的书展不过是将乒乓球桌覆一层布,将书堆在上面卖,更像一个大卖场。

直到1989年,随着香港贸发局投资建设的香港会展中心一期工程落成,香港出版界希望贸发局操办书展,凭借其丰富的办展经验与经营策略,以求书展更趋盛大专业,于是有了1990年的第一届香港书展。

经过25年的操持经营,香港书展一跃而为亚洲最大的综合性书展,从第一年的20万访客到今日的百万人气。据主办方提供的数据显示,此次香港书展共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580家展商参与,打破了历年纪录。

香港书展的超高人气,究竟如何做到的呢?

针对暑假档期,香港书展有意识地将青少年作为主要客户群。从早期的“儿童游乐区”、“儿童书籍文具区”到如今独立的“儿童天地”展厅,足见“小读者”在书展的重要地位。从长远角度来说,从小培养青少年对书展的情感依恋,势必将有利于书展品牌趋于良性的持久发展。

除了深耕本土市场,香港书展从来不忘长袖善舞、多方结缘,与多家机构合办活动,提升人气。如2007年举办“阅读香港:地标之旅”及“阅读香港:书店之旅”两大外展活动;2008年与英国文化协会合作设立“英国文化日”等。设置新展区,对特定领域细分读者群。如2002年新增“语文学习天地”展区、2009年新增“英语世界”展区等,使不同的读者需求都被尽量满足。

近几年,香港书展频频在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城市相继举办巡回路演活动,吸引内地读者前往书展。还尝试与旅行社合作,将书展列入旅游行程,游客凭证件,即可享受到优惠票价。

文气接地气

在今天这个图书购买方式愈加多样便捷的年代,逛书展的一大重要原因,或许是要来看看、听听那些文化大家在想什么、说什么。

就本届书展来说,嘉宾有台湾作家龙应台、凭《聂隐娘》夺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台湾导演侯孝贤,还有三夺鲁迅文学奖的内地作家迟子建、当红网络作家九夜茴及张嘉佳,以及颇受关注的海外华文作家查建英和李桑等。每一场讲座是思想的动态展示,思想的声音让书展“有了光”。

保持新变的同时,香港书展也不忘礼敬传统。从2010年起首设具有终身成就意味的“年度作家”奖,首位获奖者是多年来致力于推动香港文学与文化发展的著名作家刘以鬯,而本届获奖者则为著名学者、作家李欧梵。

在7月16日举行的专场演讲中,李欧梵围绕三个文化身份——文化人、学者和业余爱好者,以“游离于三个世界之间”为主题,向读者讲述了自己多元化的研究、创作历程。

较之内地书展,香港书展动静分离,所有讲座均有完全独立安静的空间,讲者能从容开讲,读者能耐心聆听。讲座中既有高大上的“名作家讲座”、“文化专题讲座”,也有通俗生活化的“励志讲座”、“写意生活讲座”。

香港书展不预设标准,不尝试诱导,相信并尊重读者自己的选择。同时,还坚持文化与商业并重,以有力的财务支持确保书展运营的品质水准。因此,人们不会看到一个太过文气、安静的书展,诚如香港文化人马家辉所说,“多元化和自由是香港书展的精神内核”。

我们不能也不必指望每个人都皓首穷经地细读经典名著,那么,通俗读物乃至心灵鸡汤就都有其不可抹杀的意义。香港书展给我们的启发是:与其追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式的“精英书展”,排斥了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倒不如从对接市民的真实需求做起,办真正的“大众书展”,让好书在前排就座,让值得聆听的好声音放大传远。

猜你喜欢
书展人气讲座
“空场”书展
人气“日抛脸”
2016上海书展,女性阅读书单
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圆满落幕
德国法兰克福书展
打个盹,记事牢
Skin Food人气果蔬系列体
人气指数
人气指数
书法基础讲座(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