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看青奥会的体育精神传承①

2015-12-04 13:05王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青奥会体育精神遗产

王敏(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从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看青奥会的体育精神传承①

王敏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 要: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变迁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城市文明进步的现实载体。它积淀、凝聚着城市价值的深厚内涵,是体现城市独特景观的重要文本。已经成功举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南京,势必通过这场盛大的综合型体育赛事,留下弥足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该文以南京举办青奥会为契机,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的凄凉现状,探讨如何通过青奥会的举办来加强对南京城市文化遗产的关注、保护与开发,从而更好地传承体育文化精神。

关键词:青奥会城市文化遗产体育精神游客凝视

1 南京城市文化遗产的现状

1.1文化遗产丰富 世界级别稀少

南京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拥有为数众多的珍贵文化遗产。无论是青灰相间的古老城墙、雅致精巧的故居园林、碧波荡漾的秦淮水影亦或是庄严肃穆的君主宫殿,都点点滴滴地记录在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之中。而这每一处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造像壁画、陵墓城墙也在相应地体现着这个城市丰富的历史底蕴以及它独特的文化价值。然而截至2013年6月,南京跻身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的仅有物质文化遗产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而青奥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是一个绝佳节点,因为它构筑着南京这座古城文明的现实载体,演进着城市生动发展的文化脉络,对于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均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与突破。

1.2本是青奥文化符号 现成南京形象瑕疵

青奥会前夕,南京市政府曾在河西区的青奥文化体育公园面前的青奥轴线上,安排了31组代表青奥竞赛项目的体育雕塑。这些城市雕塑可以看作是南京这座城市重要的青奥文化符号,甚至可以上升为南京这座城市的形象名片。但是青奥会结束后,这些向世人展示着青春阳光体育精神的雕塑就已经惨遭破坏,雕塑中运动员的身体与体育器材均有不同程度地损坏与断裂,昔日的“城市风景线”如今却成为“城市形象的伤疤”。就连青奥会上的大受欢迎的青奥会吉祥物砳砳,也同样免不了被“忽略”的困境。之前就有网友上传了原本青葱的砳砳如今“毛发旺盛”的图片。

2 青奥会是南京城市文化遗产的独特体现

2.1南京缺乏独特体育品牌青奥会添注古城不凡活力

古语曾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诗句颂扬南京这座拥有6000余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都城。历经文化沧桑的南京古城的确留下了众多遗产,且都可以看作是南京文化的独特景观。但是背负众多文化标签、遗产丰富的南京城却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遗产品牌,文物保护工作存在滞后现象,部分文化资源孤悬一隅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而青奥会的成功举办,则为古城的传统文化遗产添注了活力,从而保证了南京城市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其构筑的独特奥运景观也更加深化了城市的体育文化内涵,成为了南京城市文化发展中的独特基因。

2.2南京青奥会的遗产分类

南京青奥会的遗产可以简单分为四大类:场馆设施遗产、文化教育遗产、人才知识遗产和城市环境遗产。

场馆遗产:秉承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南京青奥会并没有耗巨资兴建过多的新场馆,大多是利用原有的场馆进行体育竞赛。而这样的场馆安排也成功发挥了“赛后利用”的实效。“赛后利用又称非赛时利用、非赛时运营。它是指在没有赛事的时间段内,体育设施的使用状态、使用方式和使用效益。”[1]青奥会35个体育场馆中,仅有南京青奥体育公园是新建的,而在赛后也将作为青奥遗产惠及全民健身事业;此外,专为青奥会打造的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也成为市民了解奥运与青奥历史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场馆遗产,这样的场馆打造在创造新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地避免了大兴土木对南京满城古代遗存的侵扰。

文化教育遗产:青奥会与其他大型体育赛事的区别还在于体育竞赛与文化教育是同步进行的。205个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来参加这个青年体育的盛会,增强了南京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通过这个大规模的青年人交流舞台,把奥林匹克精神、青奥会的理念根植于青少年心中,激发青少年活力、奋发向上的精神,使得体育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青少年的生活习惯,这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终身受用。让体育运动真正走进中国青少年的生活,帮助青少年全面成长。

人才知识遗产:12天的时间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不仅在28个大项、222个小项的比赛中登场亮相,更在4000多场文化活动中学习知识、加深友谊。例如青奥期间,南京青奥会70%的文化教育活动发生地——青奥村,设置了体现各国文化特色的文化小屋。来自各国的选手在其中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精髓,而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一系列活动展开,也让青奥会人才知识遗产被赋予了非同凡响的体育精神内涵。

城市环境遗产:南京青奥会的举办成为南京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契机。“南京城市定位由‘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转为‘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镇空间发展由‘一城三区’转向‘一主三副’,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明晰为‘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2]同时城市的生态环境、交通线路也将更加具备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保障能力,这可以看作是青奥会给南京的长远发展和居住在这个城市的人民带来的巨大的遗产,同时也势必将提高整个城市的体育文化氛围,掀起全民运动的热潮!

3 引导“游客凝视”实现体育文化精神的传承

游客凝视,是英国学者约翰•尤瑞提出的,他认为“游客凝视”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愉悦,青奥会的体育文化精神若想得到更好地传承发扬,就需要让青奥会文化遗产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将它们变为有意义的旅游胜地。他认为“旅游这种实践活动涉及‘离开’(‘departure’)这个概念,即有限度地与常规和日常活动分开,并允许自己的感觉沉浸在与日常和世俗生活极为不同的刺激中。”[3]青奥会这场盛会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青奥会蕴藏的体育文化精神可以伴随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印刻民众心间,这也同样需要遵循这种有限度“疏离”日常生活的设定逻辑。

3.1周期性出版发行青奥会特色明信片、胶片等具体化文化遗产文本

青奥会期间,青奥村里的人气集聚地,就是“世界邮局”。在这里可以购买到各种有关南京和青奥的明信片、集邮册,集邮册可以盖戳各个场馆的印章,明信片的材质从普通纸质到木板、丝绸、云锦都有。所以为了保证青奥会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周期性继续推出这种类似的“文本遗产”,而绝不仅在青奥期间推出之后,就没有再持续进行青奥文化的宣传工作。因为民众会对异于日常生活的青奥文化“景观”产生更高的敏感性,“常常会流连于被具体化的或者是通过照片、明信片、胶片、模型所捕捉到的凝视中。通过这样的方法,人们就可以无止境地生产、捕捉这种凝视。”[3]青奥会会结束,但是印刻在文本上的价值属性却不会消亡,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彰显自身的体育文化价值。

3.2对青奥文化景观进行深层次的标签化定位 让民众体验熟悉场景中的陌生感

“凝视是通过标志(signs)被建构起来的,而旅游就包含着这种标志的收集(collection of signs)。”[3]青奥会后,南京市政府将“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作为南京城新的城市发展定位,也可以看作这是将青奥会融入南京形象新的标志建构的一步有益尝试。对青奥文化景观进行深层次的标签化定位,是为了进一步聚集目标受众的关注。南京城需要借助青奥会举办的契机,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符号,从而引发公众兴趣,更好地进行南京城市文化的价值传播,让体育精神真正渗透民众内心,让体育品牌成为城市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

在此基础上,让民众“凝视”并体验那些以前被认为是熟悉的东西,但却又让其感到陌生的场景。例如,青奥会期间的场馆大多是在民众熟悉的原有场馆基础上搭建的,但是经历青奥会这场大型赛事的洗礼后,尤其是在曾经奥运会冠军诞生的竞赛平台上进行运动,民众会自发产生更强传承体育文化精神的意识。例如青奥会结束后,江宁体育中心、奥体中心、五台山体育中心就曾分别发放体育项目免费体验券给市民,引起全民运动高潮。民众在青奥这个十分独特的视觉背景下进行运动,就会带有特殊的意义,游客的视觉凝视,也让这些活动有了特别的地方,若非如此,这就不过是世俗和日常的活动而已。

3.3策划仪式性活动淡化文化代沟,激发国外游客情感共鸣

“南京青奥会是一个重大的媒介事件,它需要设计系列的仪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设置公众议程,引发系列讨论,汇聚舆论焦点。”[4]青奥会期间,南京市曾经策划推出了“南京非遗走进青奥”、“金陵文化巡礼”等系列活动,让世人感受到六朝古都独具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系列活动中的“古城墙探秘活动”,更是让来自世界各地的104名青奥会青年大使在登临明城墙,仿制古城砖,参与金陵刻经、秦淮灯彩等互动项目中感受到浓厚的南京文化。

此外,凝视的一个关键要义就是“观看在不寻常的场景中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普通层面。”[3]而到南京观赏城市文化的民众就属于这一种类型,外国人从他们的视角下去体验中国日常人的生活,感受中国文化,体验到一种有别于自己日常环境的独一无二的愉悦,他就会在这样不同的视觉背景下,向周围人传播这样的文化。城市文化与青奥文化的碰撞也在民众交流中不断得到传承。

3.4升华青奥景观的文化内涵,让民众真正接受体育文化

青奥会是一个由多级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南京的城市文化内涵也因青奥会的举办而得以升华,青奥城市文化景观的传承就是要不断赋予其神圣属性,从而标注其与常规景观的独特之处,提高公众观赏的境界水平。“旅游中通常都有一个神圣化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某个特殊自然制品或文化遗物成为旅游仪式的神圣物件。”[3]具体“神圣化”操作的流程可以为选定青奥会城市文化遗产;命名遗产,构筑文化景观符号,升华景观文化内涵;构思定位,强化其地位;赋予文化遗产神圣属性,引导民众关注;机械复制神圣物件,循环推出、传承新的文化遗产景观,而有关青奥会的文化遗产景观也将不断传递着体育精神,真正让民众接受体育运动、习惯体育运动、推广体育运动••••••

4 结语

体育文化精神的传递与普及,仅仅通过体育盛会的举办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创造性。伴随着青奥会的举办、政治变革,城市文化在矛盾与冲突中不断演进发展,新的文化观、新的自然观在体育精神的添注下焕发光彩!青奥会的举办不仅实现了不同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还可以让不同的体育思想流动、灵感激发,体育文化势必将伴随青奥会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而创造不竭!

参考文献

[1]胡振宇.解意青奥—对南京青奥会场馆规划及赛后利用的思考[J].新建筑,2010(4):38-42.

[2]汤晋.2014年青奥会对南京城市规划的影响[J].建筑与文化.2013(8):84-85.

[3](英)约翰•尤瑞,著.游客凝视[M].杨慧,赵玉中,王玲,等.译.桂林:广西出版社,2009.

[4]骆正林.青奥会与南京城市文化的传播[J].体育与科学,2014 (1):69-72.

作者简介:①王敏(1990,7—),女,汉,江苏连云港人,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3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电视理论、体育传播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149-02

猜你喜欢
青奥会体育精神遗产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遗产怎么分
千万遗产
真正的体育精神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遗产之谜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