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意蕴下的体育强国思想*

2015-12-04 22:00刘宏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中国梦强国

刘宏玉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体育部,江苏常州 213022)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1]。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体育活动是人类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亦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教育手段、一种精神载体,是培养健康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应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2]。习近平同志对我国体育事业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因此,在“中国梦”的语境下,如何践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体育强国思想,实现我国体育强国之路,则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本文围绕“中国梦”意蕴下的体育强国思想进行探讨,其目的,旨在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逐步深化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 “中国梦”及其与体育强国思想的关联性

“中国梦”其概念而言,它是当前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阶段中的人的理想诉求,它是万千个“梦”的汇总。简言之,它是人民群众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权利诉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的实践依据。从其涵盖的内容而言,体育强国思想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中国梦”的宏伟愿景中建立体育强国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换言之,体育强国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也是践行“中国梦”思想的重要标志。

1.1 “中国梦”的提出

何为“中国梦”?就概念而论,它涉及的范围广、涵盖的内容多而复杂,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这一框架内而论,“中国梦”的内涵可统一言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起源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制度、价值观念不断完善、增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由上述对“中国梦”的内涵解读不难而知,“中国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它既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更不是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由中国几代仁人志士在实践中所选择的必然方向。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根本的精髓在于实践观,“实践观”深刻地揭示了这样的规律:其一,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地位,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更好地凝民智、聚民力、实干兴邦;其二,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全面、科学地探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其三,任何人类社会“问题”,都发生在实践之中。因此,只有立足于实践,开展“变革的实践”,才能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前进。

1.2 “中国梦”蕴含的“体育强国”思想及关联性

“中国梦”表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华民族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3]“体育梦”也是“中国梦”的一份子,“体育强国”是中国“体育梦”的具体目标。上世纪60年代,国家体委制作的内参《体育参考》中第一次运用了“体育强国”,刊物中还提出了当今美、苏、德在国际田径方面遥遥领先。而在1980年举行的全国体育建设会议发表了“将我国打造为国际体育强国”,并进一步提出“在20世纪末实现国际体育强国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次会议提出的目标都是在国内体育竞技事业获得巨大成功时发表出来的,所以“体育强国”绝非简单的获取竞赛奖牌。近些年来,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依旧发展迅速,相比之下群众体育却发展滞后,这种体育事业不平衡的发展引发了专家和学者深深的思考:体育竞技和民众体育相比哪个重要,哪个才是实现体育强国的重点,体育强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目前,虽然我国很注重群众身体素质发展,强化全民体育建身的资金投入和相关体制逐步完善,并获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影响了相关的体制进程,对比于西方资本强国还具有很大的差距。总之,体育竞技和群众体育作为体育强国战略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够区别对待,要平衡发展。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也曾经说过:“国家的威望取决于两样东西:太空航行和奥运金牌”[4]。从这个层面来说,体育强国也是衡量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标准。由此,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其价值意义既包含了体育强国思想,更是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中国梦”意蕴下的体育强国思想涵盖了哪些?它又对我国体育强国思想的发展具有何种关联性,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国梦”意蕴下我国体育强国思想的理解,作如下概述:其一,从方法论角度来看,“中国梦”对体育强国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梦”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宏伟愿景,是指导我国各领域付诸实现,实现强国梦的集中体现,从这个层面来说,它对我国体育强国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在“中国梦”的指导下,有助于明确体育强国思想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对实现体育强国之路,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二,从涵盖内容来看,体育强国思想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中国梦”是一个多元素的系统,集合内部中各子集合是否建设完全,各子集合是否协调良好是评估该系统是否强大和科学的重要标准。从这个角度来说,体育强国思想是“中国梦”的子集,也是“中国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三,从关联性来看,“中国梦”与体育强国思想的内在核心价值观具有有统一性。从“中国梦”的角度看,体育强国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其各个范畴之间不是简单的观念罗列,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统一整体。从体育强国思想的角度来看,体育强国思想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指导下的体育事业的发展重点表现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教育领域、经济领域等方面实现全面协调的有机配合,其重点强调在多项体育建设的共同进步,重点强调多项体育建设要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同属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走向。

2 “中国梦”意蕴下体育强国的价值诉求及内容

体育作为中国强国手段的一种,成为救亡图存的重要内容被引入我国,当时被称为“新式体操”[5]。而如今,在“中国梦”意蕴下的体育强国思想不仅是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更是民族富强竞技思想的价值诉求。对于当前如何实现新时期我们伟大民族富强梦,走上体育强国之路具有哪些价值诉求,笔者就此,将作如下阐述:

2.1 是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

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针对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存在多样猜测。奥运会之后,中央部门及时发表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为集合社会观念、持续发展提供了准确的工作指导和充足的思想动力。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了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为指导。在我国竞技体育获得巨大成功后继续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就是体育战略的科学持续发展,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但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这种长期的支持来源于多元化利益的相互推进,若想让行动与目标保持协调一致的步伐,需要这种长期的支持来维护。统一的体育价值观能够促进这种支持长久的发展,所以,拥有统一的体育价值观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统一的运动观念还需要执政阶层的引导,执政阶层有必要整合社会现有的多元意识,使之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推动力量。

改革开放既带来了社会物质领域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社会文化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此推动下,国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主流观念顺应时代变化的过程中,群众生活日益丰富的特点和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多元意识互相挤压影响,让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也遭遇很多挑战。比如,部分团体抱紧竞技体育的利益不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愿不强,思想与行动不统一等等。唯有整合社会意识形态形成统一思想才可以集聚民心,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化解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为体育事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实际操作中要注重社会民众的整体利益诉求,才可以推动社会与体育事业的和谐、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就这方面而言,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需要全方位遵循党中央的相关指示,传承发扬传统体育文明,进一步推进群众体育活动,持续提升竞技水准,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个人的自由全方位发展贡献力量。

2.2 是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

首先,人是发展目标。人的行为与动物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活动具有自觉目的性。而促使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根本动因,就是人们的需要。可以说,人的任何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6]。当代教育理念中重视身体素质的思想就是因为身体健康是公民的首要需求,身体健康是完成其他目标的前提。因而,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首先要将群众的利益诉求作为基础,立足为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服务,激发个人的爱国观念,不断满足广大民众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需求。

其次,人是重点。和科技、能源对比,人是最有效、最基础、最具能动性的资源,人是最珍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最优质资源[7]。纵观人类体育文明进步史,体育文明的历史传承受很多因素影响,然而起到实质性、关键性的元素依旧是人。体育发展的越完善,人的作用就越大,成功的体育指导员、优秀的运动员、相关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推动体育事业建设的主要动力。积极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有效利用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实行人才强化体育事业战略,是发展为体育强国的重要基础。

再次,人是主体。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人的价值与地位是独一无二的,以强调人是主体,树立人的主人翁意识为基础,对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建设体育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要通过人的努力来完成,人的素质越高,越有利于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进而享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将会越多。因此,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利益,调动主体的积极性是体育强国建设的持续动力,是体育生机与活力之所在。作为一个梦想,中国成为体育强国不会凭空实现,必得依赖于一定主体——国家、社会、个人的担当。我国是以人民群众为核心主体的一党制国家,因此,体育强国蕴涵的“以人为本”的精神诉求,既不是以少数有特殊地位和利益的“人”为本,也不能由这些人以赏赐的方式给予人民群众,而是由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通过国家社会的发展方针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意味着要想将体育强国建设发展好,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建设。

2.3 是民族富强的竞技思想价值诉求

民族思想是民族文明的核心和灵魂,是实现民族认同的必要基础,民族思想可以集聚民族力量,体现民族特色。在国内,民族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思想动力,鼓舞着华夏儿女为了实现民族复兴而顽强拼搏。张岱年先生在相关学术研究中提出:在一个民族文明进步过程中,总有部分精神意识引起人类的尊崇,逐渐作为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引。这类指引规范就是大部分人所尊崇的,可以鼓舞民心,在民族的思想文明历史中发挥主导作用,它能够称作是民族精神的思想指导,也可以说是民族思想。这里的民族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备广泛的影响;其次是可以鼓舞人奋斗,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8]。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特有性格和精神的反应,同时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代表,它可以指引人们的前进方向,激励人们努力奋斗。中华民族有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这是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精神。这种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民族精神所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中华儿女奋斗的源泉。同时,由于中华儿女的积极建设,民族精神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其中,就有一项是民族和体育精神结合而形成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占据一个重要地位,是整个民族宝贵的财富。根据张剑同志的意见,在原则方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八荣八耻和中华体育精神是非常相似的。具体来说,中华体育精神包括顽强拼搏,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等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的前进、创新。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把中国建设成体育强国,需要这种精神的支持,同时在这过程中,也要对其不断的提高,使其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3 “中国梦”意蕴下助推我国体育文化强国之路的途径

大国的崛起需要勇敢进取的精神、宽容大度的心态,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体育的崛起,体育的崛起是大国崛起的象征符号之一。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国的和平崛起与体育强国的建设具有内在的一致性[9]。因此,如何在“中国梦”意蕴下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思想付诸实践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努力开展校园体育,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使命

“体育强国”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体育强国”的内涵也有所差异。它会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变迁。[10]20世纪初,梁启超曾振臂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历史呼喊,至今依旧停留在我们的耳畔。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撰文指出:“国力萘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将“民族体质与国力”联系在一起[11]。”新中国伊始,体育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体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运动健儿在世界大赛屡屡斩获骄人成绩,国内各项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各级体育机构、制度逐渐建立与完善。然而,近些年来,国内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20年下滑的调查与报道不绝于耳。尽管在国家政府有关文件的鼓励下,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阳光体育教育项目等建设,但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危险态势并没有实现本质性的改观。因此,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就是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实施对象,更关系到民族复兴、祖国崛起的历史任务。相关部门应该强化体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将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当作体育强国战略价值需求进行重点建设,将青少年身体素质考虑在改进教育体制的范畴内,通过教育体制改进和课标设计来进行推进,为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开展诸如阳光体育活动等有意义的教育项目。

2014年2月8日,习近平在看望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我们要把每个人的梦想汇聚起来,为实现体育强国梦、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12]由此,不难看出,发展人才大国、教育强国的前提必然是体育强国。利用体育强国战略提升全体民众的身体素质,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应该作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首要任务,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则是整个国家体育发展的基石和未来。

3.2 倡导全民体育运动,推动全民体育事业发展

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是体育强国的中心任务,是中心价值的取向。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群众体育,它们都是以提高全民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对于一个体育运动的发展目标,如果不是以提高全民体质健康为基础,那么这个体育运动将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上第一次提出:要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基础,加强体育强国建设,具体实施而言,必须加大《全民健身条例》的执行力,把《全民健身条例》作为体育强国建设和发展核心,保证其又快又好的发展基础上,使整个中华民族体质健康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没有全民体质健康水平的新发展,就不会出现体育强国新的发展时期。体育的普及化和社会化是体育强国的表现,是社会进步的见证。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社会化程度比较缓慢的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其原因是竞技体育的畸形发展,比如,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社会普及化较好的运动项目,是不能进入奥运会决赛的,有些进入奥运会决赛并获得金牌的项目,社会普及化程度比较低,除此之外,体育产业发展层次、规模、水平都呈现低的发展趋势,体育消费也没有上升到社会主流消费的形式。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速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国家体育局发布了首次全国体育和有关产业有关调查的结果。同年四月份,经国家体育总局召开的由各部分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工作会议,象征着国内体育产业逐渐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体育产业可以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因而,我们必须利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通过产业转型和发展当代服务业的社会背景,按照对应社会现状的体育产业推进理念和要求,加速建设体育休闲产业与文化,提升该产业在社会整体中的影响力与经济效益。

3.3 全面推进竞技体育,深谙“中国梦”意蕴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一些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项目上,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众所周知,我国已经被认定是一个竞技的体育大国。然而,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还不全面、不平衡,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到竞技体育强国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射击、举重、体操等。我们的优势竞技项目中有很多不是民众关注程度高的项目,更不是国际普及程度高的项目。一直以来,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运动项目,可在我国,足球从来没有取得成功和进步。甚至,奥运会上含金量最重的,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我们也只有女排取得过一段辉煌。田径这项被誉为“运动之母”的运动项目,一直牢牢地占据着奥运会奖牌数头名的位置,然而我国只有王军霞、刘翔等屈指可数的几位沾染过奥运冠军的光环。游泳,这项奥运金牌总数仅次于田径、排名第二的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也仍旧不高。如上所述,我国在奥运金牌数量耀眼的光环下,我们的金牌质量还有待提高,我们在夏季奥运会取得领先地位的同时我们的冬季奥运会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在重视奥运会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他国际影响巨大的体育赛事,我国的竞技体育还没有达到体育强国的要求,离“中国梦”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如何全面推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们需要优化结构,改革制度,将现有的举国体制和市场结合起来。我们要保持优势项目,改变落后项目,重视集体项目,尤其要重视影响广泛、群众喜爱的项目。我们要尊重竞技运动发展的规律,学习先进的竞技体育制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群众基础,不再让篮球只有一个姚明,田径只有一个刘翔,网球只有一个李娜。一个人不能撑起一项运动,一个民族的梦想不能只由一个人承载。

3.4 弘扬民族传统体育,让体育文化划上中国的符号

当前,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还缺乏体育文化的建设,我国现在正面临着“体育文化缺失”的问题,这一问题明显的说明我们和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很大差距,我国的公民体育普世价值观的缺失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缺乏的是体育价值的建设,体育价值是我们用精神去感知的,体育价值引领我们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的历史积淀,它是一个民族的中间,具有鼓励、教育和团结本民族的力量。华夏5000多年的文明史,体育运动自古就有,武术更是华夏灿烂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民族传统的健身项目,此外,骑马、射箭、摔跤、钓鱼、龙舟、舞狮、棋类等体育活动也广为流传。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剥离与凸现,这种源自民族文化共同体中的特点使它蕴含着传承信仰、展现精神、促进社会交流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实现强大的社会功能,对于民族的文化建设、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1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把民族传统体育发扬光大,展示中华民族独特而伟大的风采也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应采取整合弘扬的态度,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要从现代体育中吸收养分,摒弃自身不良与缺陷,融入竞争、健身和教育的思想。要与商业接轨,将其中具有表演特性的项目进行塑造登上舞台、形成产业。我们要向校园体育推广,特别是那些既体现民族特性,又融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于一体的项目,既丰富学校体育资源又使民族体育项目得到传承与发展。向全民健身推广,使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当代全民健身娱乐文化的重要内容走进民众生活。向世界推广,借鉴现代竞技体育的组织制度,将鲜明竞技特征的项目赋以奋发、竞争为核心的精神价值与现代体育接轨,让世界参与,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

4 结束语

我国成立至今的体育建设历经了60年的发展史,经过了众多有差异的发展时期和历史背景,其推进战略的选择也具有特定性和时期性,目前,体育建设工作面对着崭新的时代机遇,我们要客观对待体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实现体育强国努力做好思想基础建设工作,夯实思想基础,对实现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关键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实现我国体育强国之路,不仅是新时期我国体育思想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构建体育强国战略体系的重要保障。只有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植入“中国梦”的价值内涵,重点抓好体育科学及体育人文两个维度,为构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体系做出重要的贡献,借此,在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体育科学与体育人文精神的融合是体育强国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的标准。

[1]曲鲁平,郇昌店.“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05):1-4

[2]刘鹏.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4-03-31

[3]孙红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5-05

[4]江红“中国体育”也是我们的软实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8-08-14(3)

[5]崔乐泉.中国近代体育史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8:3

[6]李德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J].哲学动态,2004,17(7):3-5

[7]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正确理解以人为本[J]. 求是,2004,20(10) :42—44

[8]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73

[9]张晓义.新时期建设体育强国的认识基础[J].武汉体育学报,2010,44(5):11 -15

[10]田雨普.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J].体育科学,2009,29(3):3 -8.

[11]冯晓露,毛泽东体育研究对当代的启示[J].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2,27(6):31 -34)

[12]习近平.把个人梦和体育强国梦汇入到中国梦[EB/OL].中国奥委会

[13]李荣芝,党晓云.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的再认识及传承系统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1):49-53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中国梦强国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习强国”礼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秦晋争霸
当前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与全民健身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