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动休闲大众化趋势研究

2015-12-04 22:00徐惠符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运动理念

徐惠,符壮

(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090)

21世纪是休闲的世纪,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运动休闲的思想与实践迅速在全球扩展并深入人心。随之,运动休闲相关的商业、文化、教育等分别成为了运动休闲发展的新的社会空间,使运动休闲的发展呈现出立体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发展模式。在中国,运动休闲是舶来品[1],因为西方运动休闲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传统休闲的价值观大相径庭,而代表着现代文明的西方文化是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它对世界的影响的广度和深度都举足轻重。运动休闲文化正是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而被中国大众所接受,成为一种健康时尚。与其他“舶来品”不同的是,运动休闲文化在“贵族阶层”中的流传很快便被突破而成为大众追逐的目标,运动休闲发展的大众化趋势已势如破竹。

1 运动休闲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而迅速传播并深入人心

运动休闲文化是西方贵族文化的代表,也是贵族文化贫民化的典型范例[2]。贵族文化的贫民化随着西方政治文明的发展而逐步成为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寻求普适价值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精髓,它使得不同阶层的人走到同一个平台,平等、公平和自由是西方普适价值中最被看重的要素。运动休闲的大众化过程正体现了西方文化发展的这种典型特征,比如起源于英国的高尔夫球运动,起初只是贵族阶层的专享运动,但后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和休闲理念的普及,高尔夫运动已在西方国家广泛普及而实现了大众化。整个休闲运动领域都遵循着高尔夫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而由贵族阶层迅速扩展至大众,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之后,西方运动休闲文化已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文化的土壤,形成了既有高贵气质,又有乡土气息的特色文化现象。

中国近代文明有一种对西方文明仰视的趋向,崇洋媚外是较普遍的大众心态。诚然,中国近代的科技发展远远滞后于西方,而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华文化之精髓已受到了重创,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却在随着他们科技的飞速发展而逐渐壮大,成为影响世界的主流文化。基于中华文化背景,西方运动休闲文化是一种贵族文化,正如西方贵族文化贫民化的发展一样,西方运动休闲文化传入中国,很快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并形成本土化的现代休闲文化,这使得运动休闲文化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被大众最大限度地接受。这是中国运动休闲大众化趋势的最重要的体现。虽然说“崇洋媚外”是多少年来的中国大众心态,但纯粹西方文化的照搬也很难在中国生根、发展。西方运动休闲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扩展开来,得益于它与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相互渗透,从而可以循着中国大众的保守而又崇尚西方洋文化的心理特征而深入人心。

2 现代运动休闲带动整个大众体育向娱乐化、生活化方向发展

早年中国人对于体育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竞技体育和健康体育,这种理解把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期待过分功利化了,也就是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工具,要么追求名利,要么追求看得见的健康、强壮。其实,健康是个大的概念,包括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道德等诸多方面,运动休闲的理念促使人们对体育运动进行重新思考,体育运动的娱乐、休闲的特征受到人们的重视;促使人们抛开功利,把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体验和一种生活方式,享受快乐和运动带给人们的特有感受;促使人们体验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谈话竞技,强调合作与互助。可以说,运动理念和方式的普及颠覆了人们的传统体育观念,使体育观的革命。

运动休闲是一种生活方式,运动休闲方式受到传统体育、文化、地域自然条件等的限制,因此在不同地区流行着不同的休闲运动项目。中国近年来过度的土地开发和工业化发展对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运动休闲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许多在西方国家流行的项目在中国也只能是一种理念和运动理想,难以走进老百姓的生活。因此,竞技体育休闲化成为中国目前运动休闲发展的重要趋向,也可以理解为,对竞技体育和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休闲化改造成为运动休闲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街头篮球、娱乐篮球、街舞、以及带有旅游运动特征的沙滩排球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范例,这是中国特色的运动休闲发展之路。与此同时,运动休闲与休闲旅游、休闲教育等活动结合,带动了我国不同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已从中尝到了甜头,摸索出了大众休闲心态的走向,因而成为休闲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从各地投资运动休闲相关产业的规模可以折射出运动休闲发展基础正在夯实的发展现状。以重庆为例,2013年,重庆地区投资兴建的运动休闲相关基础设施达113亿元人民币,包括休闲运动培训基地、水上运动娱乐项目、旅游观光与冒险运动结合的项目等,这些投资很大部分已经收到了效益,而且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长期回报[3]。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强调生活化的理念,很多年中间,奥运会都不接受职业体育的参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有职业体育运动从业者走进了奥运会,比如NBA球员被准予参加奥运会。这并不是奥运会理念的改变,而是竞技体育本身的改变,因为竞技体育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商业化和体育教育理念的推动下,竞技体育职业化与生活化的两种倾向趋于融合,一个大学生球员很有可能一夜间变成一个家喻户晓的职业球员,相反,一个NBA球员也很容易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一名大学生球员。职业球员与业余球员之间没有过去那种鲜明的差别,因为大家都遵循着共同的理念与运动理想,这种理念和运动理想也被大众普遍接受,这就是今天的体育运动形态,休闲、娱乐和自我完善成为今天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无论职业体育还是业余体育,也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休闲体育,都以这个核心价值观凝聚着参与者的心。这可以说是运动休闲得以大众化并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中国与许多西方国家的做法一样,把许多体育运动设施建在生活小区,尽管这些设施还十分简陋,但它传达了一种政府和大众对体育运动的态度,让体育运动走进人们的生活,让运动生活方式蔚然成风是当今社会的健康主旋律。

3 运动休闲理念与现代人生活理念相互影响、相得益彰

经济学家早就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其休闲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以恩格尔系数来考察,当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低于50%时,休闲产业将成为这个国家的支柱性产业[4]。也就是说,人们的收入除了用于维持生存或基本生活之外,还有大量的“闲钱”可用来旅游、娱乐等享受型消费。从这个角度讲,休闲是早已埋藏在人们骨子里的一种生活倾向,运动休闲所包含着的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更好,而生活得更好需要许多外部、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清洁、优美不仅可以保持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可以愉悦人们的心情,保持心理健康。这些生活理念似乎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过去经济欠发达的时期人们要想无暇顾及环境以及生活质量,或者是人们的起码追求。而当经济快速发展,生存问题已不再是问题的时候,人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理念就悄然发生了变化,所以,现代生活理念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当然与文化发展也密切相关。概括地讲,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可以归纳为:绿色环保理念、自然朴素理念和个性自我的理念。

3.1 绿色环保理念

工业化发展的最大恶果就是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消耗,这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急剧恶化,而且这种恶化是一种恶性循环,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需要几倍甚至更长的时间来修复,甚至有些破坏是无法修复的。当人们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了的时候,当人们在充分享受了工业文明带来的便利生活之后,对环境的反思成了当今社会的一种思潮,在思考人类发展目标、社会价值的同时,开始思考自然文明与工业文明孰轻孰重的问题,思考生态维护与工业化发展的协调问题。绿色环保理念是基于生态维护基础上的一切发展的前提,这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人类最重要的发展理念和生存法则。运动休闲之所以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时尚,正是因为它很好地诠释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它促使人们在放松心情的情况下去亲近自然,或与自然互动,体验自然带给人们的乐趣,感受自然的伟大。在西方国家体育教育领域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充分与自然接触的、与自然互动的运动才能算是现代休闲运动,学术界将这种观点称为运动休闲的自然休闲观[5]。它与广义的运动目的休闲观形成对照。运动目的休闲观强调以休闲为目的的、去竞技化的运动活动都可称为休闲运动。无论哪种休闲观,运动休闲活动都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因为在恶劣的环境下,人们很难从运动活动中体验到休闲和娱乐。

3.2 自然朴素的理念

自然朴素理念的核心就是尊重自然,也包括尊重人本身,即尊重人类发展的本来规律,尊重人们自身的所思、所想。我国从一个相对封闭、保守和落后的状态开始快速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这促使了人们对现代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向往和追求,加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比较价值倾向,使得攀比之风、奢靡之风盛行。这实际已经偏离了人们生活的真谛,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没有什么好处。当人们普遍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社会上便出现了一股回归自然、重新寻求生活真谛的力量。休闲运动的盛行是这种力量作用下的具体行动体现,表现了人们价值观的回归。休闲运动淡化了竞技,淡化了名利,突出了人们最真实的体验,突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动诠释,因而是自然朴素理念的最好例子。

中国朴素哲学源于道家的思想,自然朴素观是道家思想的精髓和核心[6]。生命的价值在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不在于改造自然。我国五六十年代“人定胜天”的口号宣扬了一种与道家思想相冲突的价值观,把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引向了歧途。事实上,这种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有些地方政府领导急功近利,斥资兴建大型工程项目,很多项目违反了自然规律,对环境造成难以复原的恶性影响。幸运的是,很多人已经觉醒而开始崇尚尊重自然、回归自然,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思潮。运动休闲的扩展与普及正式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率先实现的,它是代表自然朴素理念的最具象的社会活动,而且它契合了人们健康、自然、运动娱乐等多重生活价值取向。

3.3 个性自我理念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在很多方面是对人类普适文化价值的扭曲,“要斗私批修”的口号就是一个典型的思想代表。人们不能有私心,不能有个性,自己的一切要服从“革命”的需要。那个年代的人们穿着几乎一样款式的衣服,住着一样规格的房子,家里的陈设都几乎千篇一律,人们的个性和自我被抹杀殆尽。改革开放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为人们的思想打开了一扇窗,国际经济、文化的交流使得不同的价值观得以相互碰撞进而相互影响。西方崇尚个性张扬,强调自我发展的重要性,这被认为是西方社会高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深深扎根于西方教育体系当中,成为维护人权、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金规玉律。

其实,个性与生俱来,展现自我也是人的本性所在[7]。人们以不同的方式凸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几乎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运动休闲活动正式人们张扬个性的良好途径,从某种程度上看,运动休闲活动的盛行正是人们对传统的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形式的一种叛逆。人们另辟蹊径来娱乐自己、强壮自己、放飞自己,让个性自由驰骋。很多机构还通过运动休闲活动进行培训和教育,培养公司员工的自由创造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敢于冒险精神。

4 总结

中国运动休闲的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大众化趋势。虽然在运动休闲的本土化发展初期,经营阶层和权贵阶层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今天的发展,运动休闲已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活动方式,它更是一种理念和价值取向,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当中的核心理念相契合,与当代思潮相互顺应,并深深影响着人们的传统竞技体育观,因而它以最广泛和最强悍的渗透力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1]任慧,和金生,杨晓晨.基于SEC I的城市商业休闲体育组织知识管理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2):139-142

[2]赵卫华.地位与消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79 -80,221 -223

[3]陈玉忠.论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25-33

[4]王欣.苏北地区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特征及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65-68

[5]葛庆焕,范传芳.北京后奥运旅游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30(1):32 -34

[6]高宣扬.布迪厄的社会理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120-121

[7]张江彩.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认同困境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家,2012,181(5):112-114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运动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体育运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