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15-12-04 22:00周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技能大学

周鹏

(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1 终身体育思想内涵

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朗格朗指出:“体育教育与运动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抛弃体育活动是人一生中某一选定时期的短时行为这一错误观念,不能把体育活动视为一种肌肉活动,而使之与其他文化活动割裂开来,必须把其与现状、道德、艺术、社会、市民的活动结合起来,使其统一于终身体育的整体之中。”[1]终身体育思想是基于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主客观对体育有着强烈需求的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科学技术产品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分工的细化,促使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除工作外的其他领域,娱乐化与生活化成为了新时期的主旋律,多元化的体育锻炼形式走进了更多人们的生活中,这是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客观基础。社会节奏的加快对人身体素养的要求与人们对于幸福健康生活的渴望成为了新时期的主要矛盾,社会与人自身的发展都需要健康的身体为支撑,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尤其是作为社会中坚的中年人群逐渐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这是观念与意识的转变,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需要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从事更加复杂的工作和适应来自社会的种种压力,尤其是社会脑力劳动工作的增加,对人们的健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是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客观要求。另外,随着社会与个人对体育锻炼需求的增加,各项体育设施与项目也在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的单调的体育锻炼方式,娱乐性与趣味性增加也促使人们在闲暇之余产生了对体育活动的浓烈兴趣,促使参与体育的人数逐年增加,年龄的弹性较大,从牙牙学语的孩子到年近古稀的老翁,都成为了体育锻炼的适应人群,并且通过不断地宣传与日臻完善的体育设施,人们开始认识到坚持体育锻炼应是贯穿人的一生,终身体育思想逐渐萌生。

终身体育思想主要是指一个人具有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与接受体育知识、技能的观念与意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能够主动的、自觉地终身投身到体育锻炼的实践中,终身思想的观念是实践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都能够在观念、意识、精神等层面受到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终身体育思想对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具有较大的影响,青年人具有终身体育思想能够受益终生,从小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与体育观非常重要,中年人具有终身体育思想能够通过不断的体育锻炼适应高节奏的紧张工作,老年人具有终身体育思想能够保障晚年的生活质量。终身体育思想对不同阶层的人群同样作用显著,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具有健康的体魄都是享有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因此,终身体育思想对不同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的人都有较大的影响,对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与战略性的作用。

终身体育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工作压力的加大,社会污染程度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问题层出不穷,“亚健康”成为社会的流行名词。人体素质的下降,发病概率有所提升,人们意识到医学手段并非是根治身体素质下降所引发疾病的根本方式,在日常的体育锻炼中强身健体才是长久之策。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人们不仅释放了工作压力,增强了身体素质,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中寻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能够以饱满的热情迎接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压力。终身体育思想是人们应对现代社会发展变化所形成的先进体育理念,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保障。终身体育思想反映了新时代人们对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对和谐社会的发展与小康生活的巩固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 终身体育思想的关系范畴

终身体育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广泛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支撑起来的缜密的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围绕终身体育思想存在多个关系范畴,并成为了与体育教育实践连接的理论基础。

2.1 终身体育思想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体育教育以健康教育为根本出发点,学校体育教育则是青少年接受健康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奠定其健康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从我国的国情上看,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是缺乏系统的思想作为指导,另一方面教育形式的单一化与关联性较差制约着健康教育的开展。终身体育思想强调让人们在体育锻炼中终生受益,从内在角度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学生作为青少年的重要人群,其身心健康还处于外控阶段,必须把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好,这是教育目标的要求,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因此,学校终身体育思想的实现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必须与学生的健康教育紧密的结合。终身体育思想被广泛的接受,是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促使的,这是社会的发展趋势与客观要求。在学校这一场域范畴内,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是显著的,其所提倡的理念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密切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载体,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并不是分数本位,而是应该考量如何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了健康教育的口号,并把“健康教育”列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思想。

这与终身体育思想存在内在的契合点,终身体育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其实这就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2.2 终身体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教育形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所谓的全面发展便是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能够有所涉猎,实现完整的自我与人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以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终身体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终身体育着眼于人的一生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素质教育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2]素质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全面性与基础性,兼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个性化的培养特征,这与终身体育思想所提倡的培养学生具有自觉的体育意识与精神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素质教育体现了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又对素质教育起到指导作用,这就形成了终身体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范畴。终身体育思想引领着素质教育真正的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真正的把人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也只有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有机的统一,看做是一个系统,才能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由此可见,学校要将终身体育思想运用到素质教育中,提供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尤其是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也能够坚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

2.3 终身体育思想与技能教育的关系

技能教育主要是指传授专门技能与技术的教育形式,与普通教育相比更具有专业性,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技能教育占有重要地位,甚至成为了教育内容的核心部分。技能教育的指导思想需要将基本技能能够加以强化,产生将其不断延续与发展的精神与意识。终身体育的思想恰好符合技能教育的这一要求,作为受终身教育思想启发产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能够对体育技能教育产生重要作用。一方面,体育技能教育是以运动技术教学为核心,除了基础知识之外,更加注重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这就需要学生对此深刻理解,勤加练习,将其形成一种熟练的行为习惯,最终内化为一种技能。终身体育思想所强调的培养学生自觉的、主动的意识与不断投身体育锻炼的精神能够鞭策学生将所学的技能转变成习惯,形成正确的体育观,不仅能够完成学校基本的技能目标,也能够将所学的技能受用终身。另一方面,终身体育思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通过体育锻炼提升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就要求人们对于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从这个角度讲,终身体育思想与技能教育也存在密切的联系。

2.4 终身体育思想与快乐教育的关系

快乐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自觉的参与学习活动。快乐教育在各学科、各领域的教育中都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意在通过内在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真正有学习的愉快体验。体育活动与其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比,更具有趣味性与娱乐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育中实现快乐教育的方式是极为恰当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快乐体育更加侧重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鼓励、激励的手段让学生意识到意志力与顽强拼搏的精神对完成一项体育运动,乃至在整个人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成功与挫折是并存的,并让这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受益终身。快乐教育所提倡的快乐是在感兴趣的基础之上实现的,促使学生理解体育的真正价值,最终是要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上让学生长久保持对体育的热情,这也是终身体育思想的基本要旨所在,通过快乐教育的方式把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贯穿于终身的实践。快乐体育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主要目标,并通过兴趣的形成养成习惯,而这是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依据的。从这个角度讲,学校体育教育实现快乐教育,实现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就必须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

3 终身体育思想对大学体育发展的有效性分析

3.1 有利于增加大学体育对人才培养的价值

大学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载体,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系统的教育过程造就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即是人才输出的过程,人才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大学的内在价值。“据1995年发表在《中国体育报》上的一份对一千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各行各业人员的调查表明,有90%的人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既无体育锻炼的能力,又无体育锻炼的习惯。”[3]这说明,社会压力的增大、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人们身体健康状况不乐观,尤其是知识分子,比同期人口的寿命短10岁,更加说明知识分子从事工作的性质对于其身体健康情况影响较大,身体素质急剧下降与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不无关系。

3.2 有利于我国特色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形成

建国以后,我国开始筹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学校。随着改革开放阶段的到来,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其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仍表现出一定的问题。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长期积累的经验,在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原来的体育知识传授的教育本位向体育精神、意识方面的教育转变,形成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的有效连接,完善了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性质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

4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途径

4.1 加强宣传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努力做好宣传工作是大学体育教学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学的信息化水平逐年提升,体育教学形式逐渐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一种观念难以像显性知识传授一样能够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只能通过长时间、多方式的耳濡目染,在体育教学中实行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比如开展体育知识讲座、举行体育角色扮演游戏、观看与收听体育比赛等,通过大力的宣传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4.2 注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

随着大学体育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体育教学的过程也随之开放,多种教学形式为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注入了活力,既注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也陶冶了情操,促进其身心合一,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与体育教学联合培养的模式促使大学体育教学呈现出新局面。但是,多种教学理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体育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往往不够牢固,这对深刻领悟体育教育思想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实现终身体育思想不仅要在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与手段,更应该让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

4.3 在实践教学中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终身体育思想的价值在于指导人们要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实践,而日积月累形成的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有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获取。这就要求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在实践中产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只有具有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才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生活的幸福感的意识,才能着眼于现实,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同时,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体育教学的形式,增加体育文化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展现自己的运动才能,促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与喜悦感,并在大学中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4.4 注重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他们要通过特定的方式将自己对某些技术动作和体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传递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术动作和活动方式以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4]由此可见,教师是大学教学的引领者,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与观念的掌握程度与教师有很大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只能服从与被动接受,学生对教师大多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新型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关系,教师更多的扮演引领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大学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教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满足各自的不同需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将终身体育思想深入人心。

[1]范怀轲,彭丹.简论终身体育思想的意义和价值[J].大众体育,2013(8):145-146

[2]陈琦.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05-111

[3]张文英.大学体育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主导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91-95

[4]徐成涛.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途径[J].新课程(教研版),2010(10):43-44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技能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大学》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