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创新增强“三个自信”

2015-12-08 12:32林毅夫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33期
关键词:三个自信改革开放现象

林毅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年均9.7%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落后国家,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人均GDP达到7600美元,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我国的制度和当前的国情是相适应的。但国内不少人忽视了上述成绩,只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必然存在的各种体制机制问题,对我国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

究其原因,在于缺乏理论自信。我国改革开放并未照搬西方主流理论倡导的“休克疗法”,而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双轨渐进方式推进,不断深化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但按照西方主流理论来进行转型的一些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少数在转型中取得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国家,推行的却都是双轨渐进改革。

在发展问题上也是如此。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思潮主张以进口替代战略,由政府直接动员资源,建设发达国家拥有的现代化大产业。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行这种战略,在头几年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后,不约而同地出现增长停滞和危机不断。二战后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日本和“四小龙”推行的则是出口导向战略,这在当时却被主流发展经济学认为是错误的。

根据西方主流理论进行转型和发展的国家不成功,而少数成功国家的转型和发展的道路却违背西方主流理论。原因在于,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的相似性,总结发达国家经验的理论,拿到发展中国家来常有“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缺憾。只有总结我国自己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成败经验的理论,才能揭示我国过去的道路之所以能在转型期维持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以及当前问题的根源、解决路径和所需的制度保障,才能增强我国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理论创新来自于新现象的总结。只有深入理解我国新的社会经济现象,才可能提出阐释这一现象的新理论。为此,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及以后:一要鼓励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者深入了解中国社会,推动理论创新;二要支持大学开设以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现象为目的的课程,以培养理论创新人才和推广有创新性的理论;三要推动我国大学、研究机构创设国际学会,举办会议,创办期刊,争取话语权,主导国际学术界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发展中国家间有较为相同的条件、挑战和机遇,来自于我国的理论创新不仅能增强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也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三个自信改革开放现象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从“三个自信”看“四个全面”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