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向施恩”看《李娃传》中的“传奇”结局

2015-12-08 03:31赵萌萌
人间 2015年30期
关键词:荥阳施恩传奇

赵萌萌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从“反向施恩”看《李娃传》中的“传奇”结局

赵萌萌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0)

《李娃传》中的“反向施恩”打破了中国古典小说中“男性施恩——女性受恩”的恩报定律,使小说中的“传奇”结局更具合理性,是满足民间“善有善报”的想象和期待的结果。

李娃;反向施恩;传奇结局;恩报

唐传奇中白行简的《李娃传》情节波澜起伏,颇有传奇色彩。在对李娃所取得的带有“传奇”性的圆满结局的研究中,历来学者把目光集中在李娃的性格方面,而忽略了李娃和荥阳生之间的关系——“反向施恩”。笔者认为“反向施恩”是李娃获得美好结局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一、“反向施恩”

恩报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道德思想,在古人的伦理世界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同时,恩报思想反映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就形成了相当重要的恩报主题。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恩报之间有着约定俗成的定向。从恩报关系的角度来说,恩报关系中包含施恩和受恩的双方,在男女恋情的题材中,双方形成了“男性施恩——女性受恩”的定律。如唐传奇中《柳毅传》《任氏传》等,都是将男子置于施恩者的位子上。再后来,深受唐传奇影响的古典小说中更是将这一传统继承下去,如《三言二拍》中《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聊斋志异》中的《娇娜》等都严格遵循了这一模式。而在《李娃传》中,“施受恩”模式完全是相反的——李娃施恩、荥阳生受恩。在这一点上,很多研究者对于李娃的施恩用“自我救赎”来解读,笔者认为这是将李娃对于荥阳生恩情的一种抹杀。

从李娃的主观视角来看,李娃把救助“枯瘠疥疬,殆非人状”的荥阳生看成是自我赎罪也是可以理解的。李娃在与荥阳生再次见面时的表现,也将李娃内心的后悔、痛苦尽情展现,为此她将对荥阳生的帮助看成是一种自我救赎。然而,如果用客观的旁观者角度来看,荥阳生的落魄何尝不是咎由自取?在荥阳生初见李娃即被她所迷时,朋友即对荥阳生说:“李氏颇赡……非累百万,不能动其志也。”荥阳生则回答说:“虽百万,何惜!”李娃本身就是妓女,荥阳生为李娃的美貌倾尽资财仆马也是自愿的。至于荥阳生“日会倡优侪类,狎戏游宴”进而荒废艺业,李娃充其量也就扮演了促使“君王不早朝”的杨贵妃角色罢了。

此外,李娃从荥阳生那里骗取的无非是资财仆马,而她在后来不仅倾尽财力来帮助荥阳生,更是“因令生斥弃百虑以志学,俾夜作昼,孜孜矻矻。娃常偶坐,宵分乃寐。伺其疲倦,即谕之缀诗赋。”正是在李娃的督促之下,荥阳生“遂一上登甲科”。唐代的科举取士已演变成了当时社会的头等大事,同时在当时产生的一种社会效果是世家望族失去了永久特权,出现了“诸达官身亡以后,子孙既失覆荫,多至贫寒”的局面,科举及第亦成为世家大族保持门第的重要途径。从这一文化现实的角度来审视身为当时最显赫的五姓七族之一的荥阳郑家族中的荥阳生,他的科举及第不仅仅是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这对整个家族都是无法抹杀的荣耀,李娃对他的恩情也就不容忽视。

二、“传奇”结局

《李娃传》不仅仅在情节上曲折,它的结局更是颇具“传奇色彩”:李娃最终与荥阳生结成“秦晋之偶”,夫荣妻贵,被册封“汧国夫人”。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则更能体会这个结局的“传奇”之处。孙棨的《北里志》有如下叙述“妓之母,多假母也。亦妓之衰退者为之……或私蓄侍寝者,亦不以夫礼待”唐代像李娃这样的妓女年老色衰后一般就做鸨母,或沦为官宦人家的小妾。

三、“反向施恩”造就的“传奇”结局

李娃对荥阳生的“反向施恩”使得李娃被荥阳生接受、被民间读者接受得到了保证,从而产生了可以使人信服的“传奇”结局。

在荥阳生接受李娃的施恩时,荥阳生已经不自觉的被爱情、恩情双情所束缚。初见到李娃时,荥阳生不知不觉“停骚久之,徘徊不能去”,此后荥阳生更是抛弃了争取功名的机会,日日“会倡优济类,押戏游宴”。此时荥阳生对李娃的爱恋已深,再加上在落魄时被李娃所收容,患难见真情,二人感情日笃。当荥阳生及第,李娃表示要离去时,荥阳生泣曰:“子若弃我,当自刭以就死。”

在唐代的现实情况下,当个体的情感欲望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悖反时,年轻的学子们往往是割舍个人的情感而屈服于群体的意志。李娃、莺莺、霍小玉三人都曾获得了男性的真爱,但莺莺、霍小玉最终还是没有摆脱被抛的命运,而妓女身份的李娃地位明显不如大家闺秀的崔莺莺和霍王遗女霍小玉,但却摆脱了被男性抛弃的定律,这不能不归功于她对荥阳生的施恩。“报恩”作为上达君子下至庶民都应具有的伦理美德,是有着深远的正统儒家文化渊源的。“报恩”思想在漫长的积淀中,在唐代时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忘恩负义必然受到唐代世俗文化严厉的道德谴责。从这个角度说,爱情、恩情帮助李娃为荥阳生束缚上了两道枷锁。

李娃施恩的情节也满足了民间接受者的期待,使得“传奇“结局获得民间的同情与支持。唐代是佛教鼎盛的时期,加之之前的文化积淀,此时民间早已形成了善恶报应观。唐代佛教信徒采取了诸如造像、绘画、变文、俗讲等方式使得业报轮回等佛教思想融入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李娃传》中李娃的美好结局在民间接受者看来是她为荥阳生施恩的善报,这种“反向施恩”无疑是满足民间“善有善报”的想象和期待的结果。

[1]唐代传奇选 外文出版社,2004

[2]聊斋志异鉴赏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旧唐书选译 成都:巴蜀书社,1988

[4]痴情青楼女子 传奇汧国夫人——《李娃传》李娃形象浅析 程贵荣[J]学术研究2008.11

[5]佛教果报观与传统报应观的融合 陈筱芳[J]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6]论“三言”中的报恩酬情作品 王建平 刘莉萍[J]菏泽学院学报第33卷第1期

[7]略论《李娃传》的大团圆结局 林洁[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6卷第4期

I20714

:A

:1671-864X(2015)10-0006-01

赵萌萌(1994.1-),女,山东寿光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荥阳施恩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英雄的沦陷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英雄的沦陷
韩信背水一战
释析《汤阴县知事润苍张君墓志铭》
沉重的感恩
坚持,造就传奇
沉重的感恩
荥阳油坊古村落文化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