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优1 号杂交粳稻父母本特征特性及杂交制种花期相遇调节技术应用

2015-12-09 06:58徐金益王程亮刘华范军
园艺与种苗 2015年5期
关键词:父本粳稻母本

申 强,徐金益,王程亮,刘华,范军

(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无锡214023)

常优1 号杂交粳稻父母本特征特性及杂交制种花期相遇调节技术应用

申 强,徐金益,王程亮,刘华,范军

(江苏省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无锡214023)

通过连续5年的制种探索,基本探清了常优1号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指出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安排播差期、偏施氮肥、水浆调节、割叶、喷赤霉素等措施可以有效调节父母本花期相遇,从而提高制种产量。

杂交粳稻;制种;常优1号;父母本;花期调节

常优1号杂交粳稻是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BT型晚粳不育系武运粳7号A与R254配组,于1998年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综合抗性好的品种特性,2002年1月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213,2003年11月又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3068,该品种适宜种植区域为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与湖北。无锡市于2000年引进种植,其产量、米质表现均较好,被无锡市确定为重点推广杂粳品种。江苏省无锡市为进一步推进以“杂交粳稻”为抓手的“品种更新”三项工程,缓解全市杂交粳稻种子供应不足的局面,同时不断推进水稻生产的种子纯良化、稻米品质优质化和生产发展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持续增效、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2002年起,在江阴市顾山镇对该杂交粳稻组合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杂交制种(图1、2),同时对该杂交粳稻组合的高产、稳产、优质制种配套技术进行探索研究。经过多年的制种试验与探索,已基本探清了该杂交粳稻组合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并完整掌握了准确预测父母本花期以及通过培育壮秧、合理安排播差期、偏施肥料、水浆管理、父母本割叶、喷“920”(赤霉素)等措施调节父母本花期相遇的技术。

1 亲本主要特征特性

母本武运粳7号A属于BT型晚粳不育系,是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BT型不育系矮A与武运粳7号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具有分蘖性较强,繁茂性好的特点。在该市种植的株高在100~105 cm,主茎的总叶片数在18~19张,从播种至始穗在100~103 d,全生育期在147~150 d,齐穗期至成熟期在43 d左右。母本花时比较集中,开花高峰明显,单穗花期在5 d左右,单棵植株花期在8~10 d,高峰

期开花量占总颖花量的70%左右。天气为晴到多云时11:00—11:30始花,高峰期为 11:30—12:30,14:15—15:15终花;天气为阴天时开花时间推迟0.5~1.0 h;田间湿度大时开花时间略早。开闭颖时长为50~70 min,气温高、湿度低时,开闭颖时长相对缩短。

父本R254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湘晴为母本,以口香红为父本杂交,经多代选育而成。该品种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偏弱,株型松散,剑叶叶片长度中等,剑叶叶片角度直立,穗长度中等,穗伸出度抽出较好,穗类型散开,二次枝梗多。在该市种植表现为:株高在120~125 cm,从播种至始穗在105~109d,单穗花期在6d左右,单株花期在10~12 d,花期较母本武运粳7号A长2~3 d,花粉量足,花时相对集中。在正常天气条件下,开颖时间较母本略早,闭颖略迟,开闭颖历期较母本稍长,有利于扬花授粉。

2 父母本花期相遇调节措施

父母本花期相遇是保障杂交制种高产、优质的基本条件,根据常优1号父母本的生育特性以及对肥、水等因素敏感程度的差异,应在准确预测花期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促进生长发育较慢亲本的发育进程,和抑制生长发育较快亲本的发育进程,使父母本花期一致。在花期调节上应掌握“宜早调节,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基本原则。

2.1 秧苗期和分蘖期调节

2.1.1 培育壮秧。育好足苗壮秧是制种田高产的基础。父母本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能确保移栽后生长发育正常,容易达到花期相遇。移栽时母本一般采用双本栽插,主要依靠分蘖成穗。所以应注重培育多蘖壮秧,争取早分蘖,早足苗,确保较高的分蘖成穗率。一是控制大田用种量,母本18.75~22.50 kg/hm2,父本9.00~10.50 kg/hm2(分2期播种,Ⅰ期3.75~5.25 kg/hm2,Ⅱ期5.25 kg/hm2);二是肥床旱育匀播稀植,采取肥床旱育技术,可有效提高植株根系的活力,从而促进栽后快发,提高成穗率。秧田播量应控制在母本255~330kg/hm2,父本Ⅰ期225kg/hm2,Ⅱ期300kg/hm2。播前严格做好种子处理,防治种源病害,父本种子采用三药浸种,母本种子采用多菌灵浸种55 h;三是施好秧田肥,父本基肥在播前1个月施高浓度复合肥375 kg/hm2+碳铵450 kg/hm2,播种前1~2 d施壮秧剂375 kg/hm2。母本基肥在播前1个月施高浓度复合肥750 kg/hm2+碳铵750 kg/hm2,播种前1~2 d施壮秧剂480 kg/hm2。母本在移栽时,应叶龄控制在7叶左右,单株平均带蘖1.5~2.0个;父本叶龄控制在6.5~7.0叶,单株平均带蘖1.5~2.0个。父母本均为双本栽插。

2.1.2 合理安排播差期。适宜的播差期是杂交粳稻制种高产的关键。为了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根据常优1号父母本的生育特性,综合无锡当地气候特点,应考虑抽穗期控制在9月初扬花授粉,同时能在10月20日前大面积水稻收割前收获,避免人工和机械混杂造成种子纯度不达标。所以常优1号组合父本第Ⅰ期播种时间应控制在5月8—10日,第Ⅱ期播种时间应控制在16—18日,母本播种期控制在5月20—22日。移栽时父本先移栽,移栽期一般控制在6月14—18日,第Ⅰ期插南排,第Ⅱ期插北排,分行栽插;母本在父本移栽的当天或隔天移栽。这样安排在常年的气候和正常肥水管理下,父母本花期能够基本相遇。

2.2 幼穗分化期调节

幼穗分化期是水稻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的标志,其分化进程一般分为8个时期。其中,有2个时期对父母本生长发育进程影响较大:一是幼穗分化Ⅳ期前,此时的植株对外部条件反应较为敏感,生长发育进程受外部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水分、肥料等的影响较大;二是幼穗发育的第Ⅶ期(花粉充实期),这时花粉粒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充实,采用割叶等措施,可使抽穗期明显推迟。按照杂交制种花期调节“宜早调节,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原则,在常优1号父母本生长进入幼穗分化后,应抓住这2个关键时期,及时进行花期调节(表1)。

2.2.1 幼穗分化期前期。

2.2.1.1 偏施氮肥。在笔者几年的制种实践中,一般掌握幼穗分化前3期父本比母本早1期(1~2 d),后4期父母本基本持平。根据常优1号生育进程特性,从8月初开始应每隔3 d对不同类型田块进行父母本幼穗剥查,观察父母本幼穗分化进程。如发现父母本幼穗分化在Ⅰ~Ⅲ期内花期预测出现较大偏差,应及时采取相应调节措施,控快促慢,促使父母本发育进程平衡。采取对花期预测较早的一方偏施氮肥的措施,迫使生育进程偏早的一方放慢分化速度。多年制种实践表明,通过单亲本偏施氮肥一般可以推迟生育进程2~3 d。为确保和提高调节效果,在偏施

氮肥前应先放干田间水浆,使偏迟的亲本吸收不到或尽可能少地吸收肥料。

图1 常优1号

2.2.1.2 水浆调节。常优1号组合父母本对水浆都比较敏感。其中,母本对水浆的敏感程度大于父本。田间干燥时,母本的幼穗分化会明显提早,而父本的幼穗分化会被推迟。所以,在幼穗分化剥查时,如发现父本的花期预测早于母本时,就应立即对制种田放水搁田,促使母本幼穗分化的进程加快,抑制父本幼穗分化速度。如预测母本的花期早于父本,就应立即对制种田进行深灌水,迫使母本的幼穗分化进程放慢;多年的杂交制种实践证明,通过调节制种田水浆的方法,可以调节常优1号组合父母的幼穗分化差期1~2 d。

实践证明,常优1号组合父母本幼穗分化前期的花期调节中,同时采取以上2种技术措施,可以使其父母本的花期调节效果更好。

2.2.2 穗分化后期。在父母本幼穗分化Ⅰ~Ⅲ期内可以通过田间肥水控制,来达到较好的花期调节的效果。在父母本幼穗分化期Ⅴ期以后,如果父母本花期相遇还未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则需在继续做好田间肥水调节的同时,通过割叶措施来进一步调节花期相遇。

表1 水稻不同时期特性及管理特点

割叶可改善田间透光通风条件,降低湿度提高温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迟花期。轻割叶主要是针对父本,因为父本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需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割叶可降低碳水化合物合成效率,所以幼穗分化速度受割叶影响较大。如果预测花期父本偏早,可在幼穗分化后期通过轻割父本的剑叶来调整,一般可以割去剑叶的1/3左右。

2.3 抽穗期调节

2.3.1 深割叶。为减少剑叶对父母本授粉的影响,提高母本的异交结实率,一般在拉花粉前要割去剑叶的1/3~1/2。抽穗期如果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还不够理想,可在割叶时对偏迟的亲本进行深割叶。方法是以不割到穗为标准,把剑叶叶枕下一点连同剑叶全部割去。实践证明,深割剑叶可以减少叶枕对抽穗速度的影响,促进穗头迅速抽出,一般可以加快抽穗1~2 d。但对割叶的时间要充分掌握好,一定要在剑叶全部抽出后再进行深割叶。如果剑叶尚未出齐,割叶后将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也不能过迟,如果过迟,待部分穗头抽出后再割叶,容易损伤穗头。

2.3.2 喷施“920”。在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对父母本喷施“920”(赤霉素)有促进抽穗、拉长穗茎、减少苞叶的作用。在常优1号杂交制种中,预测父母本花期相遇比较好的情况下,可在割叶当天或隔天同喷父母本,用量105g/hm2。但当父母本花期相遇不好时,如父本早,第1次先对母本单独喷“920”30 g/hm2,隔1 d再父母本同喷105 g/hm2;如母本早,第1次先对父本喷“920”,隔1 d再父母本同喷,用量同上。须注意在“920”的使用时间上不能过早,过早容易造成提早抽穗,造成父母本的花器发育不成熟、不健全,从而影响母本的异交结实率。一般应以即将抽穗为准,即抽穗前1~2 d时施用。

[1]周宝林,盛峰雷,赵志农.粳型杂交稻制种中父母本花期调节的几项措施[J].种子世界,2002(12):38-39.

[2]林一波,何建华,沈雪林,等.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单产3 750 kg/hm2技术[J].杂交水稻,2003(4):38-39.

[3]何建华,林一波,沈雪林,等.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J].中国稻米,2003(2):24-25.

[4]何建华,陆海明,袁进康,等.优质杂交粳稻常优5号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11(4):36-37.

[5]吴锡清,许学良,何建华,等.施用有机肥对杂交粳稻常优1号制种产量的影响[J].中国种业,2008(S1):66-67.

[6]王才林.江苏省杂交粳稻育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南农业学报,2009(4):1165-1169.

[7]袁进康,陆海明,蒋建根,等.杂交粳稻常优1号母本直播制种实践初报[J].种子科技,2009(8):29-31.

[8]徐兴伟.杂交粳稻制种技术研究与推广[D].杭州:浙江大学,2005.

[9]孙阳.高产优质粳稻品种引种湖北的农艺性状评估[D].华中农业大学,2014.

[10]邱枫,陆增根,张强,等.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群体特征及栽培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6(4):642-643.

[11]黄幸福.不同稻作方式的高产栽培比较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2]赵志农,周宝林,陈如宝.杂交粳稻申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1(5):34-35.

[13]申强.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制种技术探研[J].上海农业科技,2014(6):42-43.

(责任编辑 张杨林)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Rice Changyou 1 Parent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for Flowering Meet

SHEN Qianget al.(Wuxi Ci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Wuxi,Jiangsu 21402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brid rice Changyou 1 parents were explored by seed exploration in five years.It was pointed out that could effective adjust flowering meet of parents by the measures,including seedling cultivation,sowing reasonable arrangements,partial nitrogen,water slurry regulation,cut leaves, spraying GA and others,for improving seed production.

Hybrid rice;Changyou 1;Parents seed;Flowering regulator

S511

A

2095-0896(2015)05-017-03

申强(1978-),男,江苏无锡人,农艺师,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2015-04-04

猜你喜欢
父本粳稻母本
北方粳稻新品种培育与发展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粳稻收购为黑龙江省农民增收58亿元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