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2015-12-09 08:44柳飞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武赟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戴铭卿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标准化物流体系

柳飞(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武赟(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戴铭卿(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柳飞(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武赟(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戴铭卿(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系统回顾了有关物流标准化发展现状。分别从物流标准化和管理体制、物流标准化的建立、物流标准化的贯彻实施以及物流标准化的绩效评价四个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本文观点。

物流 标准化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物流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大量分析表明,物流行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计算42个国家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研究发现,物流产业与该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现代物流被称为经济的“第三利润源泉”,与金融、电子商务并称为三大朝阳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1]。一国的物流支出与国家财务呈正相关关系[2]。不仅如此,物流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密切相关。随着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推进,物流在当下和未来对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加之经济体制限制,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在整体上仍落后于世界水平。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着规模小、物流企业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资金严重浪费等问题;从企业角度来看,由于信息不对称、决策失误、库存物资不能及时调剂、库存积压严重等情况,我国物流企业在网络、功能、管理、服务和业绩等多个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根据我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物流费用率为9.9%,而日本仅为4.8%。

因此,物流标准化的建设与实施显得极其重要。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中国物流市场能否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是决定我国能否与世界接轨和消除国际贸易壁垒的关键因素。物流标准化可以说是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的分水岭。实施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保证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技术上协调一致,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高度统一,提高物流系统管理水平,从而规范物流企业;制定和执行物流标准化的相关规定,可以根据各地物流信息化现状和企业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性强的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提高各行业、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物流信息化;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物流标准化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企业规范化,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增强竞争力,最终实现与国际接轨、加速我国国际贸易物流进程。因此,研究物流标准化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梳理物流标准化研究的已有文献、理清研究脉络、把握研究重点和热点,可以说是物流标准化相关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物流标准化”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检索结果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30日已有329318篇文章被收录,由图1可以看出物流标准化研究的文献数量在逐年增大,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从2005年开始,此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比以往有所提升。

图1 历年物流标准化研究文献数量变化情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以往物流标准化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我们将从物流标准化的内涵、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实施以及物流标准化的绩效评价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综述。

2 物流标准化的内涵

不同国家对物流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美国物流管理专业协会(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CLM)给物流下的定义是:物流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和控制,以满足客户需要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内部和外部的移动以及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物料回收。欧洲物流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在一个指定的系统内对人员或货物的运输、安排和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规划、实施和控制,以此达到特定目的的一系列活动。我国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货物或商品从供应地向消费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的定义决定着物流标准化的复杂内涵。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作为一个大系统,制定并实施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技术标准,制定并实施包装、装卸、运输、配送等各类作业标准、管理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并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3]。

3 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建立并实施物流标准化体系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国际化甚至经济的推动具有深远的意义。标准化可使知识产权的持有者最大限度地控制生产成本,自主地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产业链环境,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同时,标准化也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必由之路[4,15]。在信息时代,物流标准化具备同样的意义。通过调研发现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因实施了ISO 9000标准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发展国际物流。物流标准对提升物流竞争力有巨大的推动作用[4]。结合2001—2010年我国物流产业及其运输、通讯两部门的标准化和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发现,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5]。

如何建立物流标准,学者们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但大体朝着国际化、系统化的思路进行理论推演。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建立应遵循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明确性原则,且应建立基于功能构成的物流标准体系框架。根据现代物流系统功能构成和标准属性,可以建立现代物流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每个功能子系统都应包含各种类型的更详细的标准子体系[6]。 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应由一系列相互联系、与现代物流产业密切相关的具体标准组成,包括物流通用基础标准、物流设施标准、物流作业标准、物流信息标准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这些标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还应借鉴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经验,制定统一规范的物流标准化体系[7]。应该从物流服务的过程和目的来考虑,通过各要素的相互配合,来使整体目标最优[8]。在建立标准化体系时,应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我国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并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方面来建立健全物流标准化体系[9]。我国标准化管理体制要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企业为主、专家论证、全民参与的运行机制。使企业逐步取代政府成为制修订标准的主体,使标准成为一种特殊的技术产品,并成为专家广泛参与的产物,使政府从标准制修订的直接组织者逐步成为标准和标准化工作的监护人、委托人和首位用户[10]。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对国家已颁布的各项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及时淘汰一批落后的标准, 增加对通用性较强的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制定。而企业是物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和配合物流标准化的推广与应用[11]。在物流标准化的推进中,不仅需要政策法规上的保障,还需要有激励机制促进和引导物流标准化,通过两者的结合,为物流标准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使其有序推进[12]。

4 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实施

物流标准化体系的贯彻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物流标准化的推广实施过程中,要形成一个由点带线、由线带面的连锁和示范过程。具体而言,实施物流标准化的单位应该是整个供应链,而不是单个企业,所以切入点要选在对标准化需求迫切的供应链,同时支持核心企业首先进行标准化,并依靠其主导作用在整个供应链内逐步实现标准化。政府部门也应切实加快物流标准的推广,进而实现行业内部乃至整个社会物流标准化[13]。根据我国物流学科发展和物流工程实践,建议从物流产业、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3个层次出发,建立基于层次结构的物流标准化实践方法[14]。

5 物流标准化的绩效评价

物流标准化实施效果的评价是标准化实施后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物流给予评价时主要可通过4个指标:送货时间、送货可靠性、送货灵活性和库存水平。此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将物流服务质量作为重要参考,但没有考虑物流的经济成本。而如果仅仅从物流的服务质量方面来评估物流标准化的绩效水平,这将会使得物流标准化的绩效评价结果存在片面性。还可以考虑建立物流绩效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等其他物流标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6 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在物流标准化系统建设与实施领域的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缺乏技术经验、人才不足以及管理思想有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物流标准化水平与先进的国际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亟需进一步研究存在差距的原因并努力缩小差距,推动物流产业朝着更有效率、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此,才能提高我国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Basarab Gogoneata. An analysis of explanatory factors of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a country [J]. The logistics of merchandise, 2001(9):143-156.

[2] Klaus P. Logistics research: A 50 years March of

Idea [J]. Logistics Research, 2009 (1):53~65.

[3] 张铎. 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J]. 中国物资流通,2001(5): 11-12.

[4] 王增梁. 关于物流企业推行ISO 9000标准的必要性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08(2):117-118.

[5] 张宝友, 朱卫平. 标准化对我国物流产业国际影响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上海经济研究,2013(6): 50-59.

[6] 王长琼. 现代物流标准体系基本问题研究[J].中国标准化,2002(10):45-46.

[7] 熊明华. 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制定与构成[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4(10):10-23.

[8] 张成海, 李素彩. 我国物流标准体系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04(2):12-13.

[9] 刘春梅. 完善现代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议[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4):76-77.

[10] 关养利. 论标准化工作与政府职能的转变[J].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3(12):34-35.

[11] 张俊杰, 华宁. 浅谈物流标准化的现状及其对策[J]. 交通标准化,2005(11):31-34.

[12] 闵琪.我国物流标准化战略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6.

[13] 杨辉. 我国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对策[J]. 集装箱化, 2006 (6):34-37.

[14] 潘文军,吴隽. 基于层次结构的物流标准化实践分析[J].铁道技术监督,200836(6):4-7.

[15] 李太平, 曾德明.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0):78-80.

The Research Re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Liu Fei ( Xiame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 Wu Yun ( Xiamen University Tan Kah Kee College ) Dai Mingqing ( Xiamen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

The thesis review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systematically. It summarizes the general research contents from the four aspects: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ogistics,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ogistic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Moreover,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with their own view.

logistics, standardization

猜你喜欢
标准化物流体系
标准化简述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