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以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多维研究

2015-12-10 11:31周岩峰王恒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联赛竞技

周岩峰,王恒同

1994年底至1995年初,中国篮协以赛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了篮球事业由专业队向职业化运作模式的转变。经过近20年的探索,基本建立起了职业篮球的基本框架雏形,但如何在职业化背景下实现我国男子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摆在目前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决定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而不是单一的因素所左右的。同样,我国男子竞技篮球的发展也是由多维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某个人、某个部门或某个俱乐部及团体所单独决定的。如何总结职业化以来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的得失,分析目前我国男子职业篮球发展的现状,预测未来职业化背景下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采用横向与纵向的多维视野,对其深入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是未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1 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萌芽阶段,其代表学者有:前苏联科学家维尔纳茨基、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威廉·福格特、蕾切尔·卡逊及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该理论深入发展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可持续发展理论还尚未定型,还需要不断改进、修补和完善。《哲学大辞典》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一种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战略。可持续发展就是资源、环境、经济、人口、社会5大子系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的发展,这5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3个基本方面: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社会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高峰[1]在《社会发展导论》中指出:可持续发展,一是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二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三是以提高生活质量、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可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有3个方面: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陈钧等[2]认为篮球职业化的发展既要满足通过职业篮球运动获得经济方面效益(通过职业篮球的运作,国家有收益、俱乐部能盈利、运动员等有高收入),又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篮球职业化的发展既满足一代人欣赏与体验篮球运动和一代运动员等以这项运动作为职业和谋生的需求,而满足这种需求所采用的途径、方法以及造成的社会效应和结果又不会对下一代人产生不良影响[3]。

由上可见,可持续发展定义起源早、种类多、含义广,但不同学者都是从某一具体实际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和界定的,因此,借鉴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结合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发展的现实状况,将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发展中关于人、财、物、信息、制度等要素协同发展的理论和战略,也就是球员(裁判员、教练员、从业人员)、资金投入、设备保障、信息交流以及管理规章制度之间相互的协同进步和发展。

2 职业化以来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竞技篮球职业化改革的方向是无容置疑的,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成绩,主要体现在联赛招商引资能力加强;与国外篮球强国交流频繁;多项管理规章制度出台;竞技篮球训练与比赛能力有所突破;俱乐部逐渐成型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和延滞了我国篮球在职业化背景下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进行多维分析和研究,这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一套人马、2块牌子”的管理组织机构,导致了联赛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政俱不分、政资不分、产权不清、垄断专治、利益独享的局面,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制约、监督、起诉机制。2)职业篮球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不能适应联赛发展的进程,在某些管理上出现了法规不完善、甚至缺位的现象,而在另外某些方面又发生了越位的现象,在“依法治球、健全法制、以法治赛”工作上力度不够,运动员和裁判员法律意识淡薄。3)运动员和裁判员的职业化意识和职业素养不高,导致了运动员训练水平和竞技能力竞争力不强;裁判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了“官哨、主场哨、人情哨”,甚至在一些关键场次出现了“黑哨”现象,亵渎了竞技职业篮球的纯洁并降低比赛的质量。近期出现的足球“假、赌、黑”现象已经阻碍了中国竞技足球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竞技篮球运动对此更应引以为戒、不断创新和发展。4)国内较优秀运动员在市场上转会流动受到限制,成为建立职业联赛的一大阻碍因素,部分优秀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且转会资格异化。年轻运动员后备储备能力薄弱,在国家“奥运争光”和全运会积分制度的影响下,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不力,不能为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支持。5)各俱乐部综合实力、竞赛成绩竞争不平衡,差距较大,不能做到俱乐部之间的均衡发展,不利于联赛整体、协调、统一发展。6)职业联赛自身保护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不强,往往受到国内外一些赌博集团的干扰和诱惑,另外在与中国NBA公司的竞争和对抗上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7)职业化以来,我国竞技篮球在历届大赛中的成绩徘徊不前,甚至在一段时期出现下降的现象,而在部分比赛中运动员的精神面貌不能令广大球迷和观众满意。8)运动员个人和全队的技战术打法与国外优秀球员差距较大,在个人、局部乃至全队打法上差距明显,竞技能力不高。9)职业化以来,竞技篮球改革的步伐过快,脱离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目前,人们对篮球的价值认识和对篮球项目的消费水平不高,过快的职业化改革脱离了目前篮球项目发展的现状,人们的职业篮球文化素养还不能跟上高度发展的职业篮球要求和标准。

竞技篮球则又是由职业篮球、国家队、青少年篮球、篮球教练员及篮球科学研究几大基本的相关要素构成,各要素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中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不是某个、某些方面就能决定的,而是由综合的多维因素叠加而成的,只有充分认识近20年职业化以来我国经济篮球改革的成败得失,才能总结经验教训,为实现我国篮球在职业化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 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可持续化发展的多维透视

3.1 男子竞技篮球中“人”的可持续发展

竞技篮球中的人力资源包括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具有高水平的球员是实现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主体,否则,会直接制约我国整个篮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受奥运争光计划和全运会对3大球发展的影响,我国原有的篮球三级训练培养体系严重萎缩,导致现在我国竞技篮球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严重短缺。当前的联赛每个俱乐部只能以高水平的外援来支撑,国内球员的竞技水平和比赛能力逐年下降。据王守恒等[4]统计:截止到2013年8月,男子一线队伍注册运动员519人,二线队伍运动员1 160人,三线队伍注册运动员323人,后备人才基地注册运动员2 035人。女子一线队伍注册运动员153人,二线和青年队注册运动员391人,后备人才基地注册运动员1 480人。在2013年斯坦科维奇篮球赛期间,一位篮协官员说:“我们现在的注册人口不到1 000人,虽然大家很喜欢篮球,业余市场很火爆,但专业篮球方面还需要长远的发展。”[5]因此,国内球员的数量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篮球在世界大赛中的成绩,甚至滑落到亚洲前3名之外,让国人震惊。目前CBA职业联赛几乎所有俱乐部均以外援比赛为主,严重制约了国内球员竞技能力的可持续化发展。据统计,2013—2014赛季,球员得分、篮板以及助攻排名见表一所示。可以看出,处易建联外,其余全被外援占据,说明目前联赛过于依赖外援进行,可喜的是在2014—2015赛季,篮协调整了外援的使用政策,但实际效果有待检验和提高。

男子竞技篮球系统中“人”是实现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化发展的核心要素。目前,国内竞技球员的储备少,尤其是高水平的竞技球员匮乏,无法实现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化发展和进步。基于此,管理部门必须制定科学的政策,尤其是培养球员的倾斜、优惠政策,加大对球员资源的投入力度,实现竞技球员的可持续化发展。

3.2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主因

充足的资金是保障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目前看,资金短缺制约了国内男子竞技篮球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对竞技篮球后备队伍的资金投入少,俱乐部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对二、三线的队伍培养意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了竞技篮球人力资源的断档和紧缺。在篮球强国美国,俱乐部的老板都是由大财团组成,他们资金雄厚、投入稳定,充分保证了球队和球员的培养及后备力量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这样一个完整的篮球选拔和培养的链条,保证了NBA联赛持续、长久的发展,成为全球职业篮球赛事开展的标杆。最后,联盟实施的保证金制度确保了联赛不会因为资金问题而陷入被动或者导致联赛夭折情况的发生。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也启动了高达上千万的联赛保证金制度,对联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表1 2013—2014赛季球员得分、篮板、助攻前5名排名

3.3 场馆与设备是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沿海城市和中部城市目前已建立了一大批综合性体育场馆,基本能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但相对于群众篮球来讲,室内外场馆的数量严重不足,人均比例非常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在竞技篮球所需基本设备设施方面,与篮球强国相比也不能令人满意。近些年,随着科技体育的兴起,国内竞技篮球领域运用先进的设施设备的比例逐年提高,尤其是国内职业俱乐部普遍采用了国外具有高科技含量的设施设备,充分保证了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我国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和政策引导,体育器材设备市场不断进步和完善。如今的产品可以满足部分大中城市竞技篮球培养单位和群众对篮球器材设备的基本需求,但在实际运用当中还存在场馆与设备资源分配不均衡、利用率较低且科学转化率不高的情况。

3.4 信息交流有待提高

百度百科指出:“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现代社会的竞争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储备量多少决定的。同样,在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中也存在这一现象。在国内男子竞技篮球系统中信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实现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男子竞技篮球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联赛举办资料传播、竞技篮球技战术内容体系及竞技篮球与社会其他系统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等内容。

要实现我国男子竞技篮球信息建设的可持续化发展,需做好以下几点内容:1)建立男子竞技篮球信息输入和输出渠道,实现竞技篮球系统与学校篮球、群众篮球、职业篮球系统及社会其他系统的沟通和协同发展,是实现竞技篮球与我国社会发展的融会贯通;2)实现竞技篮球信息资料公开平台和搭建畅通渠道。由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组织建立各俱乐部、基层体校、篮球项目传统学校之间的竞技篮球信息收集、整理和共享,实现竞技篮球信息的更新和互动;3)实现国内男子竞技篮球与国外竞技篮球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国外世界强队的技战术信息资料、联赛管理信息及与职业篮球协同发展战略等信息的交流和处理。

3.5 先进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国内对竞技篮球的管理规章不够完善,大多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下专业队体制的做法,其活力不够、较为僵化,更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竞技篮球的内在要求和运行规律。尤其是在CBA职业联赛背景下,竞技篮球与职业篮球二者的冲突和矛盾更是凸显,因此,如何在职业联赛制度下设置科学的竞技篮球管理规章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这是实现国内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对竞技篮球的管理多由各省市体育局负责执行,篮管中心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成年队的比赛上,对其他梯队竞技篮球的培养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不够。特别是对青少年后备竞技篮球人才的投入上普遍不足,后备人才匮乏,也反映出了对后备人才的管理规章建设不够完善和科学,才造成了如今青少年队伍萎缩的被动局面,因此,有关竞技篮球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科学且有效的管理规章,切实保障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随着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断发展,它对竞技篮球的冲击日趋加大,尤其是“假、赌、黑、毒”等现象在联赛进程中屡有发生。一位篮协官员表示:“大家都清楚赌球的危害性,我们必须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它侵蚀职业篮球,否则将对CBA造成毁灭性打击。”随着我国CBA职业联赛法制的不断完善,在联赛中产生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棘手问题,都将会依法解决和处理。

4 我国男子竞技篮球可持续化发展的多维对策分析

建议中国篮协组织专家进行专题讨论,科学地制定未来合乎发展规律的恰当的发展战略。这样,使我国竟技篮球运动发展有方针、有目标、有特色,才能有章可循沿着正确道路和既定目标快速可持续发展,最终使中国篮球进入世界篮球强国之列[6]。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化发展不是单个体育系统所能解决的,它需要我国社会其他系统的积极配合,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化发展;而在竞技篮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也要协同发展,统一于一体,并时时保持自身系统的更新和完善,这也是实现其可持续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对此,1)培训和储备高水平的竞技篮球后备人才以及高水平的教练员;2)多方筹集资金用于我国竞技篮球的建设和发展;3)确保竞技篮球场馆、设备与设施的齐全和充足;4)建立公开、透明且客观的竞技篮球信息收集、传播和发放渠道,实现竞技篮球与社会其他系统的交流与沟通;5)继续完善和加强竞技篮球管理制度建设,以此作为我国竞技篮球可持续化发展的灵魂和保障。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化发展受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大环境的影响,它不是单个因素所能决定的,是受多维因素影响和制约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竞技篮球后备人才、资金量、基本物质保障、信息传播以及竞技篮球管理的规章制度等。在竞技篮球可持续发展中后备人才是基石,资金量和场馆设备是保障,信息传播是纽带,规章制度是核心。

5.2 建议

为实现我国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化发展,首先要整合竞技篮球球员资源,建立人才储备库,国家投入一定资金,保障竞技篮球为国争光功能的实现;建设场地(馆),布置科学的设备设施和器材;其次是收集、整合竞技篮球信息资料库,建立与社会沟通的渠道;最后是继续完善和加强竞技篮球制度建设,为竞技篮球的可持续化发展保驾护航。

[1]高峰.社会发展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27.

[2]陈钧,刘益群.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的初步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22(3):21-23.

[3]朱天明.构建中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结构的理论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3.7,17(4):57.

[4]王守恒,都娟,宫鲁鸣,等.我国篮球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战略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527-535.

[5]新浪体育.一数字让你惊叹,中阿两国注册篮球人数1000比13万[EB/OL].[2015-07-07].http://sports.sina.com.cn/cba/2013-07-10/00286662821.shtml.

[6]李可可,张慧子,马勇,等.我国竞技篮球发展战略定位的回顾与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5):44-48.

猜你喜欢
职业化联赛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一道高中联赛题的推广与变形
竞技精神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一道联赛题的推广
201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题另解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花与竞技少女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