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5-12-12 03:35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顶岗实训室旅行社

黎 玲(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实现这一目标和规格的方法和手段。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承担着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为了实现培养面向旅游行业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行业认知、整周实训、实习三个阶段为互动实践平台;以文化旅游节校园专业活动为实践体验;以旅游综合实训室、校内创业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三个模块构成的递进式实训环境为支撑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图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图

一、以校企合作为基础

校企合作是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进行“三个阶段”互动实践、“一个贯穿”实践体验、“递进式”实训环境支撑的前提。旅游企业首先能够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提供实践平台,让教师在提升自身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将行业的发展前沿和动态带进课堂,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中,以实现提升学生技能的目的。其次,旅游企业能够为学生进行工学结合提供实训场所和实训指导。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训环境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训环境的构建需要旅游企业提供符合旅游行业真实市场环境的相关系统和数据;校外实训环境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形式实现。学生在校内外的整个实训过程都需要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旅游业资深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指导。最后,校企合作还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施“双证制”的基础。“双证制”是指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毕业证以外,还能获得导游证、旅游计调师等旅游行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体现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的优势之处。

二、“三个阶段”互动实践

“工学交替”是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学期的行业认知、第二三四学期的整周实训和第五六学期的顶岗实习。

(一)行业认知

行业认知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第一次接触实践教学环节,是在第一学期中后期学习了部分职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短期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了解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其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构建专业框架和行业服务意识等感性认知。

(二)整周实训

整周实训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二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第二三四学期开设,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制定专题项目。专题项目的确定首先以行业调研梳理出的典型工作岗位及其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为依据;其次,每学期专题内容的选择应对应开设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和整周实训操作专题流程的不断循环中巩固职业技能,树立职业意识;第三,整周实训的专题要对应四川省区域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时间点,以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资格证书过关率,践行“双证制”为目的。

基于以上依据,旅游管理专业的专题整周实训主要包括导游带团实训、旅行社计调业务实训、旅游景区讲解、旅游节事活动策划实训、旅行社业务实训、英语景点讲解实训六个专题,其中,导游带团实训、旅游节事活动策划实训、旅行社业务实训分别对应同一学期开设的导游实务、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实务课程;旅游景区讲解、旅行社计调业务实训、英语景点讲解实训是对应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设置的专项实训。其中,旅游景区讲解对应在每年11月举行的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口试环节,根据导游资格考试口试的评分标准和要求,集中训练学生的导游词讲解过程中的仪态仪表、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旅行社计调业务实训对应第二学期进行的旅游计调师考证培训;英语景点讲解实训则开设在第四学期,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中文讲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实训,为接下来参加英语导游口试打下基础。

以上六大实训主题的开展既是对校内专业学习的巩固和强化,又是进行第三环节顶岗实习的前提和基础。

在进行整周实训的过程中,首先一定要以旅游行业的职业标准作为整周实训的切入点,并配合执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进行,以实现学校实训和企业实践的对接。其次,整周实训除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应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养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极低的专业对口就业率和旅游业蓬勃发展之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也有待提高。因此,整周实训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一定要贯穿始终。最后,行业人士一定要参与整周实训,以提升整周实训与行业的对接度。

(三)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个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必须建立在轮岗的基础上进行,让学生将前两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一一运用于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在此过程中发现专业技能的不足之处。学校对顶岗实习阶段的监控是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效果的重要检验。监控的第一个环节是确定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旅游企业的行业人士共同构成的以小组为单位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其次,通过顶岗实习大纲、实训日志等各项要求规范实习流程;最后,要求学生选择论文、市场调研报告或活动策划案三种形式之一的方式提交顶岗实习报告。

三、“一个贯穿”以赛促教的实践体验

图2 “以赛促教”校内活动实践体验

“以赛促教”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方式,是指以各种专业内容为主题,开展不同层次的专业比赛,最终实现促进教学,提升实践技能的目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内专业活动实践体验遵循学生专业学习的进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贯穿于校内学习的整个过程,并配合“三个阶段”中的行业认知和整周实训进行。(如图2)

第一学期的校内活动以“提升专业兴趣、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目的,配合专业认知开展了“游记征文比赛”。学生将自己定位为游客,以自身的旅游经历撰写游记,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后续开设的策划类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学期进行的导游技能大赛从横向来看,首先是配合第二学期实训周的主题“导游带团实训”开展的,将实训周学习的导游讲解技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从纵向来看,是学生经过一学期专业课程学习后从“游客”到“导游”进行角色转变的阶段,将专业知识和整周实训转化为实践技能,同时又是为省级、国家级导游技能大赛选拔参赛人员。

第三学期开展的旅游线路设计比赛是针对旅行社计调这一工作岗位进行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对旅游活动进行主题设计,并对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合理的设计,并在过程中引入旅行社计调系统,使学生在校内提前接触行业环境,为后续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第四学期开展的旅游文化活动策划比赛是针对旅游景区方向,旅游文化活动策划人员这一岗位进行的。在旅游大众化阶段,旅游景区之间的竞争已然从静态的景观竞争过度到了动态的旅游文化活动之间的竞争。旅游景区策划人员是目前旅游景区较为缺乏的岗位人才,因此,在校内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在学生掌握了相关旅游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四川的典型旅游景区为例,进行各类重要节事活动的策划,撰写策划书,进行方案宣讲,既培养了学生将静态的文化转化为动态的旅游活动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文案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这一活动的开展,须邀请相关旅游景区校企合作单位参与比赛的评审工作,一方面,好的策划方案可以被旅游景区采纳,另一方面,旅游景区可以通过此种方式,直接选聘部分学生到景区进行实习,最终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

四、“递进式”实训环境支撑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校内旅游综合实训室、校内创业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三个递进式实训环境的支撑。校内旅游综合实训室承担着培养学生各单项技能的职责;校内创业基地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将前期进行的单项技能进行融会贯通;校外实训基地则是为最后阶段的顶岗实习提供条件。

(一)旅游综合实训室

旅游综合实训室是通过旅游行业调研确定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群和具体岗位所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为依据进行功能划分,将旅游综合实训室分为导游仿真实训室和微格综合实训室。

导游仿真实训室能供《导游业务》等多门课程教学,能进行可视化教程的有序播放。在教学中整合照片、图形、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的三维虚拟仿真技术,以生动、直观的可视化形式表达较为枯燥抽象的专业知识,能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将导游工作流程讲解得更加连贯形象,通过工作流程编辑功能,教师可以自由设计和编辑岗位工作流程,以及其中包含的工作环节,并通过教学资源来描述每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目标要求,通过流程示意图的讲解,使学生直观地链接岗位的操作要领;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性描述,通过概貌示意图将景区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根据教学需求,对线路上的每个关键点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详细讲解。

微格综合实训室承担着学生讲解自我训练和旅行社计调系统操作两大功能。学生利用微格实训室的录音功能和系统中的仿真景区进行讲解练习,实训室的录像录音功能将整个练习过程进行全程记录,随后学生通过自行检查和发送给任课教师检查两种途径提升讲解技能。

(二)校内创业基地

校内创业基地即由校内学生和校企合作旅行社共同开设的校内旅行社。校内旅行社以校企合作为前提,旅行社工作人员为咨询顾问,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的旅游市场为实训环境,是一个能够真实进行旅游产品设计、营销和经营的企业。按照旅行社的职能划分方式,校内旅行社分为财务部、计调部、营销部、导游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财务部工作人员由校内会计专业的同学担任;导游部的导游人员由旅游管理专业群中考取导游资格证的学生担任;计调部计调由旅游管理专业同学担任;营销部工作人员由旅游管理、营销策划等专业同学共同担任;人力资源部主要承担每年选聘新一届同学进入校内旅行社的职能。整个校内旅行社的运作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运行过程由学生操作,但由合作旅行社进行监督和指导。在经营业务方面,既可以对外承接旅游组团业务,又可以对内利用旅行社的票务系统和旅行社系统为师生提供旅游服务、订票业务和外出实训用车预定等。

(三)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个阶段顶岗实习的实训环境。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采取企业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要求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轮岗的机会,并由专业教师和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实习指导小组对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和毕业设计方案进行指导。

猜你喜欢
顶岗实训室旅行社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实训室安全管理规范可操作性的探索与实践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旅行社的选择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