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及治理探究

2015-12-14 03:17勇,张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流行语语言学生态

杨 勇,张 泉

(1.阜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山东滕州 277500)

生态语言学作为近年来语言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对语言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作为理论基础,利用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对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语做全方位的系统研究。首先,在全面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界定网络流行语的内涵,明确其贡献,肯定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生态发展;其次,指出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已经构成大面积污染;最后,为网络语言的规范提供一些建议,要切实加强网络语言的生态建设和监管,捍卫母语的纯洁性,保障我们的母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语言生态环境。

一、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ecolinguistics,又称语言生态学)是一门超越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学科,是由自然科学(生物生态学)和相关人文科学(即语文学和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交叉学科领域[1]。它将语言、语言使用、语言研究作为当代生态问题的组成部分加以考察,具有应用学科的特性。生态语言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只有4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70年8月,豪根(Einar Haugen)在一次报告中谈到“任何特定语言与它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时,曾将这种关系比作特定动植物物种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豪根后来又进一步把语言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一种语言与它生存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学科,”[2]他的报告和论文起了奠基的作用。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语言学内生态学的应用范围得到迅猛扩展。语用学、话语分析、人类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都发现一些生态学参数,例如互动、环境和多样等在这些学科中的应用。[3]

国内学者在本世纪引入生态语言学理论,黄知常、舒解生两位学者率先介绍了生态语言学,[4]其后,范俊军,王晋军等先后对国外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进行了述评。生态语言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语言的生态学理论、与生态问题相关的语言普遍特征、语言在获得“生态读写能力”方面的作用等。范俊军总结生态语言学有两大研究领域,一是运用生态学原理,调查研究所有可能影响(增强或削弱)语言功能的各种环境因素,考察语言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对各种语言的活力和生存状况做出评估;二是对话语或语篇作微观研究,分析语言系统和语言使用的非生态特征,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问题中的影响和作用。他将前者称为“语言的生态学”,关注语言多样性、濒危语言、语言活力、语言进化等问题;后者称为“环境语言学”(environmental linguistics),研究课题包括语言系统的生态学分析、环境语篇的分析批评、语言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语法等[5]。

肖自辉、范俊军则开始对生态语言学进行应用研究,探索语言生态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6]。在最近这两年,生态语言学更是引发广大学者关注,从不同侧面对生态语言学进行了阐释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7],如语言濒危与语言消亡问题、保护世界语言的多样性、全球化环境下语言政策问题、强势语言与弱势语言问题、语言霸权与语言人权问题、语言接触中的语码混用与语码转换问题、人们的语言态度与语言转用问题、人口迁移对语言的影响问题、语言伦理和语言规划、网络时代语言符号多样化、图形化、无限简化等问题。

二、网络流行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的世界。在网络空间里,时空的界限不再成为问题,一个新词新语可以在几秒钟内就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在网络聊天室,网络虚拟社区和论坛等崭新的交际平台中,由于一些共同关注的重大社会事故、社会热点、时事焦点以及新闻事件的激发和点燃,网民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或改造出一些内容和形式统一,匠心独运的表达方法。这些由网民所创造并很快在网上流行的字、词、句等就是网络流行语。一个新的网络语一旦产生,如果足够贴切新奇,表现力足够强,必然会被海量的网民疯狂转载、模仿和使用,就像病毒一样,不断地自我复制、仿拟,将一次次的网络狂欢推向高潮。

网络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生态系统,使得汉语的表现力更强,表达更精细准确、形象生动。很多网络流行语能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站在时尚的前沿,反映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内的社会热点和民生焦点,折射了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心理文化,创造了新的表达方式,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鲜血液。比如经网络起死回生的“囧”这个字,精准地捕捉并定格了人尴尬时的面部表情,生动形象、简捷明快;再比如“被就业”这一个系列的“被”结构,形容主体不知情而被官方或权威部门纳入某一范畴,或者个体在不愿意的情况下,不得不为之。这些词语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丰富了我们的语言生活,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对语言生态的发展起了建设作用。对待这些积极创新的语言现象,要持开放、开明的态度,多些宽容、尊重,试着去观察、去接受、去理解。不过,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模仿、滥用,能否长期保鲜,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长期的稳定的存在等,才是问题的真正关键所在,是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研究网络流行语的系列问题,意义非凡。不仅是对语言本体研究的丰富和升华,是对普通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相关模块和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在实践上,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生态描述、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的制订都有参考价值,还适用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和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效率。并且,研究网络流行语,抵制网络不正之风,不断加强语言生态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促进书面语和口语的规范,维护母语的尊严,制订更科学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构建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对新词新语以及网络流行语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84年,吕叔湘先生就撰文要求“大家来关心新词新义”。国外在流行新词语的监测和评估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他们制订的规范被全世界同行所应用,除了提供网络查询的辞书,如牛津词典系列的辞书,还有一些专门收录新词的站点,长期对新词语进行动态跟踪和规范研究。国内也开始对网络流行语词进行类似跟踪和研究,本世纪也开始建立大规模的数据库方便新词语的检索,如《人民日报》50年全文数据库,使用者可以对50年来的《人民日报》进行检索,这是新词研究的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新词的发展脉络;各大报纸,门户网站也开始尝试对网络流行语及其例证的收集整理、规范推广提供平台。201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汪磊主编的《新华网络语言词典》,[8]是网络语言进入传统生活的一件大事。

此外,《咬文嚼字》杂志社从2008年开始,广泛收集社会语文生活使用中的高频词语,约请应用语言学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对这些词语进行评议、甄别、比较,编写年度语文档案《咬文嚼字绿皮书》,逐年发布上一年度的“十大流行语”。“十大流行语”的推选并认定,遵循三个条件:第一,时尚性。第二,大众性。第三,具有某种表达效果。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或追新趋异,或突显语意,或发人深省,或引导联想。在后来的评选中,这三个条件又有所扬弃,明确规定“创新度”、“规范度”和“文明度”三个标准,综合考量时代价值、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该活动已经持续七年,影响深远。下面列出《咬文嚼字》杂志社七年来评选出的年度“十大流行语”:

1234567891 0 2008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2009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2010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2011亲伤不起Hold住我反正信了坑爹卖萌吐槽气场悲催忐忑2012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2013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微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2014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断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萌萌哒

当然,我们研究的网络流行语并不限于这些,“十大流行语”只是网络流行语中使用最高频,语用价值相对较高,有可能进入现代汉语词库的。

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以期刊文章较为多见,不过多以描述为主,由于网络流行语发展快、更新快,词语泥沙俱下,有的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淘汰,有的由于生动鲜活,有表现力而成为常用语,语言研究者不仅应该充分描述当前发生的语言现象,更要参与到语言生活中,推动语言的健康发展,反思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创新及其文化影响。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有一个过程,对其规范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研究相对较少,偶尔出现的则主要集中于期刊文章中,从社会语言学、语言伦理学等角度探讨英语词汇与汉语语言的融合与规范,思考网络语言的影响、创新和规范问题,希望能从失范走向规范等,挖掘出了一些引人深思的现象,但主要局限在描述层面,纵深度不够,系统性有待加强,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学界广泛关注,鉴于其重要性和相应的欠发展程度,对网络流行语的系统科学研究亟待加强。

三、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已经构成大面积污染

网络是一种特别的生态体系,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对现存权威和中心的解构。由于当下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或新闻事件,网民创造或改造出一些独特的字、词、句等表达方法,为其他网民理解并接受,成为流行的“病毒”,不断被疯狂复制。网络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有两种方式: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9](p158)。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可以是原原本本的复制;也可以是在保留原有模因的核心或精髓的基础上,同时产生一系列的变体,形式变而内容不变,或者内容变而形式不变,还可能是模因变异,被其他的强势模因同化、吞并。网络传播过程中,流行语负载的信息会被不断的多级放大,其影响从网络波及到现实生活,渗透到传统媒体,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连锁反应,其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视。

首先,大量符号、数字、字母等充斥其间,交错杂糅,严重破坏母语的生态系统,违反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语义模糊、泛化、变异等现象严重,影响交际效果。网络语言中有非常丰富的表情符号,表示微笑、表示悲伤、表示流泪等等,有的很形象易懂,比如:-(这几个符合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像一张悲伤或生气的脸,但很多符号还是颇让人费解,:-p这几个符合组合在一起,很难看出是吐舌头的表情,其调皮可爱在哪里?符号本来是为了省事,是为了节约时间,但是太多的符号,反而成为一种交流的负担,有时为了搞清楚一个符号的意思,不得不去符号库中比照,结果适得其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由于网络交际要求快速高效,所以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的非汉字成分,比如用88,886,3166等来表示“再见”;利用数字谐音的7456(气死我了),9494(就是就是),3Q是数字和字母的组配,通过其发音与英语thank you(谢谢)谐音而成。“Hold住”这一流行语中,汉字夹杂英语,语码混用,给很多人造成理解的障碍,是表示“保持住,控制住”之类的意思。

第二,外语词、音译词、字母词、借词、方言词等大量出现于网络媒体,其中还不乏同音或谐音的别字别词,并有慢慢渗透到传统纸质媒体的趋势,对青少年的母语学习造成极不好的影响。字母词多是一些首字母缩略词,比如来自英语的NBA、GDP、WTO、CPI和来自汉语拼音的首字母缩略流行语,比如PMP表示“拍马屁”,MM表示“美眉”等。虽然国家广电总局已经明确下发文件,要求各广播影视机构要规范使用广播语言,在非外语频道,播音员、主持人在口播新闻、采访、影视记录字幕等方面,不要使用外语以及外语缩写词,但是这些词语已经进入日常生活,报纸杂志中随处可见,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一般人来说,理解起来还是不容易,难怪现在很多老年人慨叹,报纸都看不懂了。音译词如“沙发、拷贝”等,大多是借自英语,上述两个词语因为表现力强慢慢成为汉语词汇,但是“萝莉、正太、腐女、耽美、卡哇伊”等日文词汇,网络上使用频率也很高,看不懂的人肯定大有人在。

第三,甚至一些不文明、不雅甚至是粗俗的表达也趁机冲出禁锢。网络上,要想受人关注,就得出语惊人,平凡而单调的生活需要重金属、重口味的刺激,所以,国骂、京骂在网上非常流行,并且有了自己的字母缩略形式,开始走出国门。“屌丝”一词,虽然被《咬文嚼字》杂志社拒之门外,但是却在网上和现实生活当中大行其道,男女老少,都以屌丝为荣,都争当屌丝,中华民族重文明、讲礼仪的优秀传统传承了数千年之久,现在人却无视该词“有辱斯文”,无丝毫羞耻之心,而公众也集体失语,民族的道德敏感性磨蚀如斯!此外,大量脏话、粗话充斥网络。“傻逼、牛逼、苦逼、二逼、装逼、呆逼”等“逼”族词和“靠、日、操、干”类及其非常丰富的变体形式[10],在网络上甚至现实生活中大行其道。这些粗俗不堪、低级趣味、颓废堕落、自我放逐的心理和欲望通过语言的渠道宣泄而出,在网络和大众媒体的助力下,广为流传,甚嚣尘上,这种整体格调的降格态势确实令人堪忧,更严重的是,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一代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恶劣影响,危害极大,不可不察。

第四,网络语言暴力肆虐。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开放性,以及社会转型期间一些负面情绪的累积,导致语言暴力在网络上肆虐。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由于某一网民在论坛、微博、博客等公共平台发布的某一信息,引发众多网民愤慨和热议,利用网络搜索获取该信息中的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甚至人肉搜索以暴露其隐私并公布于众。网民以语言为媒介和武器,通过对特定对象使用侮辱、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歧视性的攻击语言或不当评论,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网络语言暴力不仅在网上肆虐,其影响力甚至延伸到现实生活中,造成当事人巨大的损失、伤害和痛苦。因此。邱业伟、纪丽娟两位学者将网络语言暴力定性为“大规模网络集体侵权行为,可造成当事人隐私权、名誉权严重损害甚至可以导致当事人死亡”[11]。

总之,网络流行语有利有弊。部分网络流行语严重污染了现代汉语的肌体和内核,随着使用群体和频率的不断增加,污染有越演越烈之势,不仅对语言的纯洁性、规范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而且庸俗、低俗、媚俗化气息越来越浓重,道德失范甚至是缺失的问题非常严重,商业大潮下浮躁的“快餐化”文化,对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千年传统文化的冲击更不可小觑。

四、如何治理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

网络流行语固然有其贡献,但是更要看到其缺陷,尽量减少其对语言生态的破坏。从传播学和发生学的角度看,由于网络传播过程中,流行语负载的信息会被不断地多级放大,由此形成的网络狂欢有着巨大的能量和力量,可以网络接力传播正能量,也可以人肉搜索,让坏人无处遁形,当然也可能会谣言四起,三人成虎,流毒播于天下,影响人心稳定和社会治安,其影响力之大、之远,已经为实践所反复证明。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形势已经很严峻,需要切实加强网络流行语的规范和约束。单纯依赖语言进化中的优胜劣汰的自然竞争法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人为的干预、引导和规范,自律固然重要,他律更应加强。可以从语言本身、语言使用者和语言规范者三个角度来分析。

从网络流行语本身来说,要坚持优选论,顺应语言生态系统本身的优胜劣汰和自我调节、净化和扬弃。遴选时不仅要语义充分饱满,还要语值高雅文明。要将语言的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注意现代汉语在语义-语用层面的相互制约机制,首先要坚持交际值的原则,即首先确保语言能清晰精确的表情达意,实现交际的目的,同时更要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语言的品位,即流行语能否在文化上有一定底蕴,在品位上是否高雅、文明。

从网络流行语使用者来说,使用者包括广大网民和网站维护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使用这些流行语的传统媒体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和自律,坚持书面语和口语的一些基本语言规范,严守基本的做人底线、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切实强化和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那些一般甚至是低劣的、不文明的表达方法,要自觉抵制,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维护母语的尊严,提升个人的语言素质和品位。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不文明语言的屏蔽和过滤等技术手段,鼓励网站维护及管理人员跟踪、监测网络流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客观描述语言生活中的变化,积极为语言规范者建言献策。

从网络流行语规范者角度来说,要从国家的语言政策、语言规划、语言伦理的高度来研究网络流行语。首先,要加强网络语言的立法工作和法制建设,进一步修订、细化和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现有法律法规。第二,不可忽视各种媒体从业人员的示范作用,大力治理正规媒体上网络流行语的污染,不让污染源扩散开来。第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加大抵制低俗、恶俗、媚俗的力度,切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要把不断加强语言生态建设,建设和谐网络生活当作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来抓。第四,对不同的语言模因要区别对待,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好传播的方向。优秀的模因可以引导,令其健康发展,丰富人民的语言生活,甚至可以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和词典当中,予以推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对于不好的语言模因,要坚决抵制,甚至明令禁止,激浊扬清,不断推动和谐语言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总之,对网络流行语要分层处理、语义和语值相结合、柔性和刚性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监控与引导相结合。这样,才能维护母语的尊严,重新恢复语言生态系统的平衡,创造更加和谐的语言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

[1]艾尔文·菲尔著.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J].范俊军,宫齐.译.国外社会科学,2004,(6).

[2]Haugen,E.The Ecology of Language [J].In Fill A.(eds),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1972.

[3]王晋军.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4]黄知常,舒解生.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6]肖自辉,范俊军.语言生态的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生态语言学应用研究[J]语言科学,2011,(3).

[7]周利娟,郭涛.生态语言学研究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J]. 人民论坛,2012,(10).

[8]汪磊.新华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9]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0]杨勇,刘月娅.委婉语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兼论“屌丝”等非委婉语的逆袭[J].学术界,2013,(9).

[11]邱业伟,纪丽娟.网络语言暴力概念认知及其侵权责任构成要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猜你喜欢
流行语语言学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