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上技校,“回炉热”引发冷思考

2015-12-15 20:30路未央
现代家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技校长沙毕业

路未央

【编者按】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有些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高职院校和技校的毕业生却十分走俏,往往没毕业就已被用人单位提前相中。强烈的就业反差催生了一个新现象:大学毕业生去技校“回炉”,甚至在读大学生中途退学“低就”到技校学艺。而有些高职院校则适时推出了学制一到两年的“大学生技师班”“回炉班”。针对这一新现象,社会各界看法不一,有褒有贬,但不管人们如何看待,这一新的现象对广大家长都无疑提出了家教警示——

大学生技校学修理,

抛开“面子”要“里子”

2014年6月,从长沙某技工学校汽车修理专业毕业的周凯,被长沙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专)聘用,担任技术监督,月薪7000元。提起周凯,此人在当地算得上“新闻人物”:4年前,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然而就读两年后,他主动选择了退学,并到一家技工学校学起了汽车修理。

当年,周凯收到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父母心里乐开了花,曾大宴宾客,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都夸周凯会读书,有出息,因为他是整个家族第一个考上名校的孩子。可面对各种溢美之词,周凯却高兴不起来。

原来,周凯填报高考志愿时,他最心仪的大学是中国民航大学,可父母都不赞成,轮番劝他报考浙江大学,周凯最终填报了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

入学不久,周凯就发现他对哲学根本不感兴趣,第一学期开设的几门课程,在他看来都枯燥乏味。平时,班上的同学除了看书学习,几乎没有什么课外活动。而且考试不断,他不得不逼着自己拿起书本死记硬背。

煎熬了两年,2012年6月,身为学生会干部的周凯被系主任安排调查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经过近半个月的调查,周凯惊讶地发现,哲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转行率竟然高达85%!这个数据让周凯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将来毕业了不从事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工作,而是去做销售、做保险业务员,甚至去企业做文员,那又何必在大学里苦读四年哲学呢?岂不是既浪费金钱,又虚度美好青春?

接下来,周凯又查询了多所大学不同专业的就业数据,他最终总结出一点:抛开其他因素,在个人付出同样努力的情况下,学技术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更好。

2012年暑假,周凯终于做出决定:从浙江大学退学,到长沙找一所技工学校学汽车修理。当父母得知儿子的决定后,简直气坏了,大骂他是“败家子”。

得不到父母的支持,周凯偷偷背上背包,从岳阳坐汽车来到长沙,进了长沙万通汽修学校。之后,因为“大学生技工”的特殊身份,周凯成了学校的名人。

新的学校,新的专业,让周凯有了完全不同的求学体验:没有了原来的枯燥乏味,也不用整天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书本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亲自动手,刻苦钻研。用周凯的话说就是,学修理简直就是“出苦力”——每天上课,他要跟同学抬着笨重的机器在实训车间里来来回回到处跑,手上总是沾满油污,两只眼睛更是一刻不能闲,要一直盯着相关数据,衣服被汗湿透了也得强忍着撑到下课……不仅如此,每逢周末,他还要跟随老师到学校指定的几家汽修店给师傅打下手,跟工人们一样出力流汗,学校称之为“实践操作”。

除了体力活繁重,周凯的另一个深刻体会是,技工学校跟大学不一样,学校没有早晚自习,没有图书馆,也没有青春靓丽的学姐学妹,每天下了课,就是一群青涩的男人在校园里勾肩搭背,进进出出。这让周凯感到有些孤独。

直到半年后,和周凯有着相似经历的胡俊杰来到学校后,周凯才摆脱了孤独感,真正进入了角色。

胡俊杰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艺术的他毕业后几乎找不到心仪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被逼无奈,他放下身段做过销售,卖过保险,结果发现,挣的钱根本养活不了自己。痛定思痛,他决定到技校“回炉”,打算学一门手艺,踏踏实实靠技术挣钱。

胡俊杰比周凯大几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两人在就业观上很有共识。之后,他们互相鼓励,开始抱团求学。隔三岔五,他们就主动到其他班结交新朋友,希望寻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将来有机会大家一起创业。两年的时间,周凯和胡俊杰就认识了6个来技校“回炉”的大学生。

时间一长,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周凯渐渐发现技校和大学其实就是“里子”和“面子”的区别。在校期间,经常会有一些大型企业来校招聘电工、焊工等,月薪大多在5000元到6000元之间,有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岗位甚至能达到8000元。当时,周凯就深有感触地觉得,“大学生”“白领”这些标签在人前确实很有面子,而技校生学的是扎实的技术,虽然将来干的是粗活,鲜有机会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但待遇好,是实打实的有“里子”。

2014年6月,周凯临近毕业时,由于技术过硬,被长沙某大专院校聘用,担任学校的技术监督,月薪7000元,双休日偶尔还能接到一些“外单”,帮一些小公司修理电器或机器,每月都能赚一笔不菲的外快。胡俊杰应聘到一家大公司的工程技术部,目前月薪已接近8000元,而他们结识的另外6名“回炉”大学生,也分别应聘到不同的企业,最低月薪都超过6000元。

有时候,周凯会和以前浙江大学的同学在QQ群里聊天,一提到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少同学流露出迷茫和失落,而周凯却充满自信,因为他打算在今年底开一家汽修厂,自己当老板。

“回炉”非个案,

生存压力改变就业观念

2012年6月,家住长沙的郭洪瑞从武汉大学体育系毕业,但名校文凭并没有为他的就业加分。几经周折,他好不容易在长沙一所职业学校找了一份体育老师的工作。几个月过去了,尽管对工作尽职尽责,可他一直转不了正,每个月拿1000多元的工资,这让他越干越郁闷,也越来越迷茫。

一个周末,十几个在长沙工作的高中同学聚会。闲谈中,郭洪瑞得知其中两个中专毕业的同学薪水都比他高出一大截,他顿时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挫败感。都说男人赚不到钱就没有自信,腰板就挺不直,郭洪瑞算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次聚会深深触动了他,从那以后,他打算重新给自己定位,并再次谋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久,郭洪瑞与一位朋友外出就餐,无意中得知当厨师很挣钱,如果能做上星级酒店的大厨,那收入就更不用说了。他心里当时一咯噔:没想到当厨师都这么挣钱,我这四年大学算是白念了!可是想归想,真要让他一个重点大学毕业的本科生拉下脸面去学厨艺,他心理上还是十分纠结的。

有一两个月时间,郭洪瑞处于既想学门手艺找个高薪的工作,又拉不下脸面的两难之中。可现实生活的残酷,却在时刻煎熬着他。因为收入低,钱包太瘪,他渐渐有了几怕:一怕同学聚会,二怕有人结婚,三怕介绍对象。

2013年初的一天,郭洪瑞在大街上接到一张广告宣传单,他低头瞄了一眼,发现是一则某烹饪学校的“大学生技师班”的招生广告。技校里的“大学生班”?郭洪瑞颇感好奇,当下心里便起了波澜:看来现在还真有大学生上技校学艺的,不然怎么会有“大学生技师班”呢!考虑再三,他终于鼓起勇气,偷偷跑到烹饪学校报了名。

入学后,郭洪瑞没把实情告诉家人。他担心父母不能理解,接受不了他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去技校“回炉”,同时他心里也没多少底气。于是,他跟家人撒了个谎,说被学校派去进修了。

最初一段时间,郭洪瑞的内心是非常纠结的,他一度怀疑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真是虚度了光阴,居然沦落到去技校“回炉”,跟一帮初中毕业的小学弟一起学炒菜。但没过多久,他就遇到了知音,也找到了心理平衡——他惊讶地发现,同一个烹饪班上,居然有十几名本科“回炉”生。这些同学大多是三本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刚毕业,有的是在社会上闯荡了几年一直不如意,又放下身段到技校学艺的。

虽说体育与厨师看起来丝毫不沾边,但郭洪瑞还是尽可能地将二者联系起来。他颇具阿Q精神地安慰自己,体育专业出身的厨师,优势就在于体格好,力气大,爆发力强,能挑战高强度的工作,像颠锅、砍骨头的活儿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因此在学习时,郭洪瑞也格外珍惜“回炉”机会,加倍努力,期望用最短的时间学到能在社会上立足的真本事。

一年时间里,郭洪瑞先后在长沙的四家知名酒店实习。每到一家新酒店,他对未来就会多出一份信心和憧憬,因为在新师傅的指导下他又会学到一些新菜式,厨艺也会提高一步。这就意味着,他在就业时又多了一些与别人竞争的筹码。

2014年7月,因为在万达文化酒店的招聘会上表现突出,郭洪瑞被当场录用,月薪7000元。那一刻,郭洪瑞几乎有些不敢相信,仅仅一年多时间,自己的人生就乾坤倒转,实现完美翻盘。

在技校学习期间,与郭洪瑞关系最铁的蔡子民也因为学厨师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蔡子民是湖南衡阳人,毕业于湘潭大学英语系,兜兜转转几年始终未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思来想去,他痛下决心学习厨艺。毕业后,他凭借良好的英语能力,再加上不错的厨艺,被上市公司华天大酒店聘用。白天,他在酒店做厨师,到了晚上和休息日,他还兼职做做英文翻译,有时做做英语家教,一人分饰几个角色。如今,他的月收入已达万余元,是以前收入的4倍多。

而班上的其他几位“回炉”大学生,也各自有了不错的归宿。有人在家人的资助下自己当老板开了餐馆,有人与别人合伙开起了农家乐,更多的人则进入了不同的星级酒店,正儿八经地当起了大学生厨师,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劳动果实。

郭洪瑞深有感触地说,大学生去技校“回炉”,尽管会面临诸多质疑,但现实是残酷的,面对就业不顺或专业不对口,如果不适时做出调整,改变就业方向顺应社会需求,一味端着“我是大学生”的那份清高,只会在职场上碰得头破血流。

上大学VS上技校,

因人而异难说哪个更好

随着大学生技校“回炉”的日益火爆,各类高职院校和技校纷纷推出了学制一到两年的“大学生技师班”。比如长沙新东方烹饪学校,两年前开办了“大学生技师班”,学制一年,2013年招收了52名本科、专科毕业生,2014年招生人数达到74人,今年就更火了,截至目前达到了104人。该校招生处负责人介绍说,回到10年前,大学生对当“蓝领”并不感冒,甚至是嗤之以鼻,而家长的传统观念,也制约了学生在就业上的选择。但如今,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回炉”学习的大学生自然就多了起来。

该负责人还表示,其实学校设立“大学生技师班”的初衷,是招收应届毕业生,结果报名的却多是往届毕业生,应届生只占三分之一。究其原因,是很多应届生求职姿态高,放不下架子,宁愿坐在办公室里当一名只拿1000多元月薪的“白领”,也不愿到一个月能挣四五千甚至七八千的餐馆酒店去当高薪“蓝领”。可工作几年后,经历了一些挫折,再加上现实生活的巨大压力,迫使他们重新给自己定位,到技校“回炉”学门实用技术便变得顺理成章。

除了男生热衷于转型学技术,女大学生似乎也不甘人后。

以培训中高级保姆、育婴师等为主的深圳中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大学生学员在该校学员中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据该校董事长朱凤莲介绍,2015年上半年,短短三个月里,已经有50多名女大学毕业生到该校接受培训,约占学员总人数的11%。

毕业于河南开封教育学院的河南籍学员谢丽欣,参加育婴师培训的目的很明确,她说:“第一,当前就业压力大,我想学一门实用的技能,靠自己的能力吃饭;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育婴师需求量会越来越大,现在基础打好了,不仅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而且有利于将来自己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发展,甚至自我创业。”

而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的胡梦婷则在学习高级保姆的相关专业知识,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学习,目前她已熟练掌握如何给婴儿喂奶、如何给哺乳期的妈妈催乳等专业知识。在她看来,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当保姆很“掉价”,但她却很有自信:“即便是当保姆,我也要尽己所能,精益求精,做一名能提供更优质、更全面、更高端服务的‘五星级保姆。”

针对大学生技校“回炉”的现象,湖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副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陈翰文认为,这与国家教育的时代性有关,应该辩证看待。传统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各有特点,不能片面地说哪个更好,最重要的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道路。

陈翰文建议,首先学生自己对职业要有初步规划,想学技术,就要先想清楚是否能吃苦、是否介意被别人轻看;其次,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属于“理论派”还是“实干派”,个性强势主动的学生,更适合学技术。当然,最理想的“回炉”还是学有所成,结合在大学培养的学习能力、理论基础,再进入技校锻炼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未来在职业道路上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同时他还提醒,“回炉”并非适合每个人。不是人选择职位,而是职位选择最适合的人。如果盲目“回炉”,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大学生技校“回炉”的背后,无疑释放了这样一个信号:文凭不再是就业的唯一敲门砖。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更新瞬息万变,作为年轻而有活力的大学生,仅凭一纸文凭吃老本是不行的,而应不断学习,做到文化基础扎实、技术能力过硬,才能在大发展的时代大展宏图,大有作为。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技校长沙毕业
长沙之旅
我们今天毕业了
我眼中的长沙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辛卯考联靓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