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名”被考试吓成“大喘气”

2015-12-15 12:14马志国
现代家长 2015年12期
关键词:换气过度综合征

马志国

“第一名”惹上麻烦病

周日本该休息,我却破例接待了一家三口的特约来访。

落座后,父母介绍情况,第一句话就是:“我家孩子特别内向。”经过初步观察,我感受到了这一点。男孩拘谨地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于是,在进入心理咨询正题之前,我特意说些轻松的话,以缓解他初来乍到的紧张和焦虑。看男孩留意到我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的照片,我便开玩笑说:“你看,马老师还蒙过外国人呢。”以往,这样的玩笑话总会让来访者哈哈大笑,气氛也就一下子轻松起来。而男孩仅微微一笑,随后依然正襟危坐。

不过,男孩的父母却欣慰地说,总算见到孩子的笑容了。这说明,虽然男孩还没有完全放松,但总算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头,可以进入正题了。

经过初步沟通,我了解到男孩是一所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他严于律己,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名列前茅。男孩最大的优点,是特别拿学习当回事,分秒必争,舍不得耽误一点时间。就是这次来访,男孩也是怕耽误学习,特意约了周日没课的时间来访。这样的学生,当然是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的好学生。

但是,好学生也有麻烦事。

那是开学不久,学校举行了一次考试,男孩考得不错,班里第一名。学期伊始就考了第一,摊上这样的好事,哪个学生不是偷着乐?可是,让人意外的是,男孩却从此惹上了一种病:紧张、焦虑、睡不好觉,更要命的是喘不上来气,胸闷,憋气,总是长出气,然后大口大口地喘气,有时夜里睡下了,可是病一旦发作就得坐起来,大口喘气,过好一阵子才能平静下来。

这是怎么了?学习这么好的孩子,自然是父母的期望所在。父母非常担心儿子,带着他四处求医。当地的、省城的、首都的,跑了各大医院,内科、脑科、呼吸科……都查过,可诊断结果基本一致:没有什么器质性问题。西医看不出问题,又去看中医,开了几包药。男孩吃了几天,感觉好像管点用,又好像不管用,症状时重时轻,还是时常发作。母亲担心得不得了,怕孩子身边没人,万一病发作起来,有个三长两短就坏了,于是,晚上陪着孩子一起睡。男孩觉得这样做没用,但拗不过母亲,只好认了。

让男孩父母困惑的是,孩子明明身体有症状,医生却说没毛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会不会是孩子心理上出了问题?男孩父母于是联系上我,紧急来访。

总怕别人超过他

和男孩单独沟通时,男孩也表现出阵发性的喘气症状。但是,我故意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借谈话内容淡化对他发病症状的关注。我发现,每当男孩把注意力放到谈话内容上时,他的症状明显缓解。但是,当我们说起他的症状来,他的症状就明显严重。在我的引导下,男孩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交流中,男孩承认,这种大喘气的症状,平时心情轻松的时候没有,只有在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才有。

这让我更确信了医生的诊断,男孩确实没有躯体性疾病。

那么,他的大喘气症状又是怎么回事呢?

男孩确实内向,话很少,而且声音很小。我努力在我们之间营造轻松的气氛,随着逐步沟通,总算一点点了解了他病症的来龙去脉。

原来,男孩的妈妈是一个内向而严谨的人,她对孩子的学习特别在意,要求严,脾气又不好,常常跟男孩着急。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他妈妈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始终不苟言笑,严肃认真。很明显,男孩的拘谨,是复制了妈妈的性格。更重要的是,男孩的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就在男孩读书的学校工作,而且为监督孩子学习,特意跟孩子在同一年级。这给了男孩很大的压力。

随着交流的深入,男孩逐渐放松下来,他断断续续地告诉我:“妈妈对我的影响很深,特别是我妈妈就是我的任课老师,这让我更有压力。为了不给妈妈丢脸,我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学习。是,目前我的学习成绩还行,但是您不知道,越是这样越有压力。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努力,随时都可能有人超过我。”

我提出疑问:“压力往往是在考前出现,而你怎么考后出现症状呢?”

“那次考试我考了第一,班主任为此专门找我谈了话。”

“给你鼓励、加油,对吧?”

“是。班主任这么器重我,而我也怕把第一名给弄丢了,所以非常紧张,并感到巨大的压力。本来,每次考试我都是前几名,就怕别人超过我,结果上次我考了第一名,更害怕别人超过我了……”

“考试过后,因为担心别人超过你,所以你就会出现大喘气的症状?”

“是吧。”男孩无助地说。

“还记得第一次出现大喘气的情形吗?”

“当时,我奶奶生病住院,在考试后的第二天出院回家。妈妈叫我等奶奶回家后问候奶奶。我没理她。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爱说话,也不好意思说,也是心里有事吧。但是我没和妈妈说清楚这一点。结果,妈妈批评我,说我不懂事,还说了我很多很多不好的地方,弄得大家都很不高兴。刚考完试,我本来就心烦,这样一来就更心烦了。晚上,我待在自己房间,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后来就感觉胸闷、憋气,需要长出气,否则就喘不过来气。爸妈知道后吓坏了,谁都不再提前面的事,只顾给我看病了……”

“于是,考试后的压力你也没了,是吗?”

“有点吧,反正光顾治病,就顾不上别的了。”

“妈妈陪你睡在一个房间,你感觉有用吗?”

“她总是问我感觉怎么样,让我烦不胜烦,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说到这里,男孩问,“可是大夫都说我没问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因素诱发过度换气综合征

我判断,男孩患上了过度换气综合征。

过度换气综合征,是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增快,换气过度,进而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及神经肌肉的紧张度增强,是一种功能性障碍。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自觉的叹息样的呼吸过快,伴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大汗、面色苍白、面部口唇麻木及手足、全身抽搐等。

过度换气综合征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好强任性的人,有很强的暗示性和显示性。情绪不稳的青少年,特别是学习或工作紧张者最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就学生群体来说,尤其是学习好的同学,不仅自己对自己要求高,期望值大,而且家长、老师、亲友对他们更是抱有殷切期盼和高度关注,使他们不堪重负,在遇上考试等特定事件时,就容易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我面前的这个男孩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过度换气综合征的病因不外乎两个:一个是生物学因素的作用,比如身体疾病的诱发;一个是心理学因素的作用,这是主要诱因和关键因素。具体说来,心理诱因主要有下面两个:

一是外在的心理刺激。比如,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家庭气氛的紧张、人际关系的冲突、学习工作的竞争,常常会诱发情绪波动,导致焦虑郁闷,造成精神紧张,形成心理压力,结果就会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

一是内在的人格特征。比如,神经质人格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

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往往个性敏感,遇事紧张,脾气急躁,通常表现为三种倾向:一是完美主义倾向;二是自卑倾向;三是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这三种倾向会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又以其中的一个方面表现突出。面前这个男孩就是这样,三种倾向都存在,第三方面表现突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过于关注,把注意力集中在躯体感觉上,结果越注意越感觉不适,到处求医却并不满意医生无病的解释。同时,神经质人格还表现为内向和压抑。这样的人由于焦虑,缺少安全感,在遇到人际冲突或需要表明态度时,往往会压抑自己。

神经质人格的背后,通常有一个压抑其真实需求表达的家庭环境,尤其是严厉的父母。从前面的了解中,我们知道男孩的神经质人格就是源于家庭生活的影响,特别是他母亲的影响,一是母亲的要求过严,二是母亲的人格影响。

总之,就男孩的情况来说,他已看过多家医院的多个科室,排除了躯体疾病因素。男孩之所以会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一方面,学校的考试压力、家庭的冲突事件,是导致他出现症状的心理刺激;另一方面,神经质型人格特征也是导致他出现症状的心理因素。也就是说,他的过度换气综合征,完全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的结果。

其实,男孩的过度换气综合征是一种躯体化现象。所谓躯体化现象,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时,人在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这是人在进行自我心理防卫,以减轻内心的痛苦。人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都是潜意识的。我们前面知道,男孩正是因此暂时逃避了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紧张的压力,而不断跑医院,诊断、治疗、吃药,又强化了男孩扮演病人的心理。

心病还须心药医

要让男孩告别过度换气综合征,需要从心理调节入手。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们侧重讨论了心理调整的方法:

一是认知疗法。

首先,引导男孩及其家人认识男孩大喘气的实质不是躯体疾病,而是躯体化现象,是心病跑到了身体上,从而打消担心和顾虑,确认孩子没病,不需要再扮演病人。为此,我跟他们做了较多的沟通,通过讲道理、举例子、打比方的方式,来帮助男孩及其家人理解。最后,男孩卸下了思想包袱,说:“马老师,我知道了,我根本就没有病。”男孩的父母也轻松许多,很久以来的焦虑情绪逐渐淡去。

其次,要学会正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就学业和考试做了必要的沟通,就家庭影响也做了沟通。妈妈表示以后要从自身做起,改善性格,不再要求孩子那样严格,不再制造压力及紧张氛围。如果有必要,她可以换一个年级教书,以拉开母子距离,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二是行为疗法。

为让男孩不再扮演病人,协商后我们取得共识,男孩尽快停止医学模式的治疗,不再跑医院,不再吃药。

当然,男孩的症状难以立刻化解,这需要一个过程。家长首先要淡化对孩子的关注,而母亲也要赶紧搬出男孩的房间。当男孩出现症状时,父母不要再像以前那样心惊胆战、反应过度;当男孩表现正常时,要给予明显地关注。男孩自己也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转移注意力。再有,适量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对男孩来说也很有帮助。

三是颜色疗法。

所谓颜色疗法,就是利用颜色的心理效应调节情绪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具体做起来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真实的颜色的刺激作用,如,远眺原野,仰望天空,以此来放松心情,平和心态,减缓症状。一是通过想象的颜色的刺激作用,如,坐在舒适的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想象上述画面和颜色,来达到心理调节的作用,然后站起来做几个深呼吸,活动一下四肢,放松身心。

不久,我的心理咨询专线传来好消息,男孩不再那么烦躁不安、紧张焦虑了,他的症状有所缓解,已经可以正常学习了。当然,男孩还要加强自我性格塑造,完善自我人格特征,逐步化解神经质人格,增强心理承受力。这,还需要男孩及其父母的共同努力。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换气过度综合征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我是人体的“换气站”
考前综合征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泳池“飞鱼”换气记
学自由泳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