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 “90后”高校授课质量的对策

2015-12-16 08:11冯国红朱玉杰
森林工程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程学人因案例

冯国红,朱玉杰,邓 佳,陈 佩

(东北林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哈尔滨15004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9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的一代,智能手机已成为了他们的必备之物。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微信、QQ、网游等大量的社交、娱乐产品也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在一些高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等建筑物楼顶,无线局域网络发射装置星罗棋布,他们提供的无线信号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过手机高速上网。互联网已悄然“入侵”大学课堂,学生纷纷低头沉溺在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真正抬起头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寥寥无几,经常出现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局面[1~2]。改变“90后”大学生的这种上课状况,已成为高校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本文对本校5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影响你学习的因素”、 “你学习的动力”及“你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任务”三个方面,调查结果经整理如图1所示。结合图1的调查结果,本文从以“竞赛、科技创新等”引领学习目标、以“考核多样化”促学、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方面提出了提高“90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并结合《人因工程学》进行了说明。

图1 影响你学习的因素(多选)Fig.1 Factors that affect your study(Multiple choices)

图2 你学习的动力(单选)Fig.2 The driver of your learning(Single choice)

图3 你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任务(多选)Fig.3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for you in the university(Multiple choices)

1 以“科学研究竞赛创新活动等”引领学习目标

由图1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为缺乏动力,比例达到了60.83%。对于高中生而言,能够努力学习,主要是他们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即考上好大学。而学习成绩是决定他们能否实现目标的唯一因素,因此,他们大多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对于大学生,以高考为目标的学习方式突然坍塌,一下子失去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使得他们的学习往往动力不足,大多只是应付考试。你学习的动力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大学生想主动学习知识的比例仅占22.50%,23.33%为被动学习,44.17%是为了就业做准备。可见,就业是大多数大学生所关心的,但由于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决定因素较多,包括如成绩、所学专业、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甚至性别等等[3~7],成绩不再是决定大学生实现最终目标的唯一途径,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存在懈怠心理。基于此,教师上课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制定与学生需求相一致的学习目标,上课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

你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任务如图3所示。从图3关于大学生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的调查比例(学习任务占55%,能力锻炼占57.5%,混个学位占34.17%,其余两项不到20%)可以分析出,决定大学生能否找到好工作的因素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知识,二是能力。因此,课程学习目标的设计应注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紧密联系,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应付,而是达到了学以致用,其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就会大大提高。如作者讲授的《人因工程学》,中心研究对象是“人”,既可应用在工作中,也可应用在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中。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等是学生所熟悉的,方便学生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考虑到课程的特点,以及“90后”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上网的便捷性,为使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能力锻炼,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引领学生的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基于本门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产品设计、技术革新等尝试。

(2)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实验验证、科学研究等。

(3)结合产品设计、科学研究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竞赛、大学生科技创新等活动中去。

我校工业工程专业近三年来毕业论文研究涉及“人因工程学”方向的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①学生对于“人因工程学”方面的研究有很浓厚的兴趣,涉及“人因工程学”方向的研究论文数占工业工程专业总论文数的23%,我校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共包括8个,可见“人因工程学”方向的研究论文数远远超过每个研究方向的平均水平;②涉及“人因工程学”方向的论文完成质量较好,取得良好及以上成绩的人数(33人)占“人因工程学”方向总人数(54人)的比例达到了61%。工业工程专业近三年来基于《人因工程学》相关理论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统计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基于《人因工程学》理论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比例较高,占工业工程系总人数的31%,接近三分之一,且获得资助的级别较高,获得校级及以上资助级别的人数(7人)占基于《人因工程学》理论申请项目总人数(11人)的一半以上,质量较高。可见,《人因工程学》通过上述措施引领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使学生对《人因工程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能够对学到知识较好运用,可为其他相关课程提供参考。

表1 2013~2015届毕业论文成绩统计表Tab.1 Statistics of the scores of graduation thesis for the graduate class of 2013-2015

表2 2013~2015年科技创新统计表Tab.2 Stat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s in 2013-2015

2 以“考核多样化”促学

考试成绩虽然已经不是大学生唯一追求的目标,但作为学生,考试仍然是促进其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然而,目前高校采用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且每门课程的成绩大多是以一次期末考试来决定,很少顾及学生平时的表现,这样既容易养成学生平时不学,期末突击应付考试的学习心理,同时也不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不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说,考核方式不改变,各种教学方法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教师可依托该平台加上传统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促进其学习。

2.1 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考核

随着高校“数字化教学平台”功能的不断强大,教师可以利用该教学平台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目前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大多具有在线考试、布置作业、记录学习历程等功能,教师可利用此三种功能对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进行考核,并在期末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此激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其中,平台中的“在线考试”往往功能比较多,题型能够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几乎所有常见题型,因此,教师可利用“在线考试”随时对学生进行各种考核。从“在线考试”实现的功能来看,其比较适合主观题的测验;对于客观题,尤其是设计类、研究类的题目可在平台的“作业”中进行,评阅方式可设置为学生之间互评,以方便学生之间相互吸取经验;平台中的“记录学习历程”功能可记录下学生参与网上讨论、观看视频时长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体现出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程度,教师可以基于此功能的统计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习的一种手段,以此督促学生学习。如我校“学习中心平台”在线考试的题型设置如图4所示,记录学生参与讨论情况的统计表形式见表3,综合管理学生平时成绩的统计表形式见表4,其他统计结果形式由于篇幅关系,不再一一展示。从图4以及表3和4可以看出,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以考核促学,形式灵活,能实时跟踪,可操作性强。

表3 讨论情况统计表形式Tab.3 The form of discussions statistics table

表4 成绩综合管理统计表形式Tab.4 The form of score integrated management table

图4 我校学习中心平台“在线考试”题型形式Fig.4 The form of“online examination questions”based on learning center platform at NEFU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教学平台虽然功能强大,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但基于教学平台的考核毕竟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这样就容易存在学生代答、上网查阅答案等现象,尤其利用“记录学习历程”的考核,学生可能存在只播放视频不观看等现象。因此,基于教学平台的考核成绩不宜占期末总成绩比例过大。作者讲授的《人因工程学》中,基于平台的考核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20%,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足以引起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

2.2 增加闭卷考试次数

闭卷考试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是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的,考核结果更能真实反应出学生的听课状态、对知识把握的准确程度及对知识应用情况的掌握程度等。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设置1~2次的闭卷考试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整体情况,从而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提高教学效果。授课过程中的闭卷考试次数可视课程的学时而定,一般48学时以内的建议在授课过程中进行1次闭卷考试,48学时以上的可考虑进行2次及以上,考试内容可包括开放性的和非开放性的。如作者讲授的《人因工程学》理论学时为40学时,授课过程中设置了1次闭卷考试环节,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设置较合理。

3 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案例教学法

现代大学对大学生的培养主要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自主学习来实现。课堂上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对大学生早已不适用,关键还是要多跟学生进行对话。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8~12],应用案例教学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与交流,但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应用对象主要是针对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案例教学往往起不到预期的效果。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以及“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完善,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进行案例教学。如作者在《人因工程学》中讲授“人的信息处理”这一章时,为了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课前先让学生通过上网及课程学习平台提供的资料查看并总结“食堂打饭信息系统”及“乘车回家的动车或高铁检票信息系统”都有哪些环节用到了信息系统?分别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并将相关解决办法在上课前上传到课程平台,教师通过平台先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然后课上结合这些问题及学生的想法展开讨论,进而说明在设计信息系统时应考虑哪些因素,遵循哪些原则。这样的授课方式使案例教学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主体性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4 结论

本文基于“90后”大学生上课经常沉醉在网络世界的现象,结合对本校500名大学生做的问卷调查结果,从引领学生目标、考核方式多样化以及依托教学平台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上述措施的实施将能达到以下效果:①使“90后”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变得明确,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②督促学生注重平时学习;③能有效的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④使教师和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突破教师思维上的局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随着MOOC时代的到来,高校课程的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不断完善,以适应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需要。

[1]黄福寿.“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特点研究[J].理论经纬,2013:247-254.

[2]岳 慧,曹银忠.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综述[J].传承,2010(4):108-149.

[3]曾 兰.“90后”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教育引导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全 丽.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16-118.

[5]蒋义丹.90后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分析及调适[J].高教学刊,2015(9):83-84.

[6]张 骥,王思卉,沈欣媛,等.90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时代经贸(下旬),2012(5):154-155.

[7]刘恭辉,王云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4):33.

[8]王青梅,赵 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9]王昱君.浅析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J].时代青年(视点),2015(735):69-70.

[10]张守波.案例教学法在法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2(2):51-52.

[11]贾士义.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组织透视[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20-123.

[12]南仲信,阮 尹,徐向东,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探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4):393-396.

猜你喜欢
工程学人因案例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基于“BOPPS+对分”的人因工程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上海市医学会临床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圆满举行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智珠
《照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一例涡桨飞机飞行事故中的人因分析与研究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7年第36卷总目次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