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

2015-12-16 01:10吴雪萍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文学会读书

■文/吴雪萍

人文素养:语文教师的必备素养

■文/吴雪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而语文教育应在培养现代社会公民的“人文素养”上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因此,为实现这一教育理念,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增长人文知识,做会读书的教师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教书,必须先读书;要教好书,必须不断读书,终身读书!

对广大教师而言,首先要爱上读书。我们好多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平时只阅读教材、钻研课标,很少去主动读书,所以先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使自己爱上读书。其次应该读哪些书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读经典名著,同时多看外国名著。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守中国文化之宗,而兼收东西方文化之长。最后就是要会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动笔墨不读书”,道出了读书的真谛。所以教师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通过阅读,逐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潜心研究课标,做会上课的教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驾驭课堂、激发学生、发展学生。会上课,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准。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教师上课就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知识上。教师要结合教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从教学设计而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真理的主人。

三、关注学生个体,做有爱心的教师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有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知己,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教师可以从一次勇敢的发言,一次用心的作业,一次微小的进步中发现学生的进步,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中学阶段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时期,他们虽缺乏社会经验,但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同时对今后的发展充满好奇和困惑,这个时期他们特别渴求教师的关爱。在教师关爱下成长的学生,一定能学会微笑、学会乐观、学会宽容、学会坦然、学会自信。

四、注重为人师表,做有魅力的教师

人格魅力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外在表现。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见识、人品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对于涉世未深、求知若渴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心中的偶像——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修养、博大的爱国情怀、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的教师是偶像、是榜样,更是学生羡慕、学习、效仿的对象。教师的幽默风趣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面对生活的态度可以教会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力量。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这就是教师人格魅力所在。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人格的潜在作用,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当下的教育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才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达到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境界的融会贯通,才能有的放矢地评价、诠释作品,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国学涵养,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韩城市司马迁专修学院

编辑薛小琴

猜你喜欢
人文学会读书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学会分享
人文绍兴
我们一起读书吧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读书为了什么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