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路培

2015-12-19 02:40
世界建筑 2015年2期
关键词:建筑师建筑设计建筑

栏目主持:路培

直向建筑获《建筑实录》2014年度“建筑设计先锋奖”

直向建筑(Vector Architects)于2014年12月荣膺美国权威建筑杂志《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颁发的2014年度“建筑设计先锋奖”(2014 Design Vanguard),成为该媒体评选出的该年度全球10个先锋建筑事务所之一。“建筑设计先锋奖”创立于2000年,旨在每年甄选和嘉奖全球范围内建筑领域中涌现出的先锋事务所,令这些建筑界的明日之星为更多人所知晓。获奖事务所均为成立10年以内的后起之秀。该奖设立15年来,BIG、藤本壮介、拉迪克(Smiljan Radic)等建筑师主持的事务所都曾先后获此殊荣。直向建筑于2008年创建于北京,其创始人董功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设计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1)。

2015AIA荣誉奖宣布

美国建筑师学会近日宣布了2015AIA荣誉奖。AIA荣誉奖(AIA Institute Honor Awards)被认为是美国建筑界最高的荣誉之一,共设有区域与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3个类别的奖项。2015年评审团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500个参赛作品中最终筛选出23个获奖作品,其中区域与城市设计奖授予了SOM设计的北京天桥演艺区总体规划(图2)、CBT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波士顿政府中心车库重建等4个项目;建筑设计奖授予了BIG设计的丹麦海事博物馆、基兰·汀布莱克事务所(KieranTimberlake)设计的莱斯大学布鲁克曼物理学中心等11个项目;室内设计奖授予了戴维斯·布罗迪·邦德(Davis Brody Bond)设计的纽约9·11国家纪念馆等8个项目。颁奖典礼将于在亚特兰大召开的2015AIA年会和设计博览会上举行。

维堡图书馆修复设计获2014克诺尔现代主义奖

日前,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代表作维堡图书馆(Viipuri Library,又名维普里图书馆)修复设计获得2014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克诺尔现代主义奖(2014 World Monuments Fund/Knoll Modernism Prize)。维堡图书馆位于现今的俄罗斯维堡市,原属于芬兰维普里市,设计建造于1927-1935年,是现代功能主义与有机形式的完美融合之作,阿尔托因此作品为世人所知并一举成名(图3)。此次修复设计由芬兰修复委员会主持,在芬兰和俄罗斯两国及地方政府的合作下历时20年之久完成。修复后的维堡图书馆将作为市政图书馆,继续投入使用。两年一度的克诺尔现代主义奖颁奖典礼于2014年12月1日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

伦敦广门交易大楼获AIA25年奖

近日,SOM于1990年设计建造的伦敦广门交易大楼(Broadgate Exchange House,图4)被评为2015年度AIA 25年奖(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25-Year Award)。作为该奖首个位于英国的获奖建筑,这栋10层的交易大楼被赞为“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称其“简单而巧妙的结构体系融合了20世纪中叶现代主义传统的设计手法与功能”。广门交易大楼位于伦敦广门发展区,SOM运用多学科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项目来自建筑、工程和规划方面的诸多挑战,使得这座10层高的办公楼借助拱门悬吊式结构优雅地跨越了伦敦利物浦街地铁站的4条轨道。整座建筑只有5%与地面接触,位于中心位置的电梯、消防楼梯乃至大堂均位于悬吊结构之上。通过提升建筑物,下方形成了开放空间,连通了南部的交易广场和北部的樱草花街。

RIBA举办麦金托什建筑回顾展

2月18日,苏格兰建筑师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回顾展(Mackintosh Architecture)于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伦敦总部开幕。此次展览将展出麦金托什的素描、水彩作品以及模型和短片共计60余件,展出作品时间跨度跨越其整个职业生涯。其中包括格拉斯哥先驱大楼的钢笔设计草图,格拉斯哥艺术学校的原始设计图、水彩剖面图、模型以及一部短片,均为首次公开展出。此次展览是历史上首次以实物形式展出的麦金托什建筑展,由RIBA和格拉斯哥大学Hunterian机构共同主办,5月23日闭展(图5)。

展览“造——建筑中国2014”在法国里昂举办

作为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造——建筑中国2014”于2014年12月15日在法国里昂罗纳·阿尔卑斯大区议会大厅内开幕。该展览由方振宁策展,经过中法双方一年多的准备而实现。自2009年布鲁塞尔欧洲巡展第一站起,该展览已在比利时、列支敦士登、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巡展近6年,里昂是第6站。参展作品大多是21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建筑项目,展览共呈现了52位中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93件作品、10个模型和艺术装置,展示了建筑领域内的最新成果,多角度反应了中国当代建筑的现状。此次里昂展将持续至2015年2月27日闭幕(图6)。

2015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成员确定

近日,随着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图7)加入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2015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全部确定,即:彼得·帕伦博(2005年任评委会主席至今)、亚历山大·阿拉维那(2009年至今)、斯蒂芬·布雷耶(2012年至今)、张永和(2012年至今)、克里斯汀·费雷思(2013年至今)、格伦·马库特(2010年至今)、理查德·罗杰斯(2015年至今)、本妮德塔·塔利亚布(2014年至今)以及拉丹·塔塔(2013年至今)。该评审委员会由5~9位专家组成,每名成员任期数年以确保新旧成员的比例均衡,他们在建筑、商业、教育、出版和文化等各自的领域均拥有不凡的地位。审议程序一般在每年年初的几个月进行,期间普利兹克家族成员或外部观察员均不得参与。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

近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与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主席路易吉·尼可拉斯在罗马共同签署《科研合作框架协议》及《合作项目协议》,双方将通过联合科研、人员交流等方式开展文化遗产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刘曙光表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意国家级文化遗产研究机构首次开展合作,并体现出跨学科特点。签字仪式后,双方召开了“考古与城市:保存、推广、阐释”学术研讨会,共9名学者就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展示方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新技术应用等课题做了学术报告。包括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ICCROM)总干事斯蒂法诺·德卡洛在内的数10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

“文化自信引领建筑创新”研讨会在东南大学举行

1月6日,“文化自信引领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新书发布会于东南大学举行(图8)。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筑境设计协办。《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现状与发展》是程泰宁院士所主持的工程院咨询研究课题的成果。该课题历时3年完成,研究团队包括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多位建筑学者。在该课题基础上,工程院于2013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国家高端论坛。《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发展战略》是该论坛研讨成果的呈现。新书首发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主持,论坛由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周畅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研讨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名)包括: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建国,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任力之,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克成,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沈迪,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钟训正,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钱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郭卫宏,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徐延峰,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魏敦山等专家学者。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丁沃沃,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静,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卢永毅,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朱光亚教授,李华副教授,张彤教授,陈薇教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筑境设计主持人程泰宁,同济大学《时代建筑》杂志运营总监戴春等多位参编作者出席了研讨会。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官网与微信平台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

1月28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新官方网站及微信平台上线发布会在清华大学大礼堂隆重举办(图9)。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下文简称“清华设计院”)主办,清控人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利斌、党委书记吴晞、副总裁袁昕、副总裁汪诚文、副总裁万钧,清华设计院外聘董事边兰春,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杰、副院长刘伯英等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清华设计院副院长刘玉龙主持会议,院长庄惟敏和人居集团领导一同开启了新官方网站及微信平台上线发布的揭幕仪式,标志着清华设计院新官方网站及微信平台的正式上线。网站和微信平台作为清华设计院新媒体全媒体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将有助于提升清华设计院的权威学术形象和品牌效应,为清华设计院品牌形象构建打下良好基础。

首届“BIAD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1月15日,2014年度首届“BIAD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清华大学建筑馆王泽生厅举行(图10)。“BIAD奖学金”是清华大学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建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重要合作内容。获得“BIAD优秀学生奖学金”的两位同学和获得“BIAD优秀设计奖学金”的44位同学参加了颁奖仪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全胜出席颁奖仪式并致辞。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邵韦平、人力资源部部长李维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单军、学术委员会主席朱文一、副书记程晓青作为颁奖嘉宾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建筑学院教学办主任钟舸主持颁奖仪式。2014年度为首届“BIAD奖学金”评选。

《城市建筑》创刊10年庆典在哈尔滨举行

1月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嘉宾共聚哈尔滨,庆贺《城市建筑》创刊10年(图11)。庆典现场,来自中国建筑学会及全国知名的高等学校建筑学院、行业设计机构、建筑学术期刊的领导和同仁对《城市建筑》创刊10年表达了诚挚祝贺,高度评价了杂志在加强行业互动、搭建学研平台、促进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并对办出一本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杂志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中肯意见与殷殷期待。庆典同期还举行了2014年度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的现场竞赛评审及《城市建筑论文集》《UA创作奖·概念设计国际竞赛获奖作品集》《当代建筑创作理论与创新实践系列丛书》发布仪式等活动。

2015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召开

2015年1月6日,由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在北京召开(图12)。原国务院国资委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执行主席段瑞春、国务院参事牛文元、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等全国各地智慧城市主管部门领导,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战略合作伙伴、专家委员,以及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成员单位等政产研学各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中国智慧城市论坛在本次大会上揭牌成立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数研究中心、广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研究中心和智慧城市规划研究院,并将发布《广义智慧城市导论》和《广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及建设规划》等研究成果,开展若干城市的科学评价,推进智慧城市研究、设计、规划的升级和成果共享,在全国推广、应用和切实落地。

小清河湿地国际工作坊终期研讨会暨成果展示在京举行

小清河湿地国际工作坊由济南西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西城集团”)主办,《世界建筑》杂志学术支持,是济南西部新城小清河湿地相关项目方案征集活动。该工作坊于2014年8月22日正式启动,以融合创新精神、树立生态典范、弘扬环保理念为原则,邀请到庄惟敏、朱锫、李兴钢、袁烽、张轲、张利、董功、伊顿恩·贝克(Idun Bäck)与本尼迪克特·勒莱(Benedict Leret)、斯特凡·尼克斯多夫(Stefan Nixdorf)、米歇尔·博尼诺(Michele Bonino)等11位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分别主持小清河湿地南部体验区10处岛屿的功能、环境、建筑一体化概念性方案设计。

通过2轮的方案汇报和专家评审以及工作坊终期研讨会和成果展示,10个方案分别针对所在的10个湿地岛屿,从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给出了各具特色的设计,展示出建筑师们在对待生态、环境等问题上的不同理念和设计手法。

此次工作坊终期研讨会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特别支持,于2015年1月7日召开。西城集团董事长张伟、副总经理史海诚、总工程师吕华,中央美院建筑学院院长吕品晶教授、副院长程启明教授、副院长崔冬晖教授等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图13)。点评嘉宾中央美院建筑学院副院长常志刚教授,以及著名建筑评论人李翔宁、黄居正、张路峰、周榕和青锋分别对工作坊的10个设计方案进行了点评。本次活动特邀北京6所建筑学院的12名在校学生作为嘉宾参加,并请学生嘉宾代表进行了点评发言。会后,西城集团董事长张伟向各位建筑师颁发了纪念奖牌。同期开幕的工作坊成果展示至1月12日结束(图14)。

OMA赢得上海陆家嘴展览中心

日前,大都会建筑师事务所(OMA)赢得上海陆家嘴展览中心(Lujiazui Exhibition Centre,图15)的国际设计竞赛。上海陆家嘴展览中心坐落在上海浦东北端的开发区,整个开发区沿黄浦江而立,坐拥全球最具标志性的滨水风光之一。项目基地位于前上海船厂厂区,全新的展览中心将被安置于在旧船台坡道上,为这个金融区提供一个集会和活动的空间。OMA把上海陆家嘴展览中心构想成“空间枢纽”,悬浮在广场之上,并与坡道下方的另一个展览空间相连。展览中心将周边的开放空间组织起来,为其赋予了新功能。在材料的选择上紧扣基地的工业历史,建筑由金属网包覆,钢结构暴露,以此呼应基地历史上船体尚未建成时的模样。这一展览中心预计于2015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

高迪生前作品有望在智利建成

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证实,智利将在兰卡瓜市(Rancagua)建造一所高迪文化灵修中心,其中包括已故西班牙建筑师高迪设计的小教堂。小教堂的设计源于1922年智利方济会修士安热利科·阿兰达(Angélico Aranda)的邀请,阿兰达曾在写给高迪的信中说道:“我希望能够有一座非常独特而新颖的教堂,而我想到了你。”这座教堂“将充当西班牙与美洲之间精神往来的象征”,当时正醉心于圣家族大教堂建造的高迪如此回复并提供了设计图纸。小教堂面积为1250m2,高30m,内部将设有一个中央祭坛和一个地下墓穴。包括这一小教堂在内的高迪文化与灵修中心总面积将达10858m2,预算700多万美元,预计2015年下半年动工,2017年落成。小教堂建成后将成为唯一一处不在西班牙境内的高迪建筑作品(图16)。

格雷姆肖获得利马机场扩建设计权

日前,英国格雷姆肖建筑师事务所(Grimshaw Architects)获得秘鲁首都利马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Jorge Chavez International Airport)扩建项目的设计权。据悉,这一扩建项目将包括一座空中交通指挥塔台和第二航站楼,建筑面积700万m2,预算9.5亿美元。另外,ARCADIS、CH2MHill与Ramboll这几家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将与格雷姆肖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完成该机场的扩建设计工作。该项目计划于2016年初动工,2020年竣工。此前,擅长于机场设计的格雷姆肖建筑师事务所凭借世界上最大的单屋顶设计方案获得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机场(Istanbul Grand Airport,图17)的设计权。

弗兰克·盖里将主持设计委内瑞拉音乐中心

2014年12月,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现身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总统府,陪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一起参观了他为委内瑞拉国家音乐中心所做的设计模型(图18)。委内瑞拉国家音乐中心是继最近落成的巴拿马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之后,弗兰克·盖里在拉丁美洲设计的第二个项目。该项目位于委内瑞拉第4大城市巴基西梅托(Barquisimeto),建成后将作为委内瑞拉国家青少年乐团与合唱团组织的基地,用于该国的音乐普及与音乐教育。据悉,盖里是在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现任常驻指挥、委内瑞拉青年指挥家古斯塔夫·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的推荐下获得这一国家级的设计委托。杜达梅尔也陪同出席了此次参观。

扎哈获得首个巴西项目

日前,由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公开了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一座豪华公寓楼的设计方案。这一多层的白色公寓楼“大西洋之家”(图19)与迪勒斯科费迪欧+伦弗罗建筑师事务所的声音与影像博物馆为邻,共包括30套配有6星级酒店服务的高级公寓、一个水疗中心、一个电影院和一个可以俯瞰下面海滩的屋顶游泳池。公寓楼立面呈对称布局,每层均有出挑阳台,带给城市与众不同的审美活力。“大西洋之家”为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获得的首个位于巴西的项目,预计于2015年初动工。

米兰文化之城竣工

由英国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意大利米兰文化之城(Città delle Cultura)将于近日竣工并对外开放。该项目位于米兰市西南的托尔托纳创意区的一废旧工厂内(图20)。建成后的文化之城将用于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非欧洲文化中心与新考古博物馆,此外,这里还将包括一个传统木偶制造实验室、一个报告厅、一间餐厅及书店。文化之城由2~4层的体块组成,体块的组合构成一系列内院和通道,使之与周围的工业建筑从体量到材料均相得益彰。锌钛合金的表皮和弯曲的半透明玻璃幕墙,使得文化之城在曲直和冷暖的对比中获得现代工业气息。

巴黎爱乐音乐厅落成

近日,由法国让·努维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巴黎爱乐音乐厅迎来了开幕庆典音乐会。法国总统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出席了开幕庆典。让·努维尔于2007年赢得该项目的设计权,耗时8年,最终造价增至3.87亿欧元。这一迄今为止最昂贵的音乐厅可容纳2400位观众,除中央的环形音乐厅外,这里还拥有15间排练厅、一个可容纳250人的露天剧场、音乐博物馆、展览馆和媒体中心等(图21)。音乐厅外立面为折叠铝板,内部空间亦设计为褶皱的形态。音乐厅预算超支、工期延误等问题致使让·努维尔背负了巨大争议。同时,让·努维尔对该音乐厅尚未进行声效测试和内部技术的调整便匆忙开幕表示了不满,并因此拒绝出席开幕庆典。

法国伊-格市市政厅落成

建于20世纪初期的法国伊利柯克奇-格雷芬斯塔登市(Illkirch-Graffenstaden)市政厅在经过3年的设计和改造后于近日对公众开放。该市政厅位于市区的中央广场,由法国菲利皮尼建筑工作室(atelier filippini)负责此次修复改造设计。建筑师考虑到客户的需求,使用可持续和节能的创新材料和技术,实现对环境的尊重,以确保改造后的建筑可以融入城市过去和未来的各种环境。改造后的行政及社会中心,被复合铝板和玻璃幕墙赋予了现代性;加建的公共接待区如同一个金属保护壳漂浮在水面上,穿孔的不锈钢表皮反射出天空和周围的建筑,向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开放(图22)。市政厅改造总造价约为530万欧元。

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竣工

由蓝天组(Coop Himmelb (l)au)设计的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Musée des Confluences in Lyon,图23)目前已竣工。该博物馆位于罗纳河(Rhone)与索恩河(Saone)的交汇处,其水晶云状的外观由底座、水晶和云3大元素组成。其中,礼堂、会议厅和技术设备区位于底座之中;面对着城市方向的水晶体空间以其清晰易见的外形,为当地提供了一处城市公共空间。博物馆内共设有3个常设展厅和7个临时展厅,由一循环路线连通在一起。这一典型的解构主义建筑,在蓝天组设计总监沃尔夫·德·普瑞克斯(Wolf D. Prix)看来,将以一种非传统的设计方式和实验性的空间激发大众对建筑的好奇心,并由此带动其所在旧工业区的发展与复兴。

巴黎三角塔方案遭拒

日前,由赫尔佐格&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一座高180m的三角形摩天楼方案(Triangular,图24)在巴黎市政议员的一次公开投票中遭到多数议员的反对,方案暂时被搁置,等待可能的第二轮投票。反对者认为,这幢高楼将破坏以低层建筑著称的巴黎城市轮廓线。但若该方案最终获准建设,它将成为巴黎继324m高的埃菲尔铁塔和209m高的蒙帕纳斯大厦之后的第3座摩天楼,也将是巴黎自1972年起严格执行新建建筑限高规定(37m)以来的首例高层建筑。三角形摩天楼选址位于巴黎市西南部,近凡尔赛门会展中心(Porte de Versailles),可为巴黎创建8.5万m2的办公空间和3000个工作岗位,预计建筑总造价约合40亿元人民币。

伦敦花园桥方案终获批

近日,由英国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设计的伦敦花园桥方案终于通过了批准,负责审批的威斯敏斯特议会称,花园桥将以17.5亿元人民币的预算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步行桥”。横跨泰晤士河之上的花园桥,全长约367m,连接着伦敦南岸区和圣殿地铁站。整个桥身由两座桥墩支撑,桥墩上带有凹槽,包层材料为铜,桥上种有本地植物,并点缀有长凳(图25)。另据悉,该桥每年还将花费约合3500万元人民币的维护维修费用。为了实现花园桥项目,一个名为花园桥信托的慈善组织成立并将专门负责资助、管理和维护花园桥。可以确定的是,花园桥建成后不会向市民收取过桥费。其建设启动时间定于2015年。

伦佐·皮亚诺的“小碎片”大厦修改方案获批

日前,由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位于伦敦碎片大厦(The Shard)西侧的“小碎片”大厦的设计修改方案获得规划许可。“小碎片”大厦位于伦敦桥地区,官方名称为费尔登之家(Fielden House,图26),是一栋26层高的公寓楼,建筑面积1.67万m2,包括148套1~4居室的公寓、公共空间和底层零售空间。此次修改方案针对此前规划部门提出的包括建筑表皮材料、屋顶设计、公共空间以及其对南华克大教堂的视觉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改善,并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一致认可。预计“小碎片”大厦将于2015年底动工,2018年竣工,届时它将与新伦敦桥火车站一同对伦敦桥地区的改造更新产生积极影响。

世界当代最高木建筑在加拿大落成

日前,一幢名为“木材创新设计中心”(WIDC,图27)的建筑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乔治王子市投入使用。这栋木构建筑高29.26m,建筑面积 4738m2,共6层,几乎全部用木材建成。它将作为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木材工程研究机构及其他单位的办公场所,并将作为所在地区的木建筑展览馆。据设计WIDC的加拿大建筑师迈克尔·格伦(Michael Green)介绍,“木材创新设计中心”作为当今世界上最高的当代木材建筑,建筑的主要支撑系统由“交叉层接木板”(cross-laminated timber panels)构成,从建筑内部可以看到木梁和木柱;表面材料采用的是烧焦的雪松木材,有防火作用,窗框则使用了一种名为“单板层积材”(laminated veneer lumber)的工程木材产品。建于距今约1000年前的中国应县木塔,全木结构,高64.8m。

休斯顿美术馆扩建方案公布

斯蒂文·霍尔于2012年被选定为美国休斯顿美术馆(Houston Museum of Fine Arts)扩建项目中两栋新建建筑的建筑师。这两座分别以捐赠人名字命名的南希和里什·肯德尔展览馆(Nancy and Rich Kinder Building,图28)和格拉塞尔艺术学校(Glassell School of Art)被要求与其周边由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卡洛琳·维斯·劳大楼天玺厅和布朗馆(Cullinan Hall & Brown Pavilion of Caroline Wiess Law Building, 1958/1974),以及拉斐尔·莫内欧(Rafael Moneo)设计的奥黛丽·琼斯·贝克大楼(Audrey Jones Beck Building, 2000)形成“互补性的对比”。其中,展览馆的面积约1.5万m2,主要用于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品的展陈;格拉塞尔艺术学校位于美术馆园区西北角,呈L形,建筑面积7432m2。停车场全部设置在地下,以便形成一个步行友好的环境。该扩建项目将于2015年夏天动工,预计2019年竣工。

2016年维纳博艮砖筑奖全球作品征集

被誉为“世界砖砌建筑的最高荣誉”的维纳博艮砖筑奖(Brick Award,图29)2016年全球作品正在征集中,可通过砖筑奖官方网站www.brickaward.com提交项目作品。报名截止日期为2015年3月31日。2016年维纳博艮砖筑奖将设置5个奖项。居住奖:单户或多户型住宅。公共建筑奖:适用于公共建筑。公共再利用奖:具有创造性或启发性的建筑改建项目。城市填充奖:跟随城市化趋势,在尊重现有稀缺空间和地理位置的前提下的创新性建筑。可持续发展奖:展现环保及社会使命,采用本地材料或者回馈生态环境。维纳博艮集团将为本届砖筑奖提供总额超过2.7万欧元的奖金。所有奖项将在以上所设类别中评选,其中包括一个大奖项目,奖金金额为7000欧元;以及4个优秀作品奖,奖金分别为5000欧元。同时,维纳博艮集团也将于2016年5月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

PINGDI 1.1:低碳城市建筑解决方案(SLCCA)国际咨询预公告

深圳国际低碳城项目总规划面积约53km2,其核心区域约1km2范围为启动区。应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邀请,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将组织开展坪地低碳城启动区1km2城市设计和0.1km2用地的建筑方案设计国际咨询,坪地1.1既是1km2和0.1km2的数字之和,也意味着对该地区开发模式的探索和升级。

本次国际咨询分为两部分,即竞赛和平行研究,诚邀全球设计机构和研究团队参与。SLCCA是“深圳未来+”的课题,最终成果将在“第三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展出,同时作为“2015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的推荐项目。有关本项目的详细信息请至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官网www.szdesigncenter.org查看(图30)。

《世界建筑》的读者朋友,

本期《世界建筑》关注当代乡村地区的建筑实践,特别是当代中国乡村地区的建筑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乡村是走上仕途的文人返归自然、重获得心智自由的必经之路。自魏晋而下,至明末清初,乡村一直是回避世事纠葛、护佑独立瞑想、积淀个性思辩的所在。乡村因其源于农桑的醇厚与质朴牵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虽然这种传统的乡村情结在近代逐渐被外来影响及现代化所减弱,但其与中国人的普遍情感的关联至今仍能从“乡愁”这一现代词语中窥见一斑。

西方的传统城邦文明并没有给予乡村同样的尊重,从早期对农业的嘲讽到工业革命对乡村的挤压与掠夺。这种情况直到上个世纪中叶才得到明显的转变,对工业化与现代化本身的反思,特别是对发展极限与可持续性的认识,使得乡村开始成为被关注的对象。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建筑领域对乡土传统的兴趣,以及当下对聚居农业模式的探讨都是这一动向的证明。

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乡村都有充分的理由成为建筑师关注的重点:首先,乡村是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贫穷问题,实现更平等的人的普遍发展的前线;其次,乡村是抵御全球化的同质化浪潮,维系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后方;最后,乡村是反思工业化消费社会的不可持续,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探索的基地。

本期所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来自国内,少部分来自国外,均是近年在乡村建成的项目,其中不乏重要国际奖项的获奖作品。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对这些作品提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些建筑在现在,以及在近期的将来,是否能真正服务于其所在的乡村社区?它们能否在事实上推动乡村成为新的人居模式的灵感来源,而不是把乡村变成城市人乡野情趣和同情心的秀场?

张利

《世界建筑》主编(201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Dear Reader,

In this issue of World Architecture, we focus on buildings in rural areas, particularly in Chinese rural area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countryside is the unavoidable path back to nature and a free mind for any intellectual who has taken an institutional career. From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down to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rural has always been the place of escape, meditation and reflection. The generosity and authenticity of the farming fields have touched the hearts of generations of Chinese intellectuals. Though this unique sentiment has been greatly compromised by the foreign influe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modern China, it is still perceivable in the Chinese word for "nostalgia", which literally translates into "the affection with the countryside".

Western urban civilization haven't treated the countryside as important, from the early mocking of the peasants to the depriv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in early industrial age. Things did change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with growing reflections on the destruction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emerging awareness of the limit of growth and the idea of sustainability. The rural has been on the radar of everyone again. The renewed interest i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 and the current debate on farming habitat are evidences of this trend.

Today, whether in China or other countries, the rural has enough reasons to be one of an architect's prime concerns: Firstly, the rural is the frontier to fight against poverty. Secondly, the rural is the base to resist the homogenizing force of globalization and is the key to the maintenance of cultural diversity. Thirdly, the rural is the laboratory of studying sustainable solutions for human habitat.

We have collected a dozen of projects in this issue, mostly from China, a few from other countries. All of them are completed in recent years. Many of them are international award winners. Yet one question is indispensible to all these projects: are they genuinely serving the communities where they are built now and can they keep on serving them? Are these buildings helping the villages to be new sources of inspiration, rather than show rooms of hypocrisy of the urban dwellers?

Li (Brian) Zhang

Editor-in-Chief (2013- ), World Architecture

Professor of Architectur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Tsinghua University

增量构造:低成本模块化住宅建筑方案,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Low-cost Modular Housing Scheme, Addis Ababa, Ethiopia(摄影/Photo:Olaf Kammler)

猜你喜欢
建筑师建筑设计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当建筑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