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维生素C对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效果观察

2015-12-22 01:55解文婷蒋政云许道军
猪业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母猪内膜抗生素

解文婷,蒋政云,许道军*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99)

大剂量维生素C对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效果观察

解文婷1,蒋政云2,许道军1*

(1.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199)

对大剂量维生素C结合抗生素防控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选取临产母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头,2组均在产后每天给予林可霉素治疗,试验组另在产后按10 g/头的剂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连续3 d。试验结果:对照组母猪产后感染率11.67%,试验组产后母猪感染率为3.33%,2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过程中未发现大剂量维生素C存在可见的不良反应,在母猪产后短期内大剂量使用维生素C对于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具有良好的效果。

维生素C;子宫内膜炎;母猪

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是猪场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母猪分娩过程中子宫内膜损伤或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并侵入子宫黏膜所引发的炎症反应。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感染母猪常出现产后高热、食欲废绝、奶水量少、无乳等症状,并导致整窝小猪大量死亡[1]。子宫内膜炎是生产中母猪非正常淘汰的主要原因,处理不及时还往往引发母猪死亡等严重后果,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母猪分娩期间或产后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是降低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常见措施。但由于在生产中病原微生物种类多样性,耐药菌株的存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等诸多原因,造成在临床中注射抗生素虽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但是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仍然偏高。进一步提高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效果,对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C也称L-抗坏血酸,为一种在畜禽生产中广泛使用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感染、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抗应激、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等重要作用[2]。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治疗肺炎[3]、心肌炎[4]、口腔溃疡[5]等疾病时的良好效果,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效益。目前维生素C虽然也在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中广泛使用,但是使用剂量大多局限在1~2 g/头[6],采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来防控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主要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防控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地点选择在衡阳一猪场。选择临产母猪12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处理方法:对照组和试验组母猪均在产后、第2天,第3天肌肉注射盐酸林可霉素10 mL(浓度为3 g/10 mL),每天1次。试验组则在产后按10 g/头的剂量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连续3 d。对照组除给予抗生素外,不再进行其他处理措施。

疗效观察:在母猪分娩后5 d内每天连续观察母猪恶露排放情况。在分娩后第4天仍然观察到外阴排出混浊、臭味的炎性分泌物则判定为子宫内膜炎。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 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效果见表1,对照组母猪虽然在产后采用了抗生素进行防控,但是仍然有7头母猪发生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达11.67%。试验组有2头母猪出现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3.33%。2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未观察到大剂量维生素C的不良反应。

表1 大剂量维生素C对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效果

3 讨论

母猪分娩过程中,容易损伤产道,助产过程也容易使子宫污染病原微生物,当母猪抵抗力不足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子宫内膜炎的感染。郑均庆[7]等对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分离和鉴定,发现感染病原微生物多是条件性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这些致病菌耐药谱不完全相同,但对大部分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叶健毅[8]等从子宫内膜炎病例中分离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和克雷伯氏菌等细菌,并且发现很多病例是混合感染。由于母猪子宫内膜炎感染病原体种类多,耐药现象普遍,导致在临床中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本研究中,虽然对照组母猪产后连续3 d给予了足量的林可霉素,但仍然有较高比例的母猪发生了子宫内膜炎。

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预防要远比治疗更为重要。提高母猪自身的抗感染能力,防止子宫内膜的细菌感染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在炎症的发病机制中,氧自由基反应是炎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氧自由基可以损伤细胞膜、引起微血管痉挛,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还可促使白细胞的黏附,继而引起更多的炎性因子分泌,从而启动炎症级联反应。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瀑布样级联反应和氧自由基损伤,是子宫内膜炎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9]。维生素C 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参与众多氧化还原反应,能有效地捕捉和清除机体内过量的自由基,对抗自由基的损伤、保护细胞膜及亚细胞器,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参与并促进组织修复,从而有效阻断炎症的级联反应。同时,维生素C还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细胞间质和细胞膜的生成, 对维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结构及促进组织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较多研究发现大剂量的维生素C在治疗炎症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10-11]。本研究中,在母猪产后连续3天给予大剂量的维生素C进行预防,结果表明维生素C对于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的防控具有明显的疗效。其机理主要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损伤、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加速组织愈合等多个因素有关。

维生素C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毒副作用小,没有药物残留。本研究中,大剂量的维生素C对母猪产后子宫内膜炎具有良好的防控作用,没有发现大剂量维生素C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可见的不良反应,值得在兽医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张延龙,刘新发,王林庚.常见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危害及诊治[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4(6): 54-55.

[2] 刘学剑.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畜禽中的应用[J].广东饲料,1999(5): 27-28.

[3] 孙秀珍,张德信,刘昀. 大剂量维生素C 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4):315-318.

[4] 陈建斌,饶邦复,常静. 大剂量维生素C 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J]. 华西药学杂志,2003,18(3):22-24.

[5] 李向荣,刘晓丽.大剂量维生素C 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5,21(8):1499-1501.

[6] 何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8(11): 98.

[7] 郑均庆.子宫内膜炎母猪子宫内细菌分离和鉴定[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8.

[8] 叶健毅,赵学峰,兰邹然,等. 规模化猪场母猪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鉴定[J]. 畜牧兽医杂志,2011,30(1):5-7.

[9] 张冬波.奶牛子宫内膜炎组织相关因子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

[10] 李向荣,戈伟,刘晓丽,等.放射性肺炎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 (4): 214-215.

[11] 韦海涛.大剂量维生素C在胰腺炎治疗中的辅助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5): 21-22.

2015-07-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1968)

*通讯作者:许道军,副教授,邮箱:xudaojun29@163.com

猜你喜欢
母猪内膜抗生素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子宫内膜增厚需要治疗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抗生素的故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