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机制及其实现途径

2015-12-25 02:22刘大伟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辽宁大连116044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竞技专项

□ 刘大伟(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 辽宁 大连 116044)

1、现状与问题

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是体育工作的总体,“体教结合”是近年来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我国“体教结合”思想已提出二十余年,但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分轨并行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决定其推行效果并不理想,其根源在于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体系各自为政,缺乏过程层次上的契合。与之相比,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普通学生中的运动成绩优异者是学校乃至各院系的最为宝贵的资源,如何将这部分运动竞技人才的专项竞技能力优化和提升,是普通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查阅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各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竞赛体系相对完善,每年或几年都举办相应的运动竞赛。如果加上市一级的比赛,各高校每年都面临运动人才选拔、训练、参赛项目选择等组织工作,即使没有成绩要求,但谁也不愿甘居人后。学校运动竞赛水平和成绩的提升不能单单只依靠好的生源,运动竞赛水平和成绩的保持和提升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训练模式和组织机制来提供保证,因此,建立一套适合自己院校特色的竞技人才优化和培养模式至关重要。专门的体育教学与训练相结合研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利用专项优选班教学体系推动学校竞技体育发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全新探索。

2、专项优选教学体系的构建

2.1、基本构想

通过对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考证,其在学校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多重视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有机结合,各层次的培养目标明确,竞赛与训练环节结合密切,尤其在课外业余训练与俱乐部训练有效衔接方面有独到之处,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整合具有借鉴意义。专项优选班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在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先进的学校体育理念基础上,汲取其理念精髓,开拓思路,并加以本土化吸收与改造,其核心是开发教师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能力,让部分体质优秀的大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的同时不断获取更多和更高的知识与技能。强调深化体育专项教学和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运动延续性,以建立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和特色化发展途径。

2.2、组织管理

专项优选班教学实践探索以加强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为指导,其构建的原则是在保证体育教学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以注重体育运动项目的专项综合应用为主线,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大纲,长期开设体育专项优选班,提高部分优秀学生专项竞技能力,注重学生运动素质和可持续性发展能力的培养,对体育专项进行解构与重构;以项目为引导,竞赛为驱动,合理地序化和衔接体育专项知识与能力,从而挖掘学生体育运动潜能,推动高校体育运动专项竞技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2.3、运行与实施

对传统体育课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原有的固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通过体质测试和运动竞赛择优选取各运动单项基础和成绩优异者编入各运动专选班,教学内容延续为三个学年,由教师自由选择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项目以“三大球”、“三小球”和田径为主,根据研究目标,制定方案、实施计划、实施细则,分步实施。(见图)

图:专项优选班课程体系

2.4、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育专项优选班教学体系强调的是一个过程,注重提升相对优秀的大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和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项竞技为基础研究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树立校园体育文化核心,达到阳光体育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创建一种先进的校园体育文化和人文环境。

3、实现路径

3.1、优化课程体系

以构建专项优选班课程体系为基础,研究体育教育与训练环节基本规律;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促进心理健康为研究的切入点,建立普通高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全新理念和体系;发挥优秀教师的运动竞技特长,开设具有延续性的专项体育课程,形成合理的教育流程,推动高校竞技体育特色化发展。

3.2、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体教结合”理论,总结和分析学校竞技体育问题,寻找对策;在认识学校体育竞技运动重要性和学校体育改革环境的前提下,主要从人们对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各组成部分的主观价值认知和特色化发展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改进体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3.3、完善体育训练教学

依托各单项俱乐部,开发能体现学校特色与传统的运动专项课程。探索选项课程模式的组织与管理,涵盖优选机制与量化标准研究,还应注重传统体育教学与选项教学人员合理配置,以及与体育训练纳入体育教学课程相关的教务统筹。

3.4、改革评价方法

创建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一体化评价体系。考核内容一体化:考核内容的设计在兼顾学生运动技能学习、身体素质状况、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增加训练行为,竞赛成绩等表现评价的权重。考核方法的一体化:在考核方法上强调从发展的角度动态地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强调多元内容评价,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从而起到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训练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的动能。

3.5、师资配备与场地资源

专项优选班课程体系由优秀的运动专项教师任教,采用“学训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和训练,在组织教学方面采用灵活机动的训练时间,尽量与传统体育教学课时安排错开,确保场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4、结语

综上所述,专项优选班课程体系能够满足普通高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机制和学校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的合理性。通过对竞技人才培养途径的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普通高校基于“体教结合”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供有益的帮助。本文在分析普通高校体育竞技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借鉴。

[1]董众鸣.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

[2]马永红.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度的改革与探索[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5.

[3]郭红生.郭培.高校教师从事竞技体育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

[4]杨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及其实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3,(1).

[5]王文成,刘大伟.个体延续性体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以软排、硬排和沙排一体化教学为例[J].运动精品.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竞技专项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体育竞技之跳绳
体育竞技之径赛
体育竞技只之钓鱼
竞技精神
体育竞技之台球
花与竞技少女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