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体系构建的特殊性——以甘肃省为例

2015-12-29 05:16谷荣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甘肃普通话语文课程

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体系构建的特殊性
——以甘肃省为例

谷荣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系,甘肃 兰州730060)

摘要:在构建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甘肃独特的文化特点及经济水平。从地域文化入手设计教材,以方言特点为纠正重点实施语音训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开展实训,颠覆性的重构现代高职语文课程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材;地域文化

收稿日期:2015-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教研项目“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体系构建”(编号:12-0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谷荣(1981-),女,河北保定人,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甘肃省存在很多劣势,如: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社会事业落后,贫困问题突出,开放程度较低。[1]职业教育在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培养适合甘肃经济现状,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甘肃省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作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重要环节的高职语文课程除了具备实用性及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的高职特性外,在教学内容及侧重点上需要体现甘肃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及经济水平状况,努力培养适合甘肃经济现状的高质量人力资本。

从地域文化角度看,甘肃的历史悠久,其灿烂文化连同茫茫戈壁、黄土高原、广袤草原、莹润冰川共同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卷。在语文教学中凸显甘肃省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一富有神奇魅力的审美客体,以及地域文化所孕育的独特的人文景观、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审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理解、鉴赏和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文学美、艺术美、风土人情美等审美活动是高职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甘肃方言情况复杂,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能流利准确使用普通话的仅占能用普通话交际总人数的4%;另有12.7%的人虽能熟练运用,但多少有些口音问题;其他80%均为带着程度不等方音的地方普通话。[3]有学者将甘肃方言分为中原官话、兰银官话、西南官话,[4]这些方言差别较大,比较突出表现是前、后鼻音尾韵母发音不清;复元音韵母的舌位动程存在问题;鼻音声母和边音声母混淆等。这些突出且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应在高职语文课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此外,由于甘肃经济基础薄弱,工作、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高职毕业生多流向东部、东北和中部三个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虽然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大学生毕业流向的平衡,但受政策滞后效应和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向该区域流动的变化没有预期大。如何尽可能实现就业本土化,这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并传授与就业息息相关的内容,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结合上述分析,甘肃省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一、以地域文化为主要内容设计教材

甘肃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散布着上千处人文景观。仅以各类石窟为例,甘肃有莫高窟、榆林窟、昌马石窟、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炳灵寺石窟、水濂洞石窟、大像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王母宫石窟、北石窟寺等。[5]每一处人文景观都可作为一处独具甘肃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行语文教学,都可以作为爱国、爱家乡教育的良好范本。学生通过接触活生生的历史文化,强健、活跃了这些人文景观的内在生命,对构建地方人文素养氛围发挥独特的能量。

此外,甘肃古代文学作家众多,如:东汉的赵壹、王符,唐代的李白、李益、梁肃、李翱、传奇作家“陇西三李”,晚唐词人“二牛”以其辉煌的文学成就代表了甘肃古代文学独特的风貌,奠定了甘肃地域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此外,还有很多著名作家与陇上有密切联系,如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李颀、王昌龄、王维、岑参、高适等。还有很多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或从军打仗,或来陇上做官,他们所做的诗文中有很多关于陇人陇物陇情的绝唱,凝集着从陇上走过时的种种感悟,如:杜甫、韩愈、白居易、李商隐、黄庭坚、郭登、李攀龙、林则徐、左宗堂等。这些作家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甘肃古代文学的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挖掘独特地域文化中潜在的教育价值,讲授上述作家作品,并在引领阅读、讲授文学文本的基础上,观看有关文化典籍或人文景观的图片,进一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采风,进行历史人物、地名考证等工作,让学生利用假期,收集文物文献、传说故事、诗词歌赋等,了解历代名人对甘肃文明的歌颂。

高职学生面对自己熟悉的教学内容,不仅感到亲切、真实且更易接受,教学效果也比书本上的内容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在可观可感的教学中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社会风俗、文化特色,提高审美能力。继承发扬家乡优良传统,成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最终使地方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这是高职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二、以方言特点为训练重点实施教学

甘肃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其内部各地之间的方言差异很大,与普通话相比,以声母为例,甘肃方言的声母部分特点见表1:

表1 甘肃方言的声母特点

封闭保守的经济条件,落后偏见的语言观念,缺乏使用普通话的语言环境,这些都限制了普通话语感能力,有的高职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普通话的特点、内涵、意义,认为使用方言朴实可亲,利于拉近关系,甚至觉得在方言区使用普通话有做作之嫌,高职语文课程可在授课过程中针对甘肃学生发音的特点,引入实践教学,设计专项语音训练,并以此为基础鼓励高职学生完成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为就业增加砝码。通过实践教学,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接近或实现零距离就业,把学习语言同美化情感、提高修养、塑造人格统一起来,[6]25使语言学习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

三、以促进就业为课程目标开展实训

语文教学作为一项以人为本的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在自我探索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应通过语文教学,让高职学生反观、了解自身的优点、劣势,形成对自身较客观的评价,明确追求的目标,并扩展为对人一生发展的关怀,最终解决人的生存与生活质量的问题。[7]112在毕业生求职艰难的大形势下,手持由权威机构颁发、认证度较高的技能证书是求职的加分秘籍。

以秘书资格证为例:秘书职业标准中包含了从接待工作、档案工作、文书拟写与处理、会议组织等多个方面的职业资格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最基础的“接待”为例,按照实训中常常采用的PDCA循环法(戴明循环管理法)可设置教学实训内容如表2:

表2 PDCA循环法教学实训内容

此外,在语文教学中也可穿插面试模拟、三分钟自我介绍、求职简历的撰写、应聘技巧等与就业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求知欲望,感受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并在讨论、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等环节中渐渐养成与他人分享学习乐趣和互帮互学的习惯,增强职业意识。这些都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也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点。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 号][Z].中央政府户网站.(2010-05-02)[2010-05-06].http://ww.gov.cn/zwgk/2010-05/06/content_1600275.htm.

[2]笪晓军,赵培根,张祥德.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探:以甘肃省为例[C].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3]张淑敏,林雪红.张兆勤甘肃省普通话应用现状调查及已测试人群普通话水平抽样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4(3).

[4]雒鹏.甘肃汉语方言研究现状和分区[J].甘肃高师学报,2007(4).

[5]宋玲霞.试论地域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价值:以甘肃本土传统文化为例[J].甘肃科技,2007,23(7).

[6]司进立.语感的文化意蕴及教学思[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6).

[7]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教育管理,2009(7).

责任编辑:张彩云

猜你喜欢
甘肃普通话语文课程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甘肃卷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17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