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游戏激励机制的职教学生技能培养整合探究

2015-12-29 05:16唐敏,李庆洁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技能培养教育游戏整合

基于教育游戏激励机制的职教学生技能培养整合探究

唐敏1,2,李庆洁1,2

(1.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2.淮北煤电技师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摘要:通过分析所抽取的教育游戏中的相关激励元素,充分借鉴教育游戏的内、外激励机制要素并将其整合于职教学生的技能培养中,从而有效地激发职教学生技能培养中学生学习的内置动机,优化职教学生的技能培养。

关键词:教育游戏;激励机制;技能培养;整合

收稿日期:2014-12-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课题“教育游戏激励机制在高职学生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编号:SK2014A2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敏(1976-),男,安徽淮北人,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游戏、计算机技术;李庆洁(1971-),女,安徽萧县人,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的内涵十分明确。而培养一线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

一、职教学生技能培养现状

1.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

职教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对已经明确的技能任务解决效率有待提高和优化,虽然学生已经理解了相应的规律和原理性知识,但是将理论转换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其本质就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体现。另一方面,学生对新的问题不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找到有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

学生技能培养很被动,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往往重视对专业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基本能力、关键能力、边缘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忽视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受到不同认知基础、不同层次学生操作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主观能动性表现方面有些参差不齐,其内在动机还有待于进一步激发。

3.技能目标难度等级设置不当

在实际技能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诸如部分教师会降低相应的难度或部分变换相应的技能知识点。另一方面又由于技能培养在学校的教学中通常通过实习实训的形式进行,而这又不同于正常的课堂教学,往往纪律松散,由此造成对技能难度太大的实训,学生往往懒于动手操作。

4.团队协作技能有待提高

在技能培养的实际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分组还是个体培养,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团队协作能力没有得到完整体现等缺点。而且由于在培养的过程中受到性格、认知基础、操作习惯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虽然在计划的设置中有所体现,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往往会出现由一人代替一组、其余学生旁观的现象。

5.培养过程的规范化需要加强

在培养技能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培养的规范化程度。主要包括培养的规范化和评价的规范化,即培养的规则和等级。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和规则学生才能提高,需要细化规则进行客观的评价,不能大而化之地进行想当然的评价。要规范整个培养的过程,既要有培养的过程性评价也要有培养的总结性评价。[1]

二、教育游戏激励机制应用于技能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育游戏内在激励机制元素分析

教育游戏中有很多的相关元素可以借鉴,具体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挑战性。即所设置的目标最好是学生可以达到但又有一定难度和不确定性,具有一个适中的挑战难度的活动将会激发学习者最大的内在动机。②好奇心。好奇心来源有感官上的好奇心和认知上的好奇心。感官上的好奇心能够激发游戏中学习者的注意水平;认知的好奇心是通过改变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产生。③控制性。在游戏中学习者可以自由操纵游戏环境,可以自主选择游戏任务、扮演不同角色等,以适应其自由感或特权的满足感,从而有效提高其参与其中的积极性。④幻想性。通过创设虚构图像情景来激励学习者的内在动机。第一,满足学习者认知的需要,第二满足学习者情感的需要。[2]⑤竞争性。游戏中的竞争性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提高其游戏的积极性,通过提升等级来获得自信,实现自我。⑥合作性。在创设的环境中,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就需要学习者与其他的学习者展开交流和合作,在社会活动中获得体验。⑦尊重性。学习者会期望自己的努力与成绩,获得他人的认同或赏识。⑧等级性。教育游戏中的相关激励机制是间接通过不同的等级来实现的,等级越大所获得的特权和奖励越大。

通过抽取教育游戏的隐含内在激励元素,寻找教育游戏与职教学生技能培养的拟合点。详见表1所示。

表1 教育游戏与技能培养拟合点

(二)教育游戏外在激励元素抽取

综述目前的教育游戏激励模型,其包含的要素类型主要有四个方面: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和满意度。①注意力,可以通过引发和要求学生产生要解决的问题来刺激好奇心,产生查询的意识;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激发兴趣,维持注意力。②相关性,可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学习者本人相关联的例子和概念,向学习者解释学习目标的价值,然后运用于与学习者特性相匹配的教学策略。③自信心,要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的成就水平,学习者可以个人控制,建立个人目标,以确保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再次,要帮助学习者对自己的成败能正确归因,正确对待反馈信息。④满意度,使学生能因为成就而得到内在和外在的鼓励和报偿。[3]

三、教育游戏激励机制与职教学生技能培养的整合

(一)教育游戏激励机制与职教学生技能培养整合的相关原则

教育游戏激励机制与职教学生技能培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难度适中性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同时体现组织目标和学习者学习需要的要求,②合理性原则。激励的合理性原则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激励的措施要适度。不能过大或过小;其二,奖惩要公平;其三,激励要兼顾所有学生。③适时性原则。要把握激励的最佳时机,及时的激励有利于将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向更高层次。④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将两者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出学生的巨大潜能。⑤明确性原则。激励的明确性原则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技能培养时要让学生清楚只有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才能获得更多的奖励;其二,对获得荣誉的学习者以公开的方式予以奖励。⑥正负激励相结合原则,即有赏有罚,相互结合。

(二)教育游戏激励机制与职教学生技能培养整合的具体措施

教育游戏的隐含激励元素主要包含了竞争性、协作性、好奇性、等级性、尊重性等相关的隐形元素,教育游戏的外在激励要素包含的是注意力、相关性、自信心和满意度。要将这些元素应用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中,不能生搬硬套,需要进行本质的元素渗透,在技能培养设计的过程中,将相关元素体现出来,同时在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将这些元素加以应用。教师在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构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教学的信息反馈,进而进行教学的优化。

其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①加强竞争性,提高注意力,通过创设相关的实际技能需求环境,进行分组课堂内外培养,采取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形式,并进行完整的分工和总结反馈。②加强协作性,提升自信心,通过组内分工和协作,制定分工计划,进行轮岗培养,组内成员相互协助、指导、总结,通过学生组内评价、教师过程性评价给予正激励,提升自信心。③加强等级性,提升满意度。将技能目标进行等级细化,难度要适中,过低和过高的难度都会对学生的参与性有所影响。同时细化梯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能够达到一定等级的将给予一定的肯定标识,(如佩戴相应的图标、不同的图标颜色来表示技能的等级等)从而提升个体及全体的满意度。④加强正负激励,优化技能培养程度。正负激励的要求要统一,不能随意,既要有过程性的也要有总结性的。要结合技能培养的相关目标来进行。既要注意个体又要注意全体。无论是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激励的方式要适时。⑤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升职业素养。在职教学生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外在的技能培养,也要注重职业素养的提高,不能为了培养技能而而忽略职业素养的培养。⑥创设新情境,提高好奇心。可以通过相关的多媒体,比如利用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的视觉、听觉上的刺激来增强学生的感官好奇心等。

总之,创设相应的任务环境,采取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方式,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充分的正激励和负激励。并进行适当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然后让学生进行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并让学生进行相应的任务总结。分析技能培养中小组内的协作及完成情况。教师根据相应的完成情况给予学生标记相应的完成任务的等级。对于完成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肯定和激励。通过将这些整合措施在技能培养的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呈现,不断总结和反馈,及时地进行微调和实践,以期优化职教学生的技能培养。

参考文献:

[1]陈本炎.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

[2]魏婷.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9(1).

[3]付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激励机制优化研究:以沈阳市若干高等职业院校为例[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九林

猜你喜欢
技能培养教育游戏整合
劳技教学让学生“动”起来的实践与探索
面向职业教育翻转课堂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与策略研究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