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2016-01-01 07:15党亚宁
财会学习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构架行政事业单位

文/党亚宁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文/党亚宁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因此,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对审计信息化的构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提出建议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改变审计现状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构架;建议

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单位审计监督能力的必然要求和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必然选择。只有实现单位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才能与时俱进,有效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高效完成审计工作。因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合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信息化审计框架,进而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成为审计信息化研究应有的题中之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财务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大部分财务系统软件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等,都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通过该类软件系统,审计人员得以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实现审计目标。

(二)提高审计效率,规范审计工作

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的审计对象普遍为纸质材料,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在相关部门配合的条件下,对这些报表材料进行搬迁、整理、分析,并要认真保管,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迅速展开。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对审计软件进行开发使用,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审计资料的备份、传输与共享,实现审计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更好地规范审计行为,节约时间和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三)开展全过程审计,降低审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由传统的事后审计转向囊括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要对各单位部门进行约束、强化与管理工作,树立风险意识,在审计工作中要认真制定审计方案,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结束后,要积极进行审计质量分析,及时总结审计经验,对所有审计人员进行细致的考核奖惩,强化审计监督,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特点及构架

(一)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特点

审计信息化包括组织审计计划、开展审计项目、评估及确认审计风险等,涵盖审计管理信息化与审计实施信息化两方面内容,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以优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单位运营目标的全过程。与传统的审计方式相比,信息化的审计方式有着明显的特点:(1)审计技术的先进化与审计人员的高素质化。信息化审计时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必然要求更为先进的审计手段与审计方法,因此也相应地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加强自身素质能力建设和审计能力建设。(2)审计目标的宽泛化。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目标已由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大到对整个数据信息系统的客观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审计,包括审计对象、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信息。(3)审计过程的复杂化。信息化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要参与到被审计项目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阶段,对审计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能够及时进行审计评价与考核。(4)审计风险的扩大化。审计信息化更依赖于网络信息技术,也因此更容易受到网络故障、计算机病毒等风险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的构架

要全面实现审计信息化,就要革新审计人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传统的审计方式,利用先进的审计手段,改变固有的审计环境,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审计信息化框架,审计信息化的构架应主要由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审计知识库、标准规范和人才建设5部分组成。

1.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信息设备和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又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在网络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施审计信息公共服务。

2.应用系统。应用系统是行政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部分,由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审计作业系统、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机构管理系统、审计行业管理系统、审计决策支持系统和审计办公自动化系统组成,可以辅助审计人员高效完成审计作业,展开审计管理和审计决策工作。

3.审计知识库。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信息化建设时,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审计知识库,在该知识库中可以存储、共享审计指南、审计案例、审计法规等,审计人员要及时对知识库进行更新与完善。

4.标准规范。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包括业务规范、技术规范与法律规范。业务规范是指审计人员必须遵循的审计标准和相关指南,技术规范是指相关的审计软件与应用系统,法律规范是指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约束。

5.人才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审计人员队伍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应大力培养审计人员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审计软件的应用能力,完善人才考核奖惩机制,才能加快推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审计标准规范,健全审计奖惩机制

一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审计相关制度准则,整理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为审计人员提供充分的审计依据和法律规范,同时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理论研究,借鉴其他单位的成熟的审计经验,结合自身内部的审计实际,制

下接(第146页)

猜你喜欢
审计信息化构架行政事业单位
构架云中《金桥》 打造强势期刊
建筑安装造价控制核心要点构架
高可靠全平台ICT超融合云构架的设计与实现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企业如何开展ERP风险审计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