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2016-01-01 07:15刘塬炜
财会学习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文/刘塬炜



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文/刘塬炜

摘要:建立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本文从绩效评价体系的含义及重要性、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和指标设计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含义及重要性

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是国家财政部门拨付给事业单位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安排的专用资金,资金用途明确,不得擅自挪用。专项资金规范应用要做好预算、使用、决算与绩效考核。国家的发展需要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体系出台。

建立绩效考评体系有利于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监管,其一可以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的提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小的资金使用量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二,可以对资金的使用结构进行优化,确保结构的科学合理。其三,有利于及时发现专项资金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加快项目进步。

二、专项资金如何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制度

(一)明确绩效评价主体

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主体要明确,其主体便是事业单位本身,要加强事业单位对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加强事业单位员工对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的重视度。同时还要加强宣传与教育,要求事业单位的员工能够以身作则,自觉遵守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定,同时还要做好评价的客观性,多采取走访调查的方式进行绩效评价,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第三方绩效考评中介进行考核,保证绩效评价的客观性。

(二)完善绩效评价过程

要对绩效评价的过程进行完善,做好事前审核评价、事中跟踪评价以及事后检查评价,使得绩效评价贯穿于专项资金使用的全过程,使得绩效考评更加全面、客观和科学。事前审核评价主要要针对资金使用的依据、支出明细、项目产出效果等进行绩效评价。事中跟踪主要对项目完成的状况、预算执行的状况等进行评价,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事后检查评价主要做的对专项资金使用结果的考核,做出评价的综合报告,为之后的绩效考核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提供经验。

三、专项资金如何设计绩效评价指标

(一)定性角度设计绩效考评指标

首先,在进行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的战略发展目标,对评价的目的和对象进行明确,确保评价指标的制定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要从财务角度、内部管理、客户角度和竞争力角度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做到考评指标科学、客观、全面。

其次,要对绩效考评的筛选机制进行完善,有效保障绩效评价的主体的专业性与独立性,应对评价主体加强监督,针对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应采取随机抽选的制度,避免长期聘用制所带来的不客观、不独立的现象。

再次,要对绩效评价的方法进行明确,同时保证评价信息的准确和全面。选用适当的方法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对评价信息的收集要通过多种形式如走访调查、问卷调查、专家测评等多种方式,有效保障信息的准确全面客观。

第四,要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绩效评价约束机制。要将专项资金的应用纳入预算法体系中,为其绩效考核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将绩效考评的结构与负责人的绩效像联系,确保负责人能够尽职尽责,健全约束机制。

(二)定量角度设计绩效考评指标

1.财务角度指标设定

事业单位虽然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财务角度的指标设定主要考核的是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提升单位资金的效益。财务角度的考核指标主要有资金完成率、新增资产率、目标完成率等。资金完成率反映出专项资金的预算情况与实际使用情况的关系,能够有效反映出事业单位对财务支出的管理控制能力。资金完成率=项目资金支出/项目资金预算*100%。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公式来计算和考核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能力。

新增资产率=项目资产总额/资金支出总额*100%,反映的是专项资金占固定资本的比例。

目标完成率=实际实现目标/预定目标*100%,反映的是专项资金的达成情况与预期的差距。该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结合任务的轻重来设定相应的权重与参数,对于较重要的任务的权重要大,最终完成时以专家评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项目完成的具体情况进行量化,促进对其专项资金的绩效考评。

2.内部管理角度指标设定

内部管理的角度主要考核的是事业单位对于自己的管理、运用以及监督能力的高低,主要的指标专项资金耗时率、目标变动率、预算调整率、制度完善率、信息出错率等。

专项资金耗时率=耗用时间/项目计划时间*100%,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专项资金控制的情况和使用的有效性,项目越早完成,就越能够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率,此指标数值越小说明完成项目的时间越短,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率就越高。

目标变动率=实际变动数量/预计目标数量*100%,该指标反映的是专项资金的预算能力和前瞻性能力的高低,并能够对专项资金中的变化进行监测,为目标的制定提供经验,该指标的数据越低,说明事业单位在进行专项资金使用时所进行的变动越少,体现出事业单位使用资金的合规程度较高,对专项资金使用的管控能力也就越高。

预算调整率=预算调整的金额/预算总额*100%,该指标反映出事业单位在实际对专项资金的应用时所反映出的规划管理和合理利用的能力,该指标越低,说明针对预算的调整越少,说明事业单位越能够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促进预算资金用到实处。

制度完善率指标主要反映出事业单位在进行专项资金使用,为了保证资金的利用率所进行的制度的完善程度,体现出相应的制度和规定为专项资金科学运用的保障程度,其公式为:制度完善率=完善的制度数量/所需要的制度数量*100%,该指标的数字越大,反映出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的制度越健全、

下接(第199页)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